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包括:力学计算基础,阐述超静定扭转计算与常见静力计算扭转的内力图;详细阐述建筑结构静力计算受力分析、计算方法和公式,列出了计算图形和计算表格,特别列出了简支斜梁的内力与变形计算,同时,详细介绍静力计算需要的力学基本资料,列出了常用截面的几何特性表和塑性截面模量表;阐述了应用各类静力计算方法的典型例题;简明地列出桥梁结构的静力计算方法和公式等。本指南适合于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的考生使用,也可供本行业结构设计人员使用和大专院校土建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根据最新公布的考试大纲,近几年考试真题,新的通用规范和新标准,以及新的国家法律法规等进行编写。本书对考试大纲的要求内容进行了全面、系统地阐述,力求简明扼要,并突出重点和难点;结合考试真题的难度与广度,以及命题规律,本书侧重于阐述考试大纲要求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及其公式的正确理解与应用,总结其规律,以考试真题作为书的案例,具有很强的考试针对性,提高考生的应试能力。本书的每一章节后均附有复习题,复习题基本均为历年考试真题,并且所有复习题均有参考答案和解答过程,方便考生自学,同时,提供增值服务,是考生备考复习需要的教程。
本套丛书根据行业标准《城镇供水行业职业技能标准》CJJ/T225-2016要求,系统阐述了自来水生产工、化学检验员(供水)、供水泵站运行工、水井工、水表装修工、供水调度工、泵站机电设备维修工、泵站机电设备维修工、仪器仪表维修工(供水)、供水管道工和变配电运行工等10个供水行业重要岗位应掌握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以及安全生产相关知识。在广泛吸取国内外先进理论及现代专业操作技能的基础上,综合了国内供水行业调研成果,融汇了作者们多年实践经验的精华。我们相信,随着城镇供水行业职业技能系列培训教材的出版,必将对全国供水行业职工的职业技能、素养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本书是全国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基础考试的过关必做习题集,包括上午考试和下午考试。本书遵循新考试大纲的内容编排,共分为18章,根据考试内容和相关要求精心编写了约1500道习题,其中包括了部分历年真题。所选习题基本涵盖了考试大纲规定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侧重于选用常考重难点习题,并对所有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本书按《证券分析师胜任能力考试大纲(2015)》的章节编排,共分为十章,每章系统讲解考试大纲规定掌握的知识点,归纳考试重难点,精选经典考试真题作为例题,每章配有章节精练并提供答案和解析。
本书围绕建筑工程施工与混凝土应用展开研究,以建筑工程施工的基本原理为切入点,首先阐述建筑工程施工的部署及准备、建筑工程施工的组织与设计、建筑工程施工工程与技术;其次研究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及应用、装配式混凝土施工及应用;突出创新性,探讨绿色轻骨料混凝土的创新应用。本书通俗易懂、结构层次严谨,观点新颖正确,条理清晰分明,内容翔实丰富,文字表述严谨,具有独到见解,努力使理论上有创新,建立有效、全面、科学的研究机制。
本书按《证券分析师胜任能力考试大纲(2015)》的章节编排,共分为十章,每章系统讲解考试大纲规定掌握的知识点,归纳考试重难点,精选经典考试真题作为例题,每章配有章节精练并提供答案和解析。
兰定筠主编的这本《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应试技巧与题解(第5版)》依据“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要求,按照新规范的内容,并结合历年专业考试特点进行编写,全面、系统阐述了对新规范的准确理解与运用,讲述了各类问题的解题规律与计算技巧,总结了各设计规范的应试技巧。《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应试技巧与题解(第5版)》主要包括:荷载与地震作用、建筑抗震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与木结构、地基与基础、高层建筑结构和高耸结构、桥梁结构、常用结构的静力计算方法九章。《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应试技巧与题解(第5版)》可供参加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的考生考前复习使用。 《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应试技巧与题解(第5版)》与《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考前实战训练》(第
本书依据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考试大纲 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要求,按现行有效的规范内容和历年考试真行编写。本书内括两部分:*篇为实战训练试题与解答及评析,每套实战训练试题的题量、分值、各科比例与考试真题的题型一致;实战训练试题内容的考点基本覆盖了考试大纲规定的考点,并具有典型性;实战训练试题内括了新规范,如《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 2018、《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1022 2015、《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 2017等。解答部分对每道试行了详细解答,给出了计算依据、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评析部分给出解答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解题方法与技巧,以及相关知识点的复。第二篇为专题精讲括结构力学、《钢结构设计标准》抗震性能化设计两部分。 本书与《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应试技巧与题解》(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