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亮平、赵茜等著的这本《从物质更新走向社区发展--旧城社区更新中城市规划方法创新》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思路设置了三个板块。*一板块“旧城更新规划与社区发展规划关系研究”。其中,借鉴相关学科理论基础,界定了旧城更新和社区发展的内涵,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旧城社区更新规划的问题,并结合政府角色和规划角色转变要求,探讨了旧城更新规划转型的基本方向。第二板块“旧城社区更新规划中引入社区发展理念的路径研究”。重点剖析了英、美、日旧城更新的政策经验,总结了我国旧城社区更新政策制度创新及规划方法创新的实践探索,提出了在旧城社区更新规划中引入社区发展理念的路径。第三板块“基于社区发展的旧城社区更新规划策略研究”。结合案例实践,论述了基于社区发展的旧城社区更新规划制度设计、理
本书对五大洲及主要发达国家的空间规划体系的形成、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梳理,并归纳总结空间规划体系的演变规律及其形成机制,进而结合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背景和空间规划体系的发展实际,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规划体系模式及其实现路径。对我国的政策制定、专业研究、规划设计很有参考价值。目录等另见附页。
按照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可以得知,城市风貌规划应该从研究城市的风貌背景出发,科学梳理分析现状问题,确定风貌定位,构建风貌体系,科学进行风貌控制,合理实施风貌引导。 《城市风貌规划理论与实证研究》以嘉峪关城市风貌规划作为切入点,呈现给所有关心嘉峪关城市风貌的人们,希望为嘉峪关城市风貌的提升、城市文化的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期盼为今后的城市风貌规划研究提供借鉴的理论和方法。
本书系“中国公共艺术与景观”丛书之一,从制度设计角度透视了公共艺术的理论与实践,阐述了对公共艺术的一些深层次思考。全书内容共分5个部分,包括:问题讨论,中国公共艺术家,经典案例,国际公共艺术家,理论研究。
《关于生态与场所的公共艺术》主要内容为生态美学与场所意义、环境设计艺术:理论与实践、“与自然对话”意味着什么?、景观创造:将自然变形为可体验之物、生态学和美学对废弃工业用地的继承、美学交战:有益的介入等等。
“公园城市”重要理念的提出,在中国城市规划和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未来中国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指导。近年来,作为一名城市一线工作者,作者深入思考并付诸实践,在公园城市建设中集思广益,推动建成公园城市的基本框架,在公园城市规划和建设领域积累了初步经验。本书厘清中国古代园林和现代公园的区别,辨析中外城市公园的文化差异,探索当代公园城市建设的重要原则,具有创新性地提出新城建设“公园 ”和旧城改造“ 公园”的实施模式,为各地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了参考。作者对古城、旧城、新城改造建设的体会,对公共空间伦理的哲学思考,对体育运动的反思,极具新意。全书案例丰富,语言平实,论理清晰,内容涉及诸多社会学问题,是一本基于实践、经过实证的城市规划建设的书,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实践参考价值。
现代医疗设施的设计者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一个清洁、有效的医疗环境,患者的健康、安全、心里情绪不仅仅依赖于医护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环境对治疗效果的促进作用也日益被重视。专科医院专注于某一类学科,其环境设计应更多注重专业学科的医疗服务模式和患者的诉求。本书涉及儿童医院、妇产医院、肿瘤及放化疗医院、医院。这些项目是建筑师、室内设计师、艺术家与医护工作者共同完成的、有治愈作用的艺术品。
