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图形设计——从导视到体验图形》本书以外近400组及获奖案例为基础,首次全面阐述了环境图形的4个发展阶段、8种表现形式、11种设计方法、3个设计要素与2个评价尺度,详尽介绍了体验图形设计,并结合众多典型项目解析了环境图形设计和实施流程,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本书创新性地提出了“三角分析模型”体系,用以提高目标体验,并突出阐述交互体验图形和数字体验图形,使著作所论述的理论性和前瞻性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本书以“三角分析模型”为主线,详细描述了模型中“用户、环境、图形”三个设计要素的构成及运用,并重点探讨了两种设计模式和视觉叙事体验设计思维方式。本书适合大专院校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等相关专业教学和从业者、管理者阅读参考。
本书为《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第四版,在原三版的基础上重点吸收了《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5-04—2007)的相关内容,补充加强了钢波纹管涵、倒虹吸涵洞等方面的实例,对原教材中过时、烦琐的内容进行了删减。本书主要介绍了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流量及孔径计算的基本原理,以及外业勘测、内业设计的基本方法,另外还介绍了涵洞结构计算及涵洞CAD方面的知识。 本书可作为土木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及其他相关专业本科教材,亦可供从事公路工程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建筑师成长记录:学习建筑的101点体会》内容简介:120解答了101个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从建筑入门必须的知识,到弄清楚建筑设计过程中容易熟视无睹的问题,以一图一文的形式,将复杂的建筑学问题转化为卡通式的图解思考,将作者对建筑学和建筑设计的感悟轻松地表现出来,丝毫不枯燥,反而十分有趣。《建筑师成长记录:学习建筑的101点体会》不仅对于建筑学初学者非常有借鉴意义,对于许多成熟的建筑师和建筑学教师,可帮助其在解决复杂问题时返璞归真。
建筑模型是将建筑理念付诸实践的桥梁。它体现了人们对于空间与建筑、平面与立体之间的感受,是设计草图的基本前提。人们如何能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化地在建筑模型中体现出来?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的沃尔夫风·科诺和马丁·黑辛格尔将以一种条理清晰的形式进行讲解。这本书必将激发入门者以及有经验的模型制作者一种全新的、宝贵的模型制作思路。 主要内容包括:地形学、材料和工具、工作场所、工作的事前准备、零件的制造、符合比例的造型材料、电脑制作模型等。
本书主要讲述中外建筑发展的历史,建筑设计总述、建筑平面设计、室内空间设计、建筑造型设计、建筑外部空间设计及群体组合、景观及景观设计、单元式住宅设计、建筑防火和无障碍设计、建筑设计经济性、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等方面的内容。本书内容丰富祥实,文述简明扼要。根据建筑装饰类人才培养标准,有的放矢的设计教学内容,删减了传统的难度较大理论性内容,增加了适合高职教育更具前沿性知识点,有效地克服了目前建筑设计与建筑装饰设计脱节的缺点。书中选用了大量的建筑实例和常用的设计资料,便于读者的学习、查找和参考。 本书可供高职高专的建筑装饰、建筑设计、建筑工程、环艺等相关专业使用,也可作为从事建筑设计及室内外装饰设计人员的参考用书。
《情感建筑》随着对城市空间研究的深入,情感化、人性化的空间正一步步的回归到城市的主题,也就是说情感空间一直式城市生活中永不改变的追求之一,只不过在谬些时候被忽略了。因此,了解情感空间所蕴涵的内容使城市设计充满强烈的情感气息,将使人的社会生活变得更加丰富生动,充满活力。如果能把情感空间设计提升到应有的水准,那么,规划师、建筑师、园艺师室内设计的作为都能够影响人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人们在使用城市与建筑空间的同时,还都进行着不自觉的情感交流,从而获得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感受,之所以产生这种交流,是因为空间是友情的,所以我们说城市是友情的,建筑是友情的,环境是友情的,不能产生情感交流的空间是“失落的空间”,是负空间。从人对空间的真实感受出发进行设计实践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设计
园林是城市中的绿洲,园林建筑是这绿洲中游憩空间的主体,它们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文化休息以及其他活动的场所。本书共分5章,在绪论中首先对园林建筑的发展及园林建筑设计的原则进行了介绍;然后在第2章中对建筑构成、建筑空间、建筑构造与结构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性的建筑学基础知识铺垫;第3章是本书的重点:园林建筑设计过程,按照设计过程与方法、场地概述、方案推敲与深化分节进行详细的论述;第4章为十个典型案例的赏析;最后第5章为学生作业及工程实践案例。 本书图文并茂,系统性强,结合实际案例讲述,在作为高等院校园林、风景园林及相关专业教学用书的同时,也可供从事园林规划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城市规划、旅游规划等相关专业人员学习和参考。
