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叶真华、刘琦编著的《矿物和岩石鉴定实验指 导》介绍了矿物、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分类, 以及用肉眼和偏光显微镜鉴定的方法,分为四章和一 个附篇。章介绍了依据矿物的形态、光学性质和 力学性质,利用简单工具对矿物进行肉眼鉴定的方法 ,列出了常见矿物的鉴定特征;第二章、第三章和第 四章分别介绍了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分类,以 及肉眼和偏光显微镜鉴定的方法,给出了常见岩石的 特征及鉴定描述顺序。附篇是透明矿物的光学显微镜 鉴定的具体方法。 本书适合于工科院校地质工程、岩土工程、结构 工程、道路与交通工程、桥梁工程和测量工程等专业 的工程地质学及普通地质学的室内实验教学使用。
??本书根据国务院部署开展的全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各业务部门的专家编写。全书内容共分六章,从煤矿生产与事故特点入手,介绍了有关煤矿事故隐患治理的规章制度,讲述了煤矿安全生产检查知识,重点介绍了煤矿生产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防范措施、煤矿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编制方法和典型的预案,并精选了全国煤矿生产典型事故案例进行分析。 ??本书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指导丛书”之一,可作为煤炭行业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技术人员的指导用书,还可作为全国煤矿企业从业人员和班组学习的安全培训教材。
本书是我国专门从事矿井提升装备研发机构几十年研发成果的汇总,系统介绍了矿井提升装备的分类、结构形式、关键技术、应用选型、运营维护等,对矿井提升装备技术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本书共38章,主要内容包括提升机主机、液压闸控系统和液压润滑系统、电控系统、矿井提升机的电动机、提升系统设备、矿井提升机新技术,以及矿井提升机的技术改造等。本书内容全面、系统、新颖,实用性强,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本书适用于从事矿井提升机工作的人员,可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参考,也可为高等院校学生提供指导。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煤矿生产基础知识、矿井通风基础知识、矿井局部通风及矿井通风设施、矿井灾害防治及救护常识。通过本书的学习,培训学员可从事矿井通风工岗位的工作。 该书主要面对操作工人,内容切合煤矿行业生产实际,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易学、易懂,符合企业特点,实用性强。 本书、四单元由辽北技师学院张居仁编写,第二、三单元由辽北技师学院徐景贤编写,韩文东主编。 由于编审时间较紧,教材内容难免有错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全书主要从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综述、废弃矿区现状资源识别、评估与再生模式、废弃矿区再生为绿色基础设施的可行性研究、构建绿色基础设施的方法、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的废弃矿区再生设计方法等方面阐释了矿区再生对于环境治理的重要价值。全书分析了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 城市双修 和绿色矿山等研究背景;辨析了绿色基础设施和废弃矿区的概念;分析了环境美学、恢复生态学和工业遗产保护与再生等理论,并借鉴了绿色基础设施、棕地、废弃矿区等国内外相关研究,解读了国内外废弃矿区再生的经典案例,为后续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本书进行了基坑支护结构内力变形发展规律和土体变形规律的可靠分析,可以为支护结构设计和监测方案设计提供重要参考。可靠有效的监测技术是深基坑安全施工的保证,也是进行信息化设计与施工的前提,同时可为基坑工程支护结构设计理论的发展积累经验。实际监测工作中存在测点布置不合理、数据处理方法不得当、评估效果差等诸多弊端,合理有效的监测技术有助于改进诸多工程中监测效果不佳的现状。本书以某深基坑工程工作井为背景,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工程实践经验及本工程现场监测成果,对深基坑工程中支护结构分析方法与监测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探究并明确了工程中各类复杂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效果(如墙土之间的摩擦特性、降水、地下水渗流、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等)。针对软土地区深基坑开挖过程,提出了合理的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方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目前我国煤矿的采掘、提升运输、排水、通风、压气等通用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及性能,同时,还介绍了一些国外先进的矿山机械。本书为煤炭院校有关矿山机械类专业及课程所用的统编教材,也可供有着的研究生、专科生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首先介绍开采沉陷现象和过程的一般规律以及对其影响的地质采矿因素,简要叙述了外早期及当前采用的有代表性的计算方法(预测方法)和根据预测结果评价开采沉陷对于地面建(构)筑物等环境影响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为解决地下采矿引起的环境危害应采取的措施,诸如地下开采措施——充填采空区、部分开采、离层裂缝带注浆、留设保护矿柱,以及地面建筑物的加固和改建措施等。同时,本书也介绍地面塌陷地的复垦利用方法。在回顾20世纪本学科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了21世纪应当深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本书可供矿区设计规划人员、矿山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采矿类院校本科生及研究生阅读参考。
