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识规矩颂》为唐代玄奘大师所作,是佛教唯识学一份极其重要的汉语文献,除大正藏外,也收录于《四库全书》中。其内容言简意赅,在四十八句颂文中,几乎包含了唯识学的基本名相和要义,为初学者提供了了解唯识学的方便法门。但也因为它格式严谨而言词又极为简略,未经解说,可能完全不知所云。本书由学贯中西的倪梁康教授透过佛教唯识学和现代现象学之间的互释、互解,对经文作逐句诠解,带领读者深入唯识世界。
司馬承禎是唐代的著名道士、學者和書法家,他的代表著作《坐忘論》是具有重要影響的道教經典。其中強調生命的寶貴,而養護生命莫過於修道;修道在於靜心,而靜心*好的方法就是「坐忘」 將《莊子》提出「坐忘」養心的方法發展為修煉成仙的途徑。 《新譯坐忘論讀本》以道藏本為底本,並?校《道藏精華錄》,是首次對《坐忘論》作注譯的讀本。對現代人而言,書中闡述道教「坐忘」的修煉方法,即是破除一切煩惱,保持性靈的寧靜,享受安詳的生活。
中國傳統科學是近年來頗受注意但最多輕忽誤解的一門,本書旨在從通俗思想層面談判到中國傳統科學與工藝結合、與人文結合的特色,並說及傳統科學的過去、現在、未來,以及中國科技史的研究該如何從事。
「簡易哲學」集筆者在輔仁大學近二十年授課之經驗成果而寫成,此也為輔仁大學哲學概論課所用教材之一。 但一年授課時間總計一僅約六十小時,故不能給學生提供一完整的哲學綱領,於哲學的基本概念亦不能探討透徹。 經十數年與學生在課堂內外的交談,筆者深感學生所最迫切需要知道的,就是對於宇宙及人生等深奧問題的瞭解。本書的目的是欲使學生體會到哲學的目前不在增加人的知識,而在闡明人的知識,同時瞭解人的知識是如何膚淺不足,並使學生瞭解真有些問題是無法答覆的。 哲學的宗旨並不在解答問題,而在澄清問題,因為發現問題是洞悉宇宙的初步,人若根本沒有發現問題,則對於宇宙人生一無所知。在本書內,筆者提出各家各派的學說,是為了闡明即使成名的哲學家,對這些問題亦莫可奈何,因為很多問題根本遠超過我們人類智能所瞭解的
作者專研聲韻學與現代語音學的,深感對文學音律的解說,非自語音的分析入手不可,因此利用現代語音學的道理,把我國文學的音律,如長短律、輕重律、高低律、平仄律,以及配合押韻的音色律等,以語音分析的方法,詳加解說;使學寫詩歌、誦讀韻文的人,都能把握其中訣竅,運用起來得心應手。內容有文學音律之基本理論、韻語選用的原則、辨認平仄四聲的方法、文學音律朗誦的要點、文學音律的教學方法等,並介紹宋詞的用韻法則,析評幾首孤兒詩的用韻含義。全書簡明具體、易學易知,可以說是學習詩歌者的一部好參考書。
康有為是清末民初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但極具哲人情懷,可稱悲天憫人,高瞻遠矚。他在中國近代思想史上,不是舊時代的殿軍,而是新思潮的先驅。 中國經過近百年的不斷革命,終歸宿於改革開放,而改革開於就日康有為堅持的道路,尤是深思。本書作為世界哲學家叢書之一種,著墨於有關思維議題,故敘康氏生平,但求彰顯哲人出處;述思想淵源,給其雛形,一元論精神實貫串始終。康氏改造公羊三世之說,意在致用,以便奠定變法理論基論;及參與變法,理論與現實之間顯有落差,而哲人追求立功之抱負,實甚昭然。戊戌政變之後,康力倡保皇,建立孔教,其意義端在循序漸進,穩定發展。至於演大同之旨,融合中西,實寄烏托邦於未來。暮年大談天遊,神馳太空,未必消沈,視野實更為之開闊。凡此要點,分十章論之。
古代家庭是何時、如何起始的,至今還是個謎。到底是有了人類社會就有家庭,還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了一定階段才產生家庭,眾說紛紜。據此,本書從縱向上概略地探討中國家庭的起源,和小家庭如何從宗族中游離出來,形成傳統的家庭制度,以及秦漢至唐、宋至明清,家庭制度的演化及衰變。從橫向上綜述中國古代家庭生活的幾個主要層面:以家長制為特徵的家庭結構、以共財均分為特徵的經濟生活、以禮法嚴謹為特徵的家風取向以及狹隘的對外交往、緊密的家庭、宗族與國家的聯繫等。
一般基本邏輯教本﹐由於篇幅限制或者作者未能察覺﹐對所論列的一些觀念和問題﹐時常未能深入分析和討論。本書作者準備從研究和教學所得﹐把這類觀念和問題﹐做一系列深入的探討。尤其是《自然語言的邏輯符號化》和 《設基法要義》兩篇﹐更之補充一教本之不足。本書作者劉福增﹐現任臺大哲學系教授。曾在世界邏輯重鎮洛杉磯加州大學﹐從多位邏輯名家研究多年。
辭釋作為一種工具書,辭書的第一要件應該是對所收辭語的意義及用法,有精確適當的解釋,進而闡發該辭語的意蘊,讓使用者不但釋疑,而且可舉一反三,從而增進學養。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國歷代解字釋辭的作品,自「說文」、「爾雅」以下,雖然代有所作,可是其中辭語,既經千百年來的時間轉換,其意義在往早已產生變化,用法也可能有了差異;何況古籍中詮詁錯誤,解釋漏略,或收羅不完全的又所在多有,更造成許多不必要的困擾及混淆。為了彌補這種缺失,台大中文系教授曲守約先生積多年教學與詮註眾籍的經驗,廣泛地收集查考有關資料,針對古籍釋辭的漏誤,予以糾正補充,著成「辭釋」及其續編「釋辭續」二書,希望能為讀者提供一方便而實用的參考書。
張君勱是同唐君毅、徐復觀及牟宗三諸先生共倡「當代新儒學」的里程人物,並且也是現代中國民主政治運動的一位卓絕人物。為要尋繹出中國走向民主政治的問題癥結及可能途徑,有關張君勱思想的研究將是一個重要的可能途徑 。而王陽明哲學的重新認取和發揮,則是瞭解張君勱思想的一個關鍵。 這本小書是張氏以英文寫成而全面論述陽明哲學的專著,它可以補充張氏手撰《比較中日陽明學》及其他單篇論文的不足處。本書並附有張氏以英文發表於《 東西哲學季刊》的一篇論陽明哲學專文中譯,及施友忠一篇相關主題的論文(心與道德秩序)作為附錄,以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