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评家曾称音乐为“流动的建筑”,今日的评家正在赞美建筑为“凝固的音乐”。现今的都市,新奇的建筑琳琅满目,如同建筑美术的长期展览会,辨别这种建筑的美恶,探究其表现与背景,是现代人应有的素养,就让我们一同中丰子恺去看建筑的艺术。
这不是一部中国建筑史,作者的用意也不在于写一部中国建筑史,而是从文化的角度切入,对中国建筑进行深度省思。 作者根据多年来对中国建筑梳理、研究的成果,给予文化上的诠释。通过对中国文化特质的了解,更深刻地认识中国的建筑,更生动地欣赏中国建筑空间中包容的生活。从建筑与文化的交互对照中,把握中国建筑的意义与价值。
“单身公寓派”就能凭借“干净”与“不干净”的明确划分过上明亮利落的生活吗?“清里食宿公寓派”把自己的喜好与气息布满居所的每一个角落,这种不懈的努力难道真能带来幸福吗?“哈比达派”对生活的解释真能让他们变得透彻吗?……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谈论建筑的书,甚至也不仅仅是一本讲述日本文化论的书。在书中,作者将其目光集中于“住宅”在这样一个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最为紧密的建筑实体的关系,用貌似轻松诙谐的语调揭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尴尬情状。 《十宅论》与其说这是一本建筑书,不如说是一本易懂且有意思的日本文化论。读者可以通过透视十种日本人居住的十种住宅,来了解日本既传统、又带有“舶来”色彩的文化。并能在各种风格之间,找到自己所欣赏的,喜欢的,不知不觉中,也映射出了自己的性格特点。 “对住宅、
阎崇年先生根据海内外重要博物馆的精美瓷器馆藏,讲述中国古代官窑及瓷器的发展演变历史;同时,通过个别瓷器器物的介绍,挖掘官窑瓷器背后的文化与工艺;此外,还对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作者立足中西文化交流的大背景认为,与丝绸之路并存的瓷器之路亦是中西文化交流互动的历史见证。
《曾仕强说中国人》主要是描述、分析中国人。不敢说什么“客观”,至少保持相当“忠实”。中国人看似简单,实际上很复杂。骂的人骂来骂去,都只骂到中国人的皮毛,并没有伤害到躯体。捧的人费尽口舌,不过是锦上添花,好像也没有让中国格外光彩。骂也好、捧也好,中国人几千年来,永远还是中国人!中国人最常见的事情,当然不限于《曾仕强说中国人》所列举的内容。我们抱着抛砖引玉的心情,亟思对中国社会有所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