科学技术是治理煤矿瓦斯的保障。中国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煤矿安全专家委员会编著的《煤矿瓦斯治理和利用先进技术及示范》分六篇,内容包括瓦斯抽采技术、煤与瓦斯突出和爆炸防治技术、通风、监控和应急救援技术、瓦斯利用技术、瓦斯治理的管理经验、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示范工程。本书给供相关人员参考阅读。
本书共分八篇,内容包括:稀土概述;稀土资源状况;稀土采矿和选矿;稀土冶炼;稀土材料;稀土应用市场;稀土行业政策;世界主要稀土企业等。本书浅显易懂,适合于关心、从事稀土行业管理、生产及教学和研究机构的有关人员参考。
《钯》是一本关于钯材料学和应用的综合性科技论著,主要内容涉及钯的历史、钯资源与生产、钯二次资源回收、钯的物理与化学性质、钯材料学的发展与应用等。《钯》较系统地介绍了钯合金材料、钯复合材料、钯粉体材料、钯纳米材料、钯薄膜和涂层材料、钯化合物、钯催化剂、钯药物等材料的制造和性能,以及它们在现代工业、农业、国防、能源、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中的应用,还介绍了钯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及其绿色合成路线,展示了钯在现代高新技术中的应用及新的应用前景等。 《钯》可供从事钯科学技术研究、钯生产与工业应用的科技工作者及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非金属矿物粉碎工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并结合的技术发展,介绍了粉碎工艺过程中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及时反映当今技术和设备发展的动态,同时也总结了编者多年的技术实践经验。《非金属矿粉碎工程与设备》内容涵盖了非金属矿物材料粉碎过程中的破碎、粉磨、分离、分级、输送、计量、给料、均化等各环节的主要工艺技术,重点介绍了具有代表性设备的应用、结构、原理、性能特点及主要参数的计算与选择,既重视加工技术的理论性研究,又注重加工技术的实用性论述。《非金属矿粉碎工程与设备》语言精练、通俗易懂、内容翔实、数据准确。 本书理论性和实用性较强,可作为本专科院校非金属材料、矿物加工等专业师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供从事非金属矿物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以及矿物加工、非金属矿深加工、化工
《煤矿瓦斯动力灾害及其治理》是结合作者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典型矿区企业委托科技项目,对我国煤矿瓦斯动力灾害特征、卸压增透理论、高效抽采与灾害治理技术的总结,汇聚了作者团队近年来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是一部科技专著。主要特征体现在:较全面总结了我国煤矿瓦斯动力灾害特征及治理的主要技术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用意义,在内容表现形式上,以学术性为主,注重理论和技术的原创性;同时,融入了林柏泉教授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部分的有益内容。
修改的主要内容涉及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突出了《煤矿安全规程》在煤矿安全及煤炭行业的主体地位,注重妥善处理《煤矿安全规程》与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标准相衔接。 对照并满足《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投入、从业人员权利与义务、教育培训以及职业病危害等要求,增加了应急救援等内容。 二是强化了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依法办矿、依法管矿与依法监察并重,提高安全生产准入门槛。 严格限制各类矿井的采深、同时生产水平数、矿井通风方式、突出矿井和冲击地压矿井开采,严禁非正规开采,提高了矿井通风、提升、运输、排水、压风、供电、监控、通讯等系统的要求,严格机电设备选型和安全防护等要求;进一步明确了矿井安全避险系统、人员位置监测系统和井下应
《矿山瓦斯灾害神经元网络理论与方法》首先介绍了世界各国矿山瓦斯灾害的发生现状,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对瓦斯灾害机理成因研究和预测预报工作的相关研究进展。其次论述了当前数据挖掘和空间数据挖掘的概念、挖掘的知识类型和挖掘的技术方法等,尤其讨论了神经元网络技术的特点、独特性及其预测预报功能。然后,详细探讨了人工神经元网络技术在矿山瓦斯灾害预测预报工作中的应用问题。后,总结了《矿山瓦斯灾害神经元网络理论与方法》中的主要研究成果,并给出了该领域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方向。 《矿山瓦斯灾害神经元网络理论与方法》可供从事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挖掘、神经元网络研究、矿山瓦斯灾害预测等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的科研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本书是《讲案例学安全》丛书的一个分册。 本书根据煤矿生产的特点,结合煤矿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典型案例,在进行事故分析的基础上,全面地介绍了与煤矿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与技能和管理经验。本书共分瓦斯事故案例、煤尘爆炸事故案例、水灾事故案例、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案例和冒顶及其他事故案例五个部分。 本书叙述简明扼要,内容通俗易懂。本书可作为煤矿企业班组的工作参考书和岗位培训用书,也可作为煤矿班组安全教育的知识读本。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讲述煤矿相应作业班组应该了解的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厂矿规定;安全生产技能、作业规程;劳动保护、职业卫生;应急救护、逃生等知识。佐以适当的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习效果。书中穿插配以与内容相关的卡通图片,使版面轻松活泼,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