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人体工程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对建筑设计与人体工程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内容包括:人体工程学的基础知识,即人体的尺度测量、人体的运动测量、人体的生理与心理研究;人体工程学在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即住宅设计、公用空间设计、家具设计、材料选用中的人体工程学。本书引用大量实例运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说明建筑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对生活环境的舒适性、效率性和安全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书针对性强,内容全面,实用性强。适用于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人员学习参考,也是有关专业院校在校师生很好的材料。
如何计量建筑工程、土木工程和其他工程,进而编制工程量清单是工程合同管理及进行工程结算的重要内容。英国土木工程师协会1976年开始编写的土木工程标准计量方法(CESMM)、1991年出版的土木工程标准计量方法第3版,凝结了英国土木工程计量的上百年经验,对于我国健全和完善工程量计价制度、承包海外工程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本书是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李兴钢对其近三十年来的建筑设计研究与实践所形成的“胜景几何”思想的系统化、理论性著述。“胜景几何”,即通过营造建筑与自然的交互情境,形成一种“现实理想空间营造范式”,并将“自然”纳入延续两千年来的“坚固、适用、愉悦”建筑学三原则之中,提出面向现实和未来的当代人类建筑学的新可能性。中国文明网曾评价他的“胜景几何”思想:用当代观念、技术、方法,体现中国文化精神,处理城市与建筑问题,创作出一系列体现当代性并具有文化厚度和艺术感染力的建筑作品。本书包含李兴钢及其工作室十个主题下的约40项代表性建筑设计作品,文图并茂,思想与实践并重。
如今关于建筑的文字也大都环绕在那些大东西周围,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大的建筑必然包含了更加多样、庞杂的社会能量的错动和交集。它们有着天生的辐射力,是媒体的宠儿,并且永远吸引着公众的视线。但是,它们并不是建筑的一切。在这个世界里更多的是那些默默无闻的“小”东西——小房子、小细部、小人物、小文献……相比之下,它们在许多方面都更为重要。首先,是它们(而不是央视大楼之类的巨物)构成了建筑学学科的基础。其次,它们更为深入且隐秘地关涉到我们生活的多个层面(包括情感与回忆)。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它们是不显现的。这里的三本书,写作角度各有差别——设计、历史、批评。本册为《不分类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