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的秘书:秘书实践一本通》分为素质、办公、办文、接待、服务五个篇章,共31个专题,兼顾理论性和实用性,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秘书工作的新趋势、新需求,着重讲述了涉外会议的组织与管理、现代办公室实务、交际与沟通技术、秘书礼仪等内容。与偏重理论性的秘书类书籍迥然不同,本书实践风格鲜明,实操性强,属于从秘书实践内部酝酿产生的自内而外的心得体会。《秘书的秘书2:公文处理实例》为《秘书的秘书:秘书实践一本通》的姊妹篇,全书分28个专题(28篇公文),具体阐述了每篇公文从起草到修改再到成文的全过程,读者可以非常直观地感受到每篇公文修改后的提高,前后对照,学习到作者的公文写作笔法,兼有文秘界高手的讨论、过招与点解,读来非常过瘾,实用性极强,但又不偏废理论性,为读者提供生动、全面的参考借鉴,着实是一部能够
《南京市档案馆指南》是一本全面介绍和报道南京市档案馆所藏档案情况的工具书。它提供馆藏档案的基本信息和各项检索要素,是档案馆内业务人员和利用者了解馆藏内容与成分,查检和阅览馆藏档案的向导。十多年来,南京市档案馆加大了档案接收与征集的力度,馆藏结构与数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各项业务工作有了新的提高。按照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的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适应社会的需求和档案事业的发展,建立方便社会各界对档案的利用体系,南京市档案馆组织精干力量对原《南京市档案馆指南》进行了修订出版。这本全新的《南京市档案馆指南》,装帧更加精美,内容更加丰富,该书对档案馆从业人员以及查档的读者朋友有着很好的实用价值。
本书基于生态系统视角,从外部动态因素对数字档案馆建设关键问题的切实影响入手,以内部变革作为应对外部变化的根本,探讨我国数字档案馆在建设和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旨在引导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朝着更为健康和理性的道路发展,为多元环境下的数字档案馆发展提供新的平台和基点,不仅从战略上统筹数字档案馆建设,而且涉及档案事业在多领域的推进与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藏抗战档案汇编分政治军事类、经济类、特载类三部分。因历史原因(“九一八事变”后,内蒙古东部地区很快沦陷,抗战档案留存甚少),入编档案主要是绥远地区(内蒙古中部)我党在大青山、蛮汗山及当时属于绥察行政公署管辖的丰镇、山西北部的平鲁、朔县领导抗战形成的档案。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171.795万件(组),文物数量多、种类全、价值高,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 陕西历史博物馆陈列体系以一个基本陈列和两个专题陈列为主,基本陈列为“陕西古代文明”,两个专题陈列为:“唐代壁画珍品馆”和“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馆内展陈从多角度向广大观众揭示了历史文物的丰富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明成就。 《解说陕历博》对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常设陈列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深度解读了其中的珍贵文物信息,全方位、系统化地为广大读者重点介绍了陕西古代历史文化中有较高代表性、较高影响力的文明成果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171.795万件(组),文物数量多、种类全、价值高,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 陕西历史博物馆陈列体系以一个基本陈列和两个专题陈列为主,基本陈列为“陕西古代文明”,两个专题陈列为:“唐代壁画珍品馆”和“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馆内展陈从多角度向广大观众揭示了历史文物的丰富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明成就。 《解说陕历博》对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常设陈列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深度解读了其中的珍贵文物信息,全方位、系统化地为广大读者重点介绍了陕西古代历史文化中有较高代表性、较高影响力的文明成果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171.795万件(组),文物数量多、种类全、价值高,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 陕西历史博物馆陈列体系以一个基本陈列和两个专题陈列为主,基本陈列为“陕西古代文明”,两个专题陈列为:“唐代壁画珍品馆”和“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馆内展陈从多角度向广大观众揭示了历史文物的丰富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明成就。 《解说陕历博》对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常设陈列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深度解读了其中的珍贵文物信息,全方位、系统化地为广大读者重点介绍了陕西古代历史文化中有较高代表性、较高影响力的文明成果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全书以全宗为单位,采取篇下设章的体例,由天津市档案馆概况、馆藏档案、非全宗形式档案、馆藏资料和附录五部分组成。馆藏档案全宗介绍部分作为全书的主体,按历史时期进行分类,主要介绍了立档单位的机构沿革、全宗概况和主要内容,以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为原则,编写力求客观、准确、精炼。
