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李四光讲新能源的故事》围绕新能源的类型、特点、开发和利用的科学知识,以及著名科学家、新中国首任地质部部长李四光先生带领中国地质工作者认识和探索新能源的故事,结合百余幅生动活泼的手绘插图,将博大精深的新能源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娓娓道来。 有哪些神奇的新能源?地球这个 大锅炉 散发出的源源不断的热量,如何为我们所用?原子核小小的身材为何能迸发出巨大的能量?为什么会有可以燃烧的 冰 ?氢能为什么被称为 能源新星 ? 人造太阳 是什么? 丰富有趣的问题,细腻精彩的讲述,精美动人的插图,少年儿童可以跟随李四光的脚步,一起踏上探索新能源的奇妙旅程。
白鹤滩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宁南县和云南省巧家县境内的金沙江下游河段,开发任务以发电为主,兼顾防洪,并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2021 年6 月28 日,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安全准点投产发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表示热烈的祝贺。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 白鹤滩水电站是实施 西电东送 的国家重大工程,是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技术难度的水电工程。全球单机容量功率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实现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重大突破。你们发扬精益求精、勇攀高峰、无私奉献的精神,团结协作、攻坚克难,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作出了贡献。这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希望你们统筹推进白鹤滩水电站后续各项工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更大贡献!
本书选择温带森林比较常见和具有代表性的动物和植物种类,侧重阐述这些种类的生态习性和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从长白山森林的结构、种类组成及演化等特征,介绍森林动物的知识和生态学知识。 根据长白山温带森林典型地带性的红松阔叶林为背景,从松鼠、红松、捕食者的相互关系,讲述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通过松鼠的生态习性,讲述森林里发生的松鼠与动物、动物与树木、环境与物种之间的有趣现象,以通俗的故事形式,描述森林生态系统食物链结构及一些生态学概念,并提出一些值得关注的或很多人思考过,但找不到答案的有待探索的科学问题。
本书写的是作者从小生活和熟悉的一条河流的故事,尤其对中华秋沙鸭这种优雅的水鸭子,怀着一份执着的热情观察了40多年。作者以中华秋沙鸭为主线,通俗地介绍了富有变化的河流和许许多多拥有超凡天性和卓越生存本领的动物。 作者从一条河的生物、一种石蛾,分析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叙述了石蛾的变化所引起的鱼类资源、水栖动物、人类文化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从资源竞争的角度,描述了中华秋沙鸭的寄养现象、种间和种内对栖息地空间和食物资源的竞争及其与其他动物之间的关系。作者以亲身经历和感受,描写了人类、动物和河流的亲密交流,人类的行为对自然的影响等细节。 本书中大量使用了野外状态下充满野性气氛的生态照片,加了一些手绘图。照片注重把那些有故事的动物充分表现出来,直观地理解文中描述的内容。 这是一本描述一条
《长白山动物家园 苔原笔记》一书,作者朴正吉以时空为线,采用小章节的形式、知识点的串联,体系化地全面讲解高山苔原的成因、动物和植物对高山苔原恶劣生存环境的生态适应特征,以及苔原的地貌特征、气候变化的响应、主要的动物和植物的生存智慧等,并把作者长期科学观察的结果通俗地加以介绍。《长白山动物家园 苔原笔记》一书拟描述50余种植物、20余种哺乳动物、10多种真菌、30余种昆虫和几种两栖爬行动物。全书约15万字,图片200余幅,并配一些手绘图。
2005年,一场飓风袭击了新奥尔良市,整个城市都被水淹没,几百人因此丧生。飓风过后,城市人口减少、气候不断变暖、住房问题凸显、种族问题持续加剧。这场飓风被称为 卡特里娜 。卡特里娜飓风不是这些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却将我们这个时代最关心的一些问题汇集到一起。 以卡特里娜飓风发生前后共一个世纪的时间为线索,作者追寻灾害出现的前因后果,调查人们对洪水的不同反应,探讨结构性不平等和物质基础设施之间的关系。飓风之下,一部城市建设史诗由此展开。
本书是作者在《博物》(Natural History)杂志上每月专栏“关于生命的观点”(The View of Life)的第八本合集。这本书的主要话题和古尔德一贯的兴趣热点相近:演化和相关知识、科学传记和常识问题。本书分六个部分:科学与人文、演化生物学传记、人类史前史、论历史和宽容、演化事实和理论、关于常识的认知。共收录21篇文章。 《出版周刊》对此书评价:和他之前的专栏合集一样,在本书中古尔德再一次将读者带入复杂而富有魅力的自然世界的领域。这一次,他更加关注科学家们对理解和阐释自然之传奇所做的尝试。……他的优雅文字表达了他作为一位不断为其发现所惊叹的科学家的激动和惊奇。 读者(Stephen A. Haines)评价:他的文章在很广泛的领域都挑战了传统的思维方式。在关于达芬奇的文章中,他展现了一位被神秘证据所困扰的思想者的形象。在此处,达
地下空间的不断变迁折射出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本书以丰富的图片再现远从古时代天然洞穴,到简单地掘土穴居,再到大规模修建地下皇陵,以及随后出现的雕凿石窟佛寺、兴修地下仓储设施、修建地铁、建设地下城等地下空间的恢宏场景。全书分为6章:第一章为祖先的栖身之所;第二章为神秘的地下城市;第三章为蜿蜒幽长的地下通道;第四章为工业革命的命脉;第五章为地下空间的现代奇迹;第六章为温暖 第五季 。本书以绘本形式展现从古至今人类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历程,旨在培养广大青少年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本书从土地利用对应的碳收支出发,系统分析了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碳排放变化;通过情景模拟预测分析未来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发展趋势;同时,就郑州市低碳生态城建设水平进行评估。 