主题审议是当前幼儿园进行课程园本化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但当前在幼儿园的主题审议过程中,很多幼儿园随意裁剪,没有方向,无法很好的解读文本、偏离主题核心价值,导致因为主题审议的随意性而影响课程实施的质量。 本书由宁波市幼儿园名师金虹青任主编,基于省编教材园本化的主题审议的实践研究,撰写的幼儿园主题审议实践操作手册。书中明确了主题审议的原则,并针对主题审议的前审、中审、后审三个阶段,梳理了完整的操作流程,注意要点并提供了相关的实例,内容详实,可操作性强。本书是适用于广大幼儿教师使用,是课程园本化的实践工具书。
幼儿深度学习是幼儿在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中,通过幼儿特有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探索,促进幼儿深度思考,不断提高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学习模式,近些年被广泛关注、研究。依据幼儿深度学习的指向性以及幼儿学习的生成性, 课题故事 是推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有效实施路径,教师应引导幼儿在探索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本书根据不同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精选了50篇幼儿深度学习课程故事汇编成书,图文并茂、生动有趣、丰富实用,是一线教师研究、探索幼儿深度学习课程设计的学习用书,对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董旭花教授在长期的幼儿园区域活动研究中,走访了全国各地很多幼儿园,收集了老师们关于区域活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上千个。本书的68个问题就是从中精选而来的。本书共四章,包含 重新认识区域活动 区域环境的创设与材料投放 区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区域活动的观察与评价 。全书以问答形式展开,详细解答了幼儿教师在区域活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有助于提升幼儿教师开展区域活动的能力。
编织是一门扎根于中华民族土壤中的民间传统手工艺术,蕴藏着深厚的中华文化,编织活动符合幼儿的学习和身心发展特点,有助于促进幼儿综合素质提升。本书对幼儿园编织活动的开展做了充分介绍,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案例。全书分三个部分,上编为理论篇,主要围绕编织文化概述、开展编织活动的价值、幼儿园编织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论述;中编为实践篇,内容包括编织环境创设、编织主题活动、编织集体教育活动、编织区域活动、其他编织活动等实践活动案例;下编为资源篇,介绍幼儿园开展编织活动的工具与材料。全书全彩印刷,案例丰富,操作性强,可供一线幼儿园借鉴参考。
本书共分四章:*章主要阐述开展幼儿游戏行为观察主题教研活动的背景、思考和活动计划;第二章梳理了在开展幼儿游戏行为观察主题教研前必须掌握的游戏理论及关键经验、观察与记录的方法、园本教研的方法;第三章具体介绍了幼儿游戏行为观察的主要操作程序,反思了每个程序面临的问题及有关注意事项;第四章总结、概括了教师在幼儿游戏行为观察主题教研之后的收获与体会。每章均选用了一些课题实验园的教师观察案例片段或观察案例,这一个个具有实用性、鲜活性和可读性的案例呈现了教师在幼儿游戏行为观察过程中的困惑、学习及尝试,真实地展现了教师在观察实践中的成长历程,具有较强的学习借鉴价值。
本书揭示了一个园长的办园之道和他倡导的幼儿园教育 培养创造幸福未来的人,让孩子们做孩子想做的事,做一个真正的孩子。藤幼儿园作为日本第三大、市区内*大幼儿园,是一所由教育家、设计师、建筑家联手创建的幼儿园,是一所荣获多项世界建筑大奖、幼儿园建筑典范的幼儿园,是一所把蒙台梭利教育法发挥到完美的幼儿园,是一所既充满创意且保障安全的幼儿园。在这里,孩子可以在环形屋顶无限奔跑;可以在上课时随意行走;孩子与花、树、草、泥共同生长;这里所有的设施与课程活动,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本书为* 十二五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关于幼儿发展性评价的实践研究 的研究成果,全书包括三个部分:*部分是幼儿发展性评价的概述,介绍幼儿发展性评价的特征和结构体系等;第二部分,阐述幼儿发展性评价的组织与实施策略,包括教师如何使用幼儿发展检核表、如何搜集幼儿档案及如何撰写综合报告;第三部分是幼儿发展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具体包括 幼儿发展指引 和 检核表 两部分。本书中的评价体系既包括幼儿发展性评价的内容(评价什么),又包括幼儿发展性评价的方法(怎么评价),其中配有大量的实践案例,是指导教师进行幼儿发展性评价的实用操作手册。
丰富的课程资源在增加教师工作便捷性,但若过分依赖固有资源从而忽视对班级生态、幼儿及课程本身的关注,会使得园本课程发展固步自封,重视学校、教师、社区等多方参与联动、强调教师的课程领导力角色也就无从谈起。 《幼儿教师课程领导力提升实践:班本化课程》是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第二轮)项目 班本化课程建构中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的研究 的成果。本书聚焦 班本化课程 的建构,以园本课程完善和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发展为两大抓手,这是真正促进有效课程改革和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从而真正为幼儿提供发展适宜性课程的有效之举。 本书从理念觉醒到实践反思,提出了班本化课程建构中教师课程领导力发展的四个阶段,包括 课程意识决策力 课程设计生成力 课程实施执行力 课程反思评价力 ,融合共生,环环相扣
本书分理论篇和实践篇。理论篇探讨了幼儿园游戏环境、幼儿深度学习的内涵、特征,逐步明确游戏环境的育人方向、形式内容与方法策略;梳理了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游戏环境核心要素,构建了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游戏环境操作模型,提出游戏环境创设相关策略。实践篇通过十个完整的小、中、大班游戏案例与评析,提供了支持幼儿游戏中深度学习的环境创设的典型示例。本书理念先进,案例典型,能为幼儿园组织高质量的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本书是上海市提升中小学课程领导力项目(幼儿园阶段)的研究成果。本书围绕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以及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基于证据的的编制与完善展开了详细的阐述,同时对幼儿园课程实践在课程制度中的优化与创新,以及教师在课程领导力视野下适宜的教育行为作出了梳理,为幼儿园园长及教师提供指导与借鉴。本书分为四个章节来阐述本轮幼儿园课程领导力项目在实践层面的推进,并在*后附有 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评价指标 以供园长、教师参考使用。
