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我们赶海去》系列的第四部,将目光聚焦于海底世界与海边生物们的独特 职业 不同的生物,有着不同的特性,在生态环境中也承担着不同的 职责 。例如,清洁鱼会为其他鱼类清理嘴里的寄生虫,被誉为 海底医生 ;苦恶鸟歌喉嘹亮,喜欢没日没夜地 吊嗓子 ,仿佛歌唱家;旗鱼游泳速度极快,超越海里的其他鱼类,堪称游泳健将;鮟鱇鱼头顶一根 钓竿 ,吸引其他小鱼,是当之无愧的钓鱼高手 本书延续了前三册轻松幽默的漫画风格,主角依然是石小黄和刘博士这一对黄金搭档,通过漫画故事和专业科普介绍了20多种特性鲜明的海边生物,并将其与人类社会的职业相关联。小读者们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将陌生的生物和生活中熟悉的职业联系起来,更轻松地理解书中知识,也收获更多乐趣。
深海,是新世纪谈论的新题目。深海是地球系统中关键而又缺乏了解的部分。深海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及世界上zui大的生物圈资源。从20世纪晚期起,人类开始进入海洋内部, 对于深海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认识,这些认识正在成为科技发展和国家决策的重要依据。 深海亦是科普的绝佳材料。不但地球上zui大的山脉、zui深的沟谷都在深海,连zui大的滑坡、zui强的火山爆发,也都发生在海底。《深海浅说》从海洋的深度探测开始,从深海的基础知识,一直讲到深海的开发利用,层层深入,介绍了截至目前深海研究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如全球大洋深部结构与成因、海洋碳循环、海洋深部生物圈、深海洋中脊与海沟的地质、流体和生命过程、现代海底金属成矿、 蛟龙号 科学深潜等;展示了zui新的深海探测技术,如海洋探测系统、深海遥感、海洋地质钻探及采样技术、
本书是一本原创科普绘本,以 张謇 号出海驶向新不列颠海沟,进行为期40余天的科学考察活动为背景,以一个小学生海豆的经历为故事线,向广大读者展示了深海科考活动的全过程。书中介绍了在科学考察中需要用到的设备支持,如采水器、取样器等,还重点展示了我国自主研制的深潜器 蛟龙 号的结构组成和工作成效。同时,书中*限度地、真实地还原了科学家们出海进行科学考察的船上生活,让青少年领略科学家们坚忍、不畏艰辛、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科研精神,从而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热爱,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水是我们身边再常见不过的存在,却鲜有人真正了解。英国探险家特里斯坦 古利醉心于研究各种与水有关的迹象,在《水的密码》中,他总结自己 行走江湖 的经验,整理多年自然观察心得,从厨房台面上溅落的水滴,到海洋中令人称奇的罕见现象,哪怕在家门口的池塘里也能看到浩瀚太平洋上奔腾的涌浪。奇闻趣事的背后隐含着不为人知的读水技艺,引领我们探寻与水有关的科学谜题。
没有海洋,便没有生命。没有蓝色,便没有绿色。没有海洋,就没有我们。 西尔维娅 A. 厄尔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首席科学家、美国国家地理学会(NGS)驻会探险家、海洋生物学家、环保主义者西尔维娅 A. 厄尔长销力作,二十一世纪版《寂静的春天》。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从海洋一直以来对人类的恩赐、海洋生态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以及,截至此刻海洋保护一切已就绪这三个时间维度出发,回顾了大海对人类从古至今无私的眷顾、阐述如今海洋面临的种种因人类的贪婪与无知造成的仍可逆甚而不可逆的问题,继而提出一系列从人人可上手的细微环保举动,乃至国家政策层面的科学性补救方案。
《图说海洋地理》是一本给青少年和对海洋感兴趣的成人看的海洋地理科普书,书稿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全面介绍海洋地理知识。本书通过生动的文字、精美的图片和直观的图表,将读者带入神秘而壮丽的海洋世界,探索海洋的奥秘和美丽。在本书中,读者将了解到海洋的形成与演化过程、海洋与气候的密切关系、海底地形与地貌的多样性(包括海山、海沟、珊瑚礁等奇特景观),以及海洋水文特征对全球水循环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等。在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本书还特别关注了海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通过介绍海洋污染的现状与影响,以及海洋环境保护措施与政策,呼吁读者共同关注海洋生态健康,推动海洋可持续发展。本书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无论是青少年还是对海洋感兴趣的成年人,都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乐趣。
本书分 中国与东南亚 印度洋与太平洋 全球史与海洋史 三部分,是关于世界范围内各种 联系 的历史,既包括东南亚与中国、印度洋与太平洋两大块纵横经纬的交互内容,也涉及在海洋史、中外关系史、全球史框架下发见的时间、空间和人事,立足南洋观察,思考两洋体系。全书审视了环南海研究的理论和材料、早期西荷东亚扩张的竞争与冲突、中国与东南亚互动、印度洋史书写模式、以印度洋为中心的世界体系、东亚海上贸易世界、太平洋时代概念、太平洋世界移民、中国史和世界史的分野、区域划分、学科设置、研究导向、观念变迁等诸多问题,以海洋史的议题贯穿始终,间或浮现全球史的视角和关怀, 立足东南亚,兼及印太,放眼全球 ,与走向世界的时代同行。