《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中的国企党建研究》研究制定了“国企党建研究”课题实施计划,明确提出了课题研究的总体定位、研究形式、成果形式和研究进度。会上,课题组成员就如何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搞好“国企党建研究”、如何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和改进国企党建的对策措施等作了认真研讨。介绍上海地区国企党建的基本状况和基本评估;国企党建的基本规律及其在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大党建格局中的战略定位;加强和改进上海地区国企党建的对策建议。
《访澳洲 聊宜居》讲了城市规划设计就是让居住者舒服而且越来越舒服的艺术;市民是城市的主人,城市规划建设要 合得主人意,才是好功夫 ;城市规划必须通俗化、公众化、形象化;城市如佳人,佳人要健康、美丽、智慧,城市要干净、和谐、便捷;城市发展的审美既有社会美,也有形式美、科学美;房子不单单是盖来住的,街道不单单是修来走路的,博物馆不单单是用来摆文物的,就像衣服不仅仅是用作遮羞布,他们都必须是美的、和谐的、历史的;创新是城市的灵魂,竞争是创新的利器,多元是竞争的土地;旅游是城市秀气的鉴赏者、城市灵气的诱发者、城市名气的传播者,但也可能是城市底气的断送者。
伴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逐步转轨,现实中的城市规划工作及其学科范畴不但面临更为复杂的问题和更为艰巨的挑战,也大大地了城市规划的传统内涵,产生一种拓展与延伸的可能性。 本书的撰写正是基于这么一种“以社会学来审视城市,以城市规划来延伸社会学”的跨越式的初衷和愿景,以当前城市空间产生的主要技术手段——城市规划为依托,分别从社会学视角、社会学基础、社会学要素、社会学过程、社会学方法等方面入手,较系统地阐释了城市规划工作展开的切入角度、理论基础、实施对象、组织过程、技术手段等内容,旨在实现“社会”与“空间”两个维度的联结,使主要的社会学议题能够在城市规划的过程、方法和语境中被理解、思考和干预。 本书可作为城市规划专业教材,亦可供城市规划的研究、编制和管理人员阅读,以及地理学科
世界厕所组织发起人杰克先生,常说一句感叹的话:“我们忽略厕所太久了。”人类诞生之后再没有离开过厕所,生命健康和生活尊严都与厕所密不可分。但人类长期为吃饭而奔波,因忽视公厕给自己在身心方面造成了种种痛苦和难堪。迄今为止,全世界仍有25亿人用不上合格的厕所,每年有近200万人因疾病传播失去生命。 中国人使用了数千年旱厕,落后的入厕行为和公厕设施,曾使中华民族蒙受羞辱。即使今天,高度文明的现代城市仍然存在着“入厕难”的问题。各种观念、各种阻力,仍然困扰着中国的治厕之路。 《大国厕梦》是部治厕专著。作者以强烈的民生情怀和推动治厕的切身经历,通过一个个令人震撼的公厕故事,揭开了中国治厕的曲折与是非,给人展现了更有尊严的生存理念,让人看到一个美丽的公厕文明。 长期忽视回避的公厕问题,
什么是 翡翠城市 ?美国著名的城市发展专家给出了清晰的定义:以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为路径,以扩大就业、提升社会公平为动力,争取城市的长期繁荣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综合成果的城市就是 翡翠城市 。 世界上有这种令人向往的 翡翠城市 吗?有,琼 菲茨杰拉德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怎样建设和谐、美好的令人神往的 翡翠城市 ?菲茨杰拉德给我们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和可供学习参考的众多欧美城市样板。作者深入考察研究并详细介绍了欧洲、美国的十几个城市,在不同的政策环境、产业基础上,分别发展太阳能、风能、可再生能源等新能源产业和大力发展建筑节能、绿色交通、废旧物品回收处理等建设节能型城市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 《翡翠城市》而获得欧美许多国家的专家、学者和城市管理者的广泛好评
《再造历史街区:日本传统街区重生实例》本研究室历经2年的支持社区营建的珍贵记录,围绕保护著名的备中松山古城——冈山县高梁市的历史城区景观展开描述,既挖掘了珍贵的地区资源,又培养了专业人才,为该地区注入了新的血液——即使在今天,整个日本也都面临着这样严峻的课题。n
《城市生态学》是在版的基础上,结合近几年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动态和成果进行修改的。主要包括:生态系统基础理论、城市生态系统、城市人口、城市环境、城市灾害及其防治、城市景观生态、城市环境质量评价与可持续发展、城市化与社区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