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绘画同属艺术,自古就有将建筑、绘画、雕塑合称为三大造型艺术的说法,许多建筑师都善于绘画,甚至一些建筑师在绘画方面的造诣与画家并无二致。 但建筑师有一种独特绘画方式,不是对已有建筑的表达,而是对从无到有、无中生有的建筑的表达,在建筑师的创造性活动中,不断地需要将头脑中的构想图形化,形体、空间,甚至场地氛围都需要通过这样的图画来进行表达,因为这是一种呈现设计意图的非常便捷的方式,这是独属于建筑师的一种绘画方式。本书就介绍了这样一种绘图的方式,在作者循序渐进的教导中,初学者会发现,掌握这样一种绘画方式,既非毫无规律可循,又是一件饶有兴趣的事情,即使是在电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这种绘画方式仍旧是建筑思维表达的非常有力的方法之一。 有关钢笔画、效果图画法的书籍很多,但与建筑师的
该书为商务印书馆1997年出版的《中国古代建筑》一书的修订版本,作者为原清华大学古建筑研究所所长楼庆西。该书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体系、类别、用途、特点及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结构清晰,按用途将中国古代建筑分为宫殿建筑、陵墓建筑、宗教建筑、坛庙建筑、园林建筑和民居建筑六大类,加上建筑小品,共列7章;内容丰富,不仅用简明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各类建筑的源流、特点,还辅以许多代表性的建筑实例并加以详细阐释。该书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是了解中国古建筑的入门读物。
本书依据作者在北大开授中国传统建筑通选课的讲义而成,该课程在北大很受欢迎,是历年来为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 本书与通常讲述中国传统建筑的著作相比,突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人文特质,尤其注重思考在当下西方建筑观念和建筑设计占据强势的情况下,如何挖掘和发展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精华。 与此同时,作者也全面地介绍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各种类型,宫殿、园林、佛塔、桥梁等,并配有大量插图,与精湛的文字相得益彰。
本书以系统介绍中国古代建筑概貌的《中国古代建筑概说》为总论,按不同建筑结构和规划的特点,对中国古代土木建筑、都城规划、建筑外观等进行了专业化、系统化的研究,对古代建筑的时代性差别把握得当,且总结了中国古代城市和宫殿、坛庙等大建筑群的规划、布局手法及建筑物的一般性特点。傅熹年先生善于运用模数分析控制规划和建筑设计,对战国、汉代、北朝、隋唐、宋金及明清各类建筑进行复原行研究。
《长城史话》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和实地考察,全面介绍了长城从先秦到明清的历史,长城的用途和构造,长城是怎样修建的,以及长城的几处遗址。本书对宣传和了解长城文化,正确认识长城的地位、历史作用及其现实意义,促进长城的保护工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建筑作为承载人类文明的物质载体,所传递的信息包含社会秩序、技术水平、宗教信仰、文化思想、生存状态、艺术情操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态度。从民居到宫殿、从桥梁到宝塔、从长城到石窟、从园林到城市布局,建筑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集工程技术与艺术于一身,融人工与自然于一体。古老的建筑,展示的不仅仅是丰功伟绩,而且折射了我国悠久的历史。
《新建筑与流派》是著名的建筑大师童寯先生积多年之力,经反复修改而写成的一部西方现代建筑简史,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经享有盛誉,中国几代建筑师都曾受惠于这部小书。在本书中,童寯教授总结了19世纪中叶以来建筑的演变和流派的相互影响,为我们描绘了现代建筑由萌芽、成长到繁荣的鲜明而完整的全景。著者并以探索中国的建筑方向为出发点,把世界现代建筑发展过程所经历的曲折坎坷,引为经验教训。 本书中所提的 新建筑 ,即今日常说的 现代建筑 ,以英国伦敦的 水晶宫 的设计建造为其诞生的标志。按照童寯先生的看法,现代建筑的风格流派约有15个之多,如意大利的未来主义、荷兰的风格派、法国的立体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等,在本书中,童先生以风格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为线索分别一一加以评述,尤其是影响了现代建筑走向的格罗皮乌斯