随着社会财富的积累和建造技术的提高,建筑的一个重大变化是其建造完成周期越来越短。如今,即使是特大型建筑物,也能在短短两三年内完成从策划到建成的过程。过去那种重大工程延续几十年甚至跨世纪的现象不见了,建筑工程由按部就班的程式化过程转变为追求高效率和多样化,这也对建筑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快题这种近乎考试、能衡量个人快速设计能力的方法,也被广泛运用于设计院招工、研究生入学、注册建筑师考试等方面。其实,在就业、升学等多重压力下,那些准建筑师们早已调整了自己的学习计划,除了参加学校正常组织的快题练习外,都自觉地在课外加强自我训练。 本书通过平时教学和实践过程中的点滴积累,从基本概念和方法的讲授出发,到各种类型的快题实例分析,旨在挖掘出快题设计中的一些共性规律,并讨论评价标准,以
《21世纪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规划教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第2版)(精编本)》根据土木工程本科教学要求,结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1998)等国家规范和规程编写。本书共11章,主要内容包括:高层建筑结构概述,高层建筑结构的体系与布置、概念设计,结构的荷载与作用、结构的分析方法与简化计算、结构的设计原则,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高层钢一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高层建筑基础设计,高层建筑结构隔震与耗能减震结构设计等。 《21世纪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规划教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第2版)(精编本)》可作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研究生和有关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为《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第四版,在原三版的基础上重点吸收了《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5-04—2007)的相关内容,补充加强了钢波纹管涵、倒虹吸涵洞等方面的实例,对原教材中过时、烦琐的内容进行了删减。本书主要介绍了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流量及孔径计算的基本原理,以及外业勘测、内业设计的基本方法,另外还介绍了涵洞结构计算及涵洞CAD方面的知识。 本书可作为土木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及其他相关专业本科教材,亦可供从事公路工程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绿色建筑集成设计》从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入手,主要阐述关于各个建筑相关行业公司、相关专业专家在设计个阶段的及时参与、观点互动、经验共享、整体决策方式对于实现绿色建筑建设目标、满足业主使用要求并顺利通过认证的重要作用。《绿色建筑集成设计》由建筑领域的专家撰写,内容涵盖了北美项目的案例研究。作者采访了各个项目专业人员,以他们的工作经验为背景,介绍了绿色建筑集成设计的全过程。书中囊括了案例相关的要点、在建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方法。绿色建筑集成设计是对绿色项目交付过程最完整的概括,是每位项目成员宝贵的详细蓝本。
《Revit+Lumion中文版从入门到精通(建筑设计与表现)》以一个办公楼案例为主线,完整地讲述了Revit从前期建模到后期出图的全过程,最后还介绍了如何使用Lumion的对模型进行渲染表现。在此基础上还配合了大量的小案例,使读者能够很好地理解Revit各项工具的具体用法。全书内容分部分:部分主要介绍基础建模,包括“BIM大世界”“Revi基础操作”“标高和轴网”“结构布置”“墙体与门窗”“楼板、天花板和屋顶”“楼梯、坡道、栏杆和洞口”“构件与场地”;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模型的后期应用与族的建立,包括“房简和面积”“材质、漫游与渲染”“明细表”“施工图设计”“布图与打印”“协同工作”“体量与族”,贯穿Revit全过程的应用。主案例主要介绍三方面内容,从前期的基础建筑,到后期的出图、统计,再到最后渲染表现;第三部分主要介绍Lumion的应
《时代楼盘108:第8界金盘奖》为第八届金盘奖专刊,内容分五部分,主要包括:年度商业楼盘、年度酒店、年度公寓、年度别墅和年度综合楼盘。将汇集业界精英,以“人文、科技、艺术、创新”的标准来评论项目规划的合理性,建筑、景观及平面设计的适宜性和优异性。
本书以国家标准GB 50108—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国家标准GB 50208—2011《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行业标准JGJ/T 212—2010《地下工程渗漏治理技术规程》为依据,在介绍地下工程防水技术的基础上,围绕地下工程防水施工的要求,阐述了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刚性防水、柔性防水、细部构造防水、密封防水、注浆防水的材料要求、设计原则、施工方法等,并对排水工程、明挖法和特殊施工法、地下工程渗漏水治理等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本书适合从事防水工程设计、施工、材料采购、监理和工程质量验收人员阅读。
《长谷川逸子(附光盘)》是世界建筑大师系列丛书的《长谷川逸子》分册,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部分介绍了长谷川逸子的经历,并附有获奖作品和出版物列 表;第二部分介绍了长谷川逸子的建筑风格和创作思想;第三部分重点分析 和评价了长谷川逸子的5个经典建筑作品;第四部分则简要介绍了长谷川逸 子的其他20个主要建筑作品。 《长谷川逸子(附光盘)》内容丰富,版式新颖,适合建筑设计专业人士,以及各大专院校建 筑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