本书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碳收支、低碳生态城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辨析、郑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碳收支、情景模拟和低碳生态城建设水平评估。在国家 双碳 目标和城市化背景下,书稿不仅可以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降低净碳排放、进而提升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提供依据;还可以通过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指标体系,为郑州市低碳生态城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同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本书可供土地资源管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遥感科学与技术、城市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生态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高校师生和政府决策相关人员参考使用。
数千年不良的农牧业经营方式,特别是现代工业化农业,已经导致全球土壤中高达80%的碳流失 即使我们今天停止使用化石燃料,它们也会继续使地球变暖。 在《拯救土壤》一书中,美国著名记者、畅销书作家克莉斯汀 奥尔森提出了一个充满激情的论点 拯救土壤,从而拯救地球,拯救我们的家园。 《拯救土壤》介绍了有远见的科学家、农民、牧场主和园林师们创造性的工作。从北美、非洲到澳大利亚,有众人追随的农牧业先驱,有不收受企业赞助的土壤科学家,也有土地管理者和环保人士少见的携手合作,他们雄辩地主张,我们可以治愈土地,可以将大气中的碳转化为有益的土壤碳,并有可能扭转全球变暖的趋势。 《拯救土壤》中这些生动而富于启发性的的故事,会彻底改变我们对食物、植物以及我们与地球关系的思考方式。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即使面对棘手
《宝石圣典 矿物与岩石图鉴 珍藏版》是原《宝石圣典矿物与岩石图鉴》的版本。版请专家杨主明老师进行审校,知识更准确、版面更精美。宝石与矿物图鉴,是爱好者入门与收藏者典藏的指南书! 岩石、宝石、矿物和化石是我们这颗古老星球上众多伟大事物的证明,几千年来始终被视为充满魔力的护身宝物,成为神话和传奇的焦点。这本书展示了这些宝物的奇特之美,以及它们在人类历史中所占的地位。并提供了帮助人们准确识别它们的重要知识,切割、抛光和陈列物品的最实用的信息,展示出其无穷魅力。
本书讲述了英国古生物学家探寻采集化石的故事,讲述了他们在世界的偏远地区所从事的通常被忽略的那一小部分科学工作。文中营造出深夜大家围绕篝火的氛围——在期盼着重大发现的同时,人们还不忘用本国语言取笑厨子的臭袜子,或抱怨煮烂的羊肉。这样的叙述可以表达在野外从事真正的科学考察时,给人带来的那种复杂而又常常是混乱的情绪。有些甚至还记录了寻找过程中的失败——因为没有人能为成功担保。偶然的运气总是会部分发挥作用。有几个故事还回忆了一些颇具危险的小规模冲突以及我们在田野工作时都曾体验过的那种情感——那种初次闯入神奇之地的惊讶之情。这是一个非凡的事实:那些举足轻重的新发现正是源自这些鸡毛蒜皮的经历。 在这样一个“科技至上”、“经济推动进步”的时代里,传言、猜想,再加上一点点运气,也能改
本套系列丛书涉及了天文、地理、能源、气象、生命科学、电脑、枋与射线等科学领域,从中选出若干具有探索笥的科技话题,采用深入浅出、平直通达的表达方式,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深奥的科学理论融入到有趣的故事或阐述中,对于求知若渴的青少年朋友来说,无疑是一部很好的科普读物。本套系列丛书的作者们都是在科技领域长期从事研究和实践的专家、教育学和学者,他们认真负责地撰写了这套丛书,不仅把自己多年积累的学识传递给读者,而且把研究问题的观点和方法也传授给读者。希望这套系列丛书的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能从中获得裨益与启迪,以有助于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求索,更好地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建功立业。
这本科普书主要分三部分,部分介绍雨水收集利用的方案、建议和点子,反映了人们对雨水收集利用的认识、理解和想象力,有些点子可谓是奇思妙想;第二部分重点介绍雨水收集利用的方法和技术,总结出一些简便的制作方法和实践经验;第三部分是有选择地介绍日本在雨水收集利用方面的应用实例。此外,还介绍了一些少雨国家雨水利用的信息和情况。书内配合有关内容介绍了日本以及各国风土人情,社会背景,雨水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趣味性;内容编排上文字、图画各半,科普知识、应用技术兼有,可读性较强;所介绍的雨水收集利用的方法和经验可直接参照制作和采用,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可供关心雨水收集和利用的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社团、社区、乡镇,广大读者和青少年朋友借鉴和参考。 相信该书所介绍的雨水收集和利用的理念,雨水
科技小院是建立在农村生产一线,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示范推广于一体的基层科技服务平台,由研究生和教授常年紧密联系农业生产一线,解决农业研究与生产应用脱节、农业人才培养与农业生产结合不紧密、农业技术转化
《藏品虫害防治词典(英汉对照)》是姚伯岳主编《古籍保护丛书》之一种,是一部与危害藏品的昆虫及虫害防治相关的词典,由郭晓光、周华华、张国庆、韩丽伟等联合编著,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钟江教授审校。全书共收录2479个词条,内容涵盖昆虫名、藏品类型、虫害的防治方式等。其中249个词条是昆虫名,其余多为与虫害防治相关的词条。 本词典包含正文与附录两部分。正文部分为本词典词条的英汉对照,以英文词条的首字母检索对应的中文含义;附录部分则收录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常见馆藏害虫虫名检索、相关专业词汇、不同藏品的虫害及其消杀法,其中昆虫名均列有其对应的拉丁文学名。
数千年不良的农牧业经营方式,特别是现代工业化农业,已经导致全球土壤中高达80%的碳流失——即使我们今天停止使用化石燃料,它们也会继续使地球变暖。在《拯救土壤》一书中,有名记者、畅销书作家克莉斯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