《如何欣赏建筑》以古今中西十七座经典建筑为例,带领读者认识、理解,进而欣赏建筑之美。《如何欣赏建筑》以游记式的轻松笔调,将这些建筑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又层层剖析它们的内涵深意,是一部具有典范性的建筑美学普及读本。
建极绥猷 ,高悬在故宫太和殿上的乾隆御笔匾,语出十三经《尚书》所记 建用皇极 克绥厥猷惟后 。关于 建用皇极 ,《尚书》传曰: 皇,大;极,中也。凡立事,当用大中之道。 建用皇极 即 立中 。甲骨文卜辞常见 立中 之语,意即立表正位定时。关于 克绥厥猷惟后 ,《尚书》传曰: 能安立其道教,则惟为君之道。 意即惟天子推行教化之治。 在农耕文明时代,对农业时间的掌握关系着社稷安危。谁能够告诉人民时间,谁就提供了一种生死攸关的公共服务,也就因此获得了权力,得以推行教化之治。 本书作者首次发现并揭示了明清北京城子午卯酉时空格局之中央,太和殿高悬 建极绥猷 ,见证了支撑人类在东亚地区独立起源的农业文化与文明持续不间断发展的*基础性的知识体系与哲学观念,书写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核心的文化价值。
宗教建筑是人类宗教意识、审美观念、风俗习惯、建筑技术的集中体现,在建筑史、文化艺术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的宗教建筑具有巧妙而科学的框架式结构、庭院式的组群布局、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和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艺术特点。本书以生动文字和精美图片展现我国宗教建筑之美。 趣味浓郁的经典故事,全面展现国粹艺术悠久亘长的发展轨迹; 赏心悦目,生动反映光辉灿烂的国粹艺术图片,立体凸显中华五千年民族艺术的非凡成果; 一部让青年学子轻松愉快地走进国粹艺术大门的普及读本; 一部让每个家庭了解国粹文化与营造艺术氛围的*图书; 一部具有多重便捷实用的检索功能的中国国粹艺术百科全书。
本书的作者是来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陈志华教授。在作者的学术生涯中,其前期一直从事外国建筑方面的研究,但自退休之后,便一头扎进中国乡土建筑当中。在他看来,乡土建筑是乡土生活的舞台和物质环境,是乡土文化*普遍存在的、信息含量*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乡土建筑研究是乡土文化系统研究的基础。 本书集合了作者有关乡土建筑两类具有代表性的著述,一是乡土建筑研究的论述,一是精选了序跋中的七篇。文章学术观点清晰,短小精悍,优美抒情,可读性强。在这一篇篇饱含深厚感情的文章里,每一个读者都会感受到家园故去甚至遭受摧残的伤痛,也能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根基被点滴侵蚀的忧虑,更有一份为 为抢救传统村落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的决心。
《讲给孩子的故宫·探秘建筑》精选祝勇新作《故宫六百年》中与故宫建筑知识相关、青少年读者值得了解和关注的7个主题(名字、空间、时间、地点、设计、布局、建筑物),每个主题下设置3个与建筑知识有关、青少年熟悉且易混淆的小问题。(如:“为什么故宫又叫紫禁城?”“故宫到底有多大?”“故宫是如何建成的?”“故宫的正门在哪儿?”“故宫里有哪些宫殿?”“中轴线是怎样一条线?”)作品以优美、凝练、专业的散文化语言,为青少年读者讲述故宫这座伟大而宏伟的古建筑群的专业知识,再现中华文明的营造之美。从而 青少年 清晰地了解历史,掌握文博知识, 深入地体会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
最擅长讲述上海豪门故事的宋路霞女士,继出版《百年家族——盛宣怀》、《上海豪门旧梦》、《上海洋楼沧桑》、《百年收藏》、《回梦上海大饭店》之后,近日推出力作:《梦回上海老洋房》。本书讲述了8个发生在上海大饭店中的故事。坐落在江河交汇处的浦江饭店,是上海最早的西式饭店——礼查饭店;处于上海最中心位置的国际饭店,曾经是远东高楼,并保持了半个多世纪;与繁华淮海路相邻的锦江饭店,是大腕在上海逗留时的行宫……这些趣味盎然、引人入胜的故事,不是小说,不是戏剧、不是电影电视,而是真实存在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