全书以全宗为单位,采取篇下设章的体例,由天津市档案馆概况、馆藏档案、非全宗形式档案、馆藏资料和附录五部分组成。馆藏档案全宗介绍部分作为全书的主体,按历史时期进行分类,主要介绍了立档单位的机构沿革、全宗概况和主要内容,以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为原则,编写力求客观、准确、精炼。
本书基于生态系统视角,从外部动态因素对数字档案馆建设关键问题的切实影响入手,以内部变革作为应对外部变化的根本,探讨我国数字档案馆在建设和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旨在引导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朝着更为健康和理性的道路发展,为多元环境下的数字档案馆发展提供新的平台和基点,不仅从战略上统筹数字档案馆建设,而且涉及档案事业在多领域的推进与发展。
本书根据资质认定工作主线共分为三篇,前两篇为根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编制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检验检测机构依据前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相关法律法规,采用抽样审查的方法,对管理体系覆盖的相关要素进行检查,评价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第三篇为根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 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编制的内审不符合项案例剖析,每个案例包括“内审不符合案例描述”和 “案例剖析”,对检验检测机构各类人员的学习和工作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本书由上海图书馆组织相关专家,与上海市图书馆行业协会合作,撰写了上海市公共图书馆一年的发展状况的总结以及数据分析。本书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分从总体发展、体系建设、资源建设、服务效能、人力资源的角度来具体分析了上海市公共图书馆在2021年和2022年的发展态势;下半部分选择新媒体服务、儿童读者服务和老年读者服务等图书馆服务中的创新案例,总结经验,探讨如何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
本书依托2021年以已故收藏家麦保尔先生名义无偿捐献给汕头市档案馆的逾4万封侨批原件,从中选取多个家庭的几百件实寄批,影印、选录、汇编并进行研究型整理,原汁原味地呈现其中所蕴含的对祖国与家乡的深厚情感。全书全面整理侨批第一手档案资料,抢救侨批文献遗产,展现侨批中蕴藏的华侨爱国爱乡情感,为华侨史留下珍贵史料。
本书所选档案为甘肃省档案馆馆藏40号全宗“兰州空袭紧急救济联合办事处”档案。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飞机多次轰炸兰州,造成大量人员死伤和财产损失。 1940年1月6日,甘肃省兰州空袭紧急救济联合办事处成立,内设总务、医疗、掩埋抚恤、难民收容、救济五个股。馆藏该全宗档案共有26卷。本书按照“全宗—时间体例”编排,选编了兰州空袭紧急救济联合办事处全宗档案中1939年11月1日至1940年5月9日这一时间段的档案183件514页,全书按时间排序。
《山东博物馆七十年(1954-2024)》主体分为三篇。上篇为《纵·上下求索》,分四章记录了山东博物馆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历程。中篇为《横·深耕八方》,介绍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山东省文物总店、山东省文物鉴定中心和文博社团组织的情况。这两篇的编写任务由馆内各部室工作人员承担,老中青都有,编写的过程是一个学习和了解自我的过程。文献资料的来源主要是馆藏文物资料和档案等,经过全馆积极发动和深入挖掘,终成定稿。下篇为《忆·行者无疆》,是博物馆人的回忆录,采用“一对一”“面对面”的访谈方式,所产生的视频作为口述历史留存本馆档案室,整理出的文字稿经本人确认后形成本篇定稿。采访人是本馆在职工作人员,被采访人是亲历过博物馆建设和发展的老职工代表或代表家属。这是新博物馆人与老博物馆人的对话,具有传承的意义。遗
一、《碚城揽胜》,内容包括《北碚概况》《北碚游览指南》《嘉陵江三峡游览指南》《三峡游览指南》《北泉一览》《端午节朝贺北碚》《重庆风光》(节选)。所选文献涉及民国时期北碚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旅游风景、游览线路等,符合现在文旅融合的导向。其中多数民国文献都是di一次与读者见面。通过该书,读者可以了解到民国时期北碚也是一个风景优美,富有人文气息的旅游城市,抗战时期汇集大量科研机构、历史文化名人,均在此留下了佳作。 二、该书所辑档案文献,不论其原文有无分段、标点,为方便读者阅读,在点校过程中,依点校者的理解,对原书进行了分段,并对原书标点进行了调整。 三、所有文稿中,年份的使用尊重原文。如原文为公元纪年者,采用公元纪年并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1939年5月3日);原文为民国纪年者,采用民国纪年并用
20世纪80年代德国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从中国北方农村地区搜集并购置了一批契约文书,目前藏于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的手抄本与珍稀书籍阅览室。这批文书保存情况较好,大多数产生于清代至二十世纪上半叶,极少数文书为明朝末年所立。文书内容多数为土地契约,包括买卖、租佃、典当、分家等类别,少量为官府文书。这批契约文书对于了解当时的土地政策、乡村生活、民间文化等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书全面、翔实地记录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70年发展壮大的奋斗历程。主要内容包括:档案接收与征集、档案保管、档案整理、档案编目、档案价值鉴定、开放利用、文献编纂与研究、期刊编辑工作、保护技术、信息化建设、全国民国档案资料目录的采集管理和资源共享建设等。