本套课程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以 儿童发展 为核心,强调课程与自然、文化的深度契合,采用3 1 1的教学模式,强调儿童学习的生活化与游戏化,强调教师和儿童共同学习的课程理念,鼓励教师按照大班儿童的学习方式与节奏完成学习,旨在帮助他们建立起内在的文化感、秩序感,认同规则,成为有中国文化根基的、自信的新一代。本套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内在幼儿园自主品牌课程探索上的空白,展现出了一套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幼儿园课程的新样态。课程体现出的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的理念,不仅能提升儿童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保证了儿童的*化发展,也有力地促进了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开启了家园合作的新模式。
本书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入贯彻儿童教育理念。研究开发了一系列主题式课程。课程设计形式丰富,拓展载体,避免空洞讲述,注重启发性和实践性,适合幼儿身心特点,适合幼儿学习方式。在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我们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急功近利,通过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卢宅古建筑群、民俗街、国学馆、工艺美术馆、艺海小镇五大载体,结合幼儿年龄特点生成各种不同领域的内容,探究古朴瑰宝,进行自主区域游戏,在蒙养学堂读经典,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在小型社会中体验,将传统文化深刻内涵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相结合,在融合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
园本课程叙事让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对幼儿园课程进行描述与分析,有助于幼儿教师省察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促进专业化成长。本书精选幼儿园园本课程叙事30个典型案例,分社会课程、科学课程、生活课程、劳动课程、艺体课程、区域游戏课程六个板块,每项课程5个案例,全面体现小中大班儿童在生活、游戏、劳动中的表现与成长。每个案例既有课程故事、课程反思,还有专家点评。从中可以看出,一线幼儿教师获得充分的课程开发权,跳出学科教学的单一视野,以课程的视角统领各方面教育资源,规划班级各种活动,服务孩子发展。这些成果可为幼教同行提供借鉴。
本套丛书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幼教管理中心和市属公办幼儿园 三位一体 ,尝试 高校、举办者、幼儿园 伙伴合作,共同打造具有中国实践特色的本土化幼教课程模式的一次积极尝试,在深圳优秀市属公办幼儿园二十余年办园沉淀基础上,融合中西方先进幼教理念和教学方法,立足本土文化和中国城市儿童特点,探索构建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幼儿园课程。《支架儿童的主动学习》是深圳市莲花二村幼儿园围绕 支架儿童的主动学习 这一核心思想阐述该园莲花课程十多年的优质实践经验。该课程把区域活动和主题活动作为课程活动的核心内容,注重儿童的主动学习,是课程的精髓体现。全书从幼儿园课程的教学实践、教师培训、评价实践等三大方面论述该课程的实施过程,并详细介绍了课程建构的背景、历程、理论基础、立场声明,对
幼儿园数学区活动是数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形式,对促进幼儿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数学区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环境和投放各种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与探索中获得关于集合、数、量、形、空间、时间、模式等数学的认知经验,感受数学的有趣和有用。本书是来自一线幼教名师的经验总结成果,全书分 理论篇 实践篇 观察篇 三部分,对幼儿园数学区活动进行了理念上的剖析,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操作案例,体现了作者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深刻理解,其成果可为一线同行提供参考与借鉴。
组织看活动、评活动,是幼儿园里很常见的教研内容与形式,一直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作为教研组长或者园长,可以怎样评活动?观摩一场活动后怎样即时迅速地生成评价?评价过程可以怎样互动? 本书即时记录36个幼儿园评活动案例,资深教研员现身说法,还原真实的评课现场。。
作者朱家雄在大学从事幼儿教育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已经接近四十年了,教学与研究的主要聚焦点之一便是 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课程是幼儿教育理论与幼儿教育实践的中介和桥梁,理论似乎 在天上 ,实践似乎 在地下 。说幼儿园课程的事情,就是 谈天说地 的事情。 很多人觉得幼儿园课程难于理解,但如果结合一些人生经历进行阐释,则更容易被人理解,更能受人喜爱。作者将从各种非教育类学科中学来的知识以及人生的一些经验用在了幼儿园课程之上,写成为《俗话幼儿园课程》。让更多的人通过俗话、俗语和故事,听得懂、听得明白,并心领神会地去做,这就是本书所追求的。
对于自然界、生活中常见的科学问题,孩子们有各种奇思妙想。本书引导孩子带着各种层出不穷的疑问,在老师的引领下全身心地进入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世界,围绕 动物 植物 自然物 和 生活用品 进行了持续深入的探究过程。在探究中尊重孩子的兴趣、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自主设计活动,自主完成科学小实验,真正成为科学探究活动的主题。 本书明确了幼儿科学主题活动的确立原则与生成方式,形成了幼儿园科学活动小、中、大班的教学案例,另外还收集了教师在科学活动中的实践成果,对教师的教学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