东海海域辽阔,大陆海岸线漫长曲折,岛屿、礁岩星罗棋布,海湾与河口沿岸滩涂广阔。由于水温适中,再加上钱塘江、甬江、瓯江、闽江等多条大江大河的注入,为东海提供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和饵料,使之形成了独特、多样的海洋生态环境,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海鲜味道异常鲜美。本书是一部关于东海海域内海鲜的文化笔记,以特色的文学语言,讲述东海海岸百姓日常生活的50余种海鲜的历史、发展、性状、生存状况、捕捞方式、烹饪手法等。本书融知识性、故事性、趣味性于一体,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海洋渔文化读本。
塑料的广泛使用和一次性经济的流行,正在使我们的生活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危机,人类迫切需要新的变革拯救自己和环境。本书通过漫画介绍了以环境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故事,它们分别是一次性经济、塑料对海洋的污染,以及一位青年企业家的环保创业故事。为读者介绍了有关生产、消费和环境相互关系的新观点。倡导读者: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不盲目跟风购买新产品。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保护海洋。通过循环经济将废物转化为财富,更好地保护环境和人类。
本书包括主册和辅册两个分册。主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海河流域的历史、地理、水文、环保等知识,并对海河流域的演变进程进行了详细而生动的介绍。主要内容包括:海河流域不简单,不可不知的海河故事,美丽的海河我的家。辅册以精选的海河流域28个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为基础,介绍了北京市门头沟区、密云区等地的地理概况、研学景点及水文化特色,为青少年进行水文化、水科普研学活动提供参考借鉴。读者可结合流域地图自行设计研学路线。本书既可作为青少年的科普读物,也可供社会大众阅读参考。
从珊瑚海到太平洋,从大西洋到印度洋的辽阔海域,一百多幅全彩摄影作品。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常驻海洋科学家、 谷歌地球 海洋版块咨询委员会主席、 深海女王 西尔维亚 A.厄尔,与数位国际摄影师携手,带我们寻找一个个蓝色的希望之地,不可思议的海洋生物,以及如梦幻仙境般的海洋奇景。这是环绕世界之海的难忘旅程。海洋是我们的诞生之地,我们也终将返回故里。
本书立足于世界范围内驻外机构和人员海外遇险的典型影像(主要来源为电影影片)资料,从中梳理出不同类型的风险源头,并从个体的角度,提出风险规避的策略和举措。 本书分为理论部分与案例部分两大篇章,其中理论部分涉及案例制作 如何用案例呈现国际关系;科研方法论的影像教学法探究以及影像史学视野下的紧急避险研究等。案例部分包含驻外机构之驻外政府机构案例、驻外机构之驻外企业案例、驻外人员之海外社会政治遇险案例、驻外人员之海外自然灾害案例四个章节。
大家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960万平方千米广袤的陆地领土。但我们更要知道,我国还有约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面积超过500平方米的海岛6500多个,岛礁近万个。我国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国。本书内容生动,图片美观,是一本优秀的海洋知识普及读本。
本书将带领读者去探寻海底,挖掘那些不为人知的海洋世界。书中从海洋的基本知识入手,然后介绍了海洋风貌,继而着重讲述了海底动物、植物的生活,此外还有不可不说的海洋资源和发生在海洋中的趣闻。本书的许多内容虽独立成章节,但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却丝丝相扣,密切相连。海洋是一个整体,而本书就是一层层拨开海水,让读者领略海洋从浅至深的千姿万象。
《中国水利水电科普视听读丛书》是一套全面覆盖水利水电专业、集视听读于一体的立体化科普图书,共14分册。本分册为《大运河》,以中国大运河发展的时间脉络为纲,通过选择不同时期中国大运河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典型工程、技术、人物、事件等,以点带面,较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大运河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和辉煌科技成就。全书包括六部分:大运河概览、早期运河的开发、隋唐宋时期的大运河、元明清时期的大运河、21世纪的大运河、结语。文后附有中国大运河大事记和世界十大运河。 本丛书可供社会大众、水利水电从业人员及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南极北极是冰雪的世界,是人类尚未破坏的最后“天堂”。除了北极熊、北极狐、企鹅、海豹这些我们熟知的极地动物之外,还有多种我们并不熟悉的生命在那里默默生存、繁衍。南极北极还是巨大的资源宝库:石油、天然气、淡水……本书呈现了众多的南极和北极的照片,配以生动的文字描述,讲述南极和北极自然环境特点以及奇特的生物。
2014年的349航次和2017年的367、368航次,均是由我国主导的南海科学钻探航次,我国海洋领域许多*科学家均参与其中。科学家们在紧张的海上工作之余,以 手记 的形式记录下科研工作及航行中的所见所感,由 大科学家 讲述航行及科研中的 小故事 。中国大洋发现计划办公室将这些 手记 集结成册,希望与大家共同分享南海的奥秘与科研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