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 这个词,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是耳熟能详的词汇了。然而在日本,伴随着 城市规划 诞生的 社区营造 一词也已经被广泛使用以久。 社区营造 一词蕴含了市民或居民持续地为自己的社区进行营造活动的意思。社区营造在与粗犷又强硬的城市规划之间,时而争斗,时而互补的过程中,走过了近50年的历程,通过社区营造为日本的城市增添了更多舒适宜人的场所。同时在这段历程中也诞生了许多 社区营造的工作 。本书整理了日本的社区营造方面工作的全貌,但在社会环境和城市规划手法与日本截然不同的中国社会,将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本书并不是以高高在上的态度,在条条框框地阐述 工作意味着什么 。书中收录的是,许许多多日本的社区营造专家们,他们的所思所想,以及他们是如何从事相关工作的故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城市与城镇化,中外城市规划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城市规划职能、体系与内容,城市用地及其规划,城市生态与绿地景观系统,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城市规划中的工程规划,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居住区规划以及村镇规划,分八章阐述。在内容组织上本着偏于简而不失之于详的原则,对规划理论与思想部分适当简化,仅提供理论性纲要﹔指导实践操作的理论和案例则比较详尽。本书的使用对象是城乡规划、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环境艺术设计、管理等专业的学生,以及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人员。本书可作为继续教育、职业教育中规划建筑类专业使用的核心课程教材,也适合于全日制规划建筑类本科教学使用,以及作为在职人员岗位培训、自学进修和岗位证书考试的教学用书。
作者山崎 亮通过归纳整理英国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从事社区设计的约翰 罗斯金、威廉 莫里斯、阿诺尔德 汤因比、奥克塔维亚 希尔、埃比尼泽 霍华德、罗伯特 欧文、托马斯 卡莱尔为代表的早期 社区设计 师的思想,作者从英国的社区设计和社会主义者出发,阐述了自工业革命后在英国发生的历史变化,期间以罗斯金为代表的诸位先驱们如何将自己的理念融入到社区设计之中,以及这些理念和实践对于例如山崎亮经营的studio-L等当代社区设计工作室和社区工作者们带来的影响和启发。书籍内容详实脉络清晰,包含大量考证和引据,有志于社区设计工作,对于工业革命以来的社会发展历史作为研究英国社区设计发展的历史的参考文献之一,本书收录的内容对当代的社区设计师带来一些积极影响。
本书初版于1889年,是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经典著作,被各种城市设计思潮与实践所援引,在多方面影响与改变了现代城市设计,并为现代城市设计打开了新方向。 该中译本译自德语区的通行版本,即德文版第四版,书中还收录了西特讨论城市绿地的一篇重要文章《大城市绿地》。 作者考察了大量古老优美的城市,对传统城市空间形态进行系统研究,对现代城市人文精神的缺失进行批判,提炼出城市设计的艺术性原则与手法,并给出现代城市的改良原则及实际案例,为城市设计实践人员提供了有效建议。
《生态乡村规划 普通高等院校 十三五 规划教材》一书*章至第三章回顾了乡村的概念与乡村划分,提出了生态乡村规划的学科支撑与理论基础,简述了生态乡村规划及发展历程,介绍了生态乡村规划的方法和程序;第四章至第十章重点围绕生态乡村战略规划、产业布局与发展规划、居民点布局与节地控制规划、景观规划、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环境规划、旅游规划等主题逐一介绍了生态乡村规划的主要专题规划内容;第十一章围绕生态乡村规划的编制依据、成果形式与要求、 多规合一 对生态乡村规划编制的 新 要求、 乡村振兴 对生态乡村规划实施的 新 要求、生态乡村规划建设模式等进行了阐述。 本书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系统阐述和专题探讨相结合,经典知识与前沿热点相结合,既具有教材的普遍性特点,也具有一定的研究属性,可作为全国高
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 50180—2018)是使用普及率*高的城市规划标准之一,旨在保障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质量,规范城市居住区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本书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以图示、表格等形式形象地表达出来,使条文内容通俗易懂。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的章目与条文顺序编排,逐条展开详细图解,方便读者直观、全面地理解专业内容。本书是学习《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的工具书和参考书,力求满足规划设计、规划管理、规划教学等多种需求。 本书适合从事城乡规划设计与管理的人员阅读,可供建筑管理与设计的技术人员、房地产开发从业者参考,也可作为城乡规划、建筑类、房地产类大专院校学生的常备学习资料。
随着城市的全球化竞争,智慧城市已成为城市复兴和发展的重要的新战略驱动力。智慧城市正在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寻求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促进新的集体生活形式。这使得智慧城市成为工程师、建筑师、城市设计师、城市规划师和政治家以及很多企业的重要关注点。本书试图将智慧城市与文化问题联系起来,并通过解读其对城市空间和经验的影响来采取真正的批评立场。这种文化和批判的视角尤为重要,因为智慧城市既是一种渗透着乌托邦信仰的理想,也是一种具体的城市转型过程。这本书一开篇就考察了智慧城市赖以建立的技术现实,从使我们能够监测基础设施内发生之事的芯片和传感器到连接个人的智能手机。通过这些技术,城市空间似乎被激活了。这种激活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愿景:一方面是以*有效的方式引导城市的新控制论的野心;另一方面是自下
本书通过系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来讲解现代乡村住宅的建造方法,直面乡村居民,指导其真正地参与住宅建 造,甚至是指导施工过程,使他们将住宅建筑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避免上当受骗,浪费钱财。随书附带一张 二维码,扫描即可进入武汉创鼎国瑞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官网获取本书案例图片、DWG文件以及典型乡村住宅设计施工 图纸,方便学习使用。本书不仅适用于村镇居民,同时也是建筑承包商、村镇建房施工员、村镇(乡)基层干部、村镇 土地建筑管理决策者、大中专设计专业学生和设计师参与乡村住宅设计与施工的学习参考读物。