《佛冈县档案志:1950-2020》由《佛冈县档案志》编委会编
本书收录了作者有关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研究的论文,内容涵盖竞争情报、信息检索、电子政务、信息法学、知识产权、信息素质教育、数字图书馆学、公共图书馆制度等领域。在这些研究成果中,作者提出了诸多具有独立性的思想观点。作为作者2010年的学术研究成果,本书可以为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理论工作者、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师生的研究与学习提供有益借鉴。
本书由上海图书馆组织相关专家,与上海市图书馆行业协会合作,撰写了上海市公共图书馆一年的发展状况的总结以及数据分析。本书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分从总体发展、体系建设、资源建设、服务效能、人力资源的角度来具体分析了上海市公共图书馆在2021年和2022年的发展态势;下半部分选择新媒体服务、儿童读者服务和老年读者服务等图书馆服务中的创新案例,总结经验,探讨如何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
一、该书是重庆市报业协会组织编纂的《重庆报纸记忆》系列丛书开篇之作,共收录1897年10月至2022年6月,在重庆境内创刊发行,或迁渝出版发行的报纸创刊号及创刊相关档案资料291件,涉及报纸106种。二、该书所收录报纸按内容分类,并根据各类报纸特点或以地域编排,或以时间编排,或参考《重庆志·报刊志(1986-2008)》等编排。同时,所收录报纸大多经历更名变化。凡创刊时间在1949年10月1日后、且发生更名的,均以断限内最后一次更名作为该报报名纳入目录页。凡创刊或迁渝出版发行时间在1949年10月1日前的,则以此次收集到的该报最早报名纳入目录页。三、《重庆报业创刊号档案资料汇编1897-2022》力争全面收录重庆境内创刊发行报纸的创刊版面,对于因故破损、缺失等无法收录创刊版面的报纸,以与创刊时间临近的报纸版面替代。同一报纸的内容权重以该报
杨绳信编著的《增订中国版刻综录(精)》是记述中国古代出版家史料的工具书,由古籍整理专家周祖谟教授等作序,一九八七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出版后,受到了古籍整理领导小组李一氓等老前辈的赞赏及中华书局赵守俨、商务印书馆李思敬、李金根等专家的高度评价。先后获得一九八八年北方十五省市优秀图书奖及全国首届古籍整理优秀图书三等奖。因印数较少,市场旋即告急,日本东方书店等曾向作者求援。又因《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及《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相继出版,其中有大量史料需要补充《中国版刻综录》,于是有《增订中国版刻综录》之议。二○○二年一月四日,全国高校古委会正式通知为《增订中国版刻综录》立项一批准编号为○二一四一。作者费时多年终于完成这一巨著。增订本内容是增订前原书的百分之二
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是围绕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宣传推广、深度开发和高效利用而开展的专业化信息服务。包括公共图书馆在内的各级各类图书馆,是落实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专注于公共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主题,在全面解读我国知识产权政策核心要求与发展导向基础上,广泛深入调研国内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作,针对我国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实际,从用户需求厘清、服务内容规划、服务界面设计、服务保障机制建立和服务管理制度完善等方面提出公共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方案,并以国家图书馆为例,具体展示了如何在实际操作中推进本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以兹为其他公共图书馆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为其他类型图书馆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在由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主导的数智时代,数智技术将以记忆媒介作为研究证据的人文研究推向了“数字人文”,图档博数字资源管理正迈向数字转型时期。本书立足我国文化强国建设,以图档博“数字保存”向“数字管护”转向为契机,在分析图档博数字资源协同管护的相关研究现状、理论基础、实践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图档博数字资源协同管护的体系框架,并系统地从主体、客体、方法、环境四个维度提出了相应的实现策略,为图档博打通主体壁垒、打造资源基础、打创技术优势、打破环境提供可能路径。全书系统地回答了我国在文化数字化战略部署下图档博数字管护协同体系构建的“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核心问题,既是文化数字化战略部署下对图档博公共文化数字资源服务新要求的回应,也是文化强国愿景下对我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