本书重点阐述了一些市政工程施工新型技术,如长寿命环保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地下管道设施结构性离心浇筑修复技术、基于全息感知和数字孪生技术的地下管网安全性能评估及智能运维关键技术、基于人工智能的盐碱土壤理化特性多尺度感知技术等,可供市政工程相关专业高校学生和市政工程施工和管理相关单位人员参考。全书总共8章:第1章绪论,第2章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第3章市政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第4章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检测、管理技术,第5章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第6章市政盐碱土壤监控与治理技术,第7章市政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第8章市政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很多人都对城市区域的设计和重建感兴趣,但人们的关注重点往往集中于建筑形式,而忽略了开放空间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海伦?伍利将景观设计领域的广泛研究和实践经验结合在一起,为读者展示了不同类型的开放空间为社会和个人带来的机遇和益处。 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部分讲述了城市开放空间在社会、健康、环境、教育和经济等方面所能提供的益处;第二部分讨论了可供个人或社区日常使用的各种开放空间形式;第三部分则详细介绍了十六个优秀的实践案例,包括伯明翰的维多利亚广场、克罗伊登的雷德格次学校花园,以及贝尔法斯特的斯托蒙特庄园等。
青岛作为第二批试点城市,目前正有序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科学规划和统筹实施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城市绿地与公园、城市水系统建设,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努力实现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的功能。海绵城市建设涉及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等多元目标,规划层面需要与传统的城市规划、市政专项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相协调,建设层面需要多部门、多专业协同合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海绵城市建设需因地制宜,以国家规划为指引,兼顾地方政策,合理确定规划目标和指标,在摸清排水管网、河湖水系等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城市特点合理确定。
日本的社区营造自60年代以来的发展经验,已经建立起具体的框架体系与方法论,近年来许多案例都得到世界各地专业人士的研究与参考。然而在社区发展日益被重视的中国境内,尚未有介绍日本社区营造案例的专业书籍出版。在这过程中,中国城乡的大规模发展的浪潮里也多了一些别样的声音,随着控制大城市规模政策的制定,城市发展由新城建设向旧城功能完善方向的改变,人们已经逐渐接受了“从增量发展到存量发展”这一说法。飨庭伸、山崎亮、小泉瑛一著的《社区营造工作指南(创建街区未来的63个工作方式)》采访了在日本从事一线社造工作的不同身份的规划师,以及各行各业的社造创业者的故事,为读者全方面的展现出社区设计师这门充满朝气且多样化的职业的众多可能性。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理论研究-中国特色的城市空间治理基础理论;实证研究-城市空间治理政策工具对城市空间增长演变的效用检验。2.1中国特色的城市空间治理基础理论首先分析讨论国内外城市空间治理产生的历史背景、政策工具和实施效用,试从空间规划体系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等视角对城市空间增长这一现象进行重新解释和梳理,以国内外*新理论研究动向和成果为基础,并在中国当前 新常态 下的制度环境、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发展水平和发展总目标的分析框架下,完成了中国城市空间治理基础理论部分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城市空间增长阶段特征及趋势分析;中国城市空间增长的动力机制分析;中国城市空间治理的体制设计;中国城市空间治理政策工具及其作用机制。
《市政工程(第2版)》一书依据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规范编写,全书结构体系完整,内容简明,重点突出,充分体现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和实用价值。本书包括道路工程、城市桥梁工程、管道工程3部分内容。 本书可作为市政工程施工人员的学习参考用书,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
《从城镇体系到国家空间系统》内容有国家系统研究的基本问题——进化与创新、研究国家系统的意义、我国“国家系统”现状基本特征——农业时代、延续而来、我国“国家系统”现状基本问题、国家系统变革的基本动力:生产力变革、国家系统变革的微观基础、国家系统变革的方式——多体系联动进化等。
本书以建筑与市政工程勘察设计及审查常见问题分析为主要内容,系统地总结了相关经验,全书共分为17章,基本上涵盖了多有建筑和市政的专业内容,包括建筑、防火、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人防、岩土、市政环卫、道桥等
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规划必须基于 以人为本 的理念,从农民的需求出发,从城乡和谐融合发展的角度,以国土空间 一张图 管理的高度,重新认识乡村发展的独特价值,重塑乡村建设的研究者、决策者和管理者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本书在对村庄规划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下中国乡村发展的基本情况,总结中国村庄规划的历程。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总结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中国村庄规划的理论框架,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规划的新内涵、新要求、规划体系、要素体系、类型特征、成果体系、管理体系及内容体系、技术方法和村庄规划过程中的公众参与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介绍。本书可供城乡规划、人文地理、资源环境、土地资源管理等专业及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以及管理人员阅读
《十年十划》精选天津城市设计规划研究院建筑分院十年来的十个城市规划项目,如天津文化中心、滨海文化中心、天津热电厂、河西八大里、泰安道五大院,义乌异国风情街、西开教堂等城市设计实践。 以项目为主线,从方案构思、发展、完成等各个方面剖析设计者的思考全过程,对环境、地域、城市、文化、技术等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尝试呈现现代城市设计思想的主要发展趋势,践行 规划、建筑、景观 的全过程一体化设计的思想理念,深刻地认知到继承、传统在现代互联网思维语境下精神意义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