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总书名为《低碳绿色经济发展丛书》,由十套分册组成,主要涉及到低碳理论、低碳经验、低碳能源、低碳技术、低碳产业、低碳城乡、低碳生活、碳金融、低碳政策以及低碳合作等内容。本套丛书框架结构严谨、体例编排合理,各套虽独立成册,但彼此联系密切,逻辑性强,共同构建起了低碳经济发展理论体系;各册逻辑严谨,既深刻阐述了低碳理论内涵,也总结了国际发展动态和借鉴启示,同时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现状与障碍因素,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等。《低碳理论》是《低碳绿色经济发展丛书》*本。
此书旨在作为一本采用现代性概念为其主题的社会理论教科书。以阐释包括马克思、韦伯、迪尔凯姆和齐美尔在内的经典社会学家为开端,作者考察的一系列论点和争议涉及到现代社会在社会、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潜能,并且涉及到在实现它们早期可能前景方面的明显失败。这些问题通过晚近的社会理论家包括法兰克福学派、福柯、鲍德里亚、贝克、吉登斯等人的著作得以探讨。
在生产者和普遍就业的社会中,贫穷是一回事。在消费者社会中,穷人是另一回事。在后者社会中,生活项目围绕消费者的选择而建立,而不是围绕工作、专业技能而建立。“贫穷”曾经与失业联系在一起,如今,它主要指向有缺陷消费者的困境。这种差异改变了贫穷的体验方式,对于拯救苦难产生重大影响。社会学家和思想家鲍曼的这部作品,对于消费者社会及其影响进行了反思和论述。在本书中,鲍曼书追溯现代历史上发生的这种变化,对其社会后果进行盘点,并考虑了与贫困作斗争和减轻困苦的各种方式的有效性。 社会学、政治学和社会政策学的研究者会发现,这是关于含义不断变化的一个持久社会问题的一本无价之书。
该书稿阐述了在现代社会随着政治参与的扩大和社会治理的复杂化程度加深,需要各种政治势力、利益团体、社会组织等具有理性选择的能力和手段,既能够在社会稳定的框架内实现各自利益诉求的极大化,又能够避免在进行利益竞争的同时出现社会动荡的问题。书稿逻辑严谨,论证有理有据,对科学的推动社会整合、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理论指导价值和实践操作意义。
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学界对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发展问题分别已有深入的分析,但两种“发展”之间的关系却有待深究。本书旨在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两种“发展”的关系进行哲学的探讨,以澄清有关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基本问题,确立两种“发展”相互促进的基本原则和思路。同时,从可持续发展视角透视人的发展,拓展和深化人的发展理论研究,并以可持续发展问题为中介,重新解读一些基本的哲学问题。
环境美学的兴起,是21世纪美学发展的一条新路,尽管在20世纪后半叶欧美学者已经对此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环境美学的兴起也同样引发了国际上对“非西方美学”智慧的普遍关注。或者,借环境美学与自然美学的“桥梁”,我们可以沟通东方与西方,共建一种具有“全球章蕴”的新的美学形态。
全球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真是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导致的吗?目前大力倡导的碳捕捉真能冶本吗? 近年来世界各地自然灾害不断加重,百年不遇的洪涝、干旱、台风在我国频繁发生,这些*气候与全球变暖有关吗?拯救地球、恢复生态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本书对片面认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等主流观点以及碳捕捉效果提出了质疑,明确指出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是误判,提出“水失衡”才是一切危机之“源”,“保水”才是破解诸多危机的“上善”之策。通过对“天”、“地”、“人”活动规律及其相互作用的探讨,力图从自然、科学、人文高度及地球大气与能量平衡的角度分析和破解全球变暖及其错综复杂的环境恶化、能源紧张、资源匮乏等生存与社会危机问题。提出了“上善是水”——水是天地人的灵魂,水是很好的
许爱民等编著的《气候变化背景下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方略》结合全球气候变化背景,分析了江西典型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现状、未来变化的情景和应采取的对策,内容涉及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在近60年间,哈日干图草原的生态严重恶化,外来文化和政策的影响是直接原因,但究其根由,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与不相融合才是症结所在。本文以哈日干图草原生态变迁为主线,以时间顺序追溯当地文化变迁和生态环境变迁的脉络,理清当地原住牧民、外来移民以及国家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分析哈日干图草原文化复合体中的多重矛盾,提出不同文化之间以及传统文化与国家政策之间的和谐才是维护草原良好生态环境的保障。
什么是B模式?我们的文明需要拯救? 全球变暖、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环境危机、食物危机,即便如此,我们可能还是很难想象,文明的基础已经岌岌可危。 作者分析了那些导致远古文明消失的因素,竟然发现我们今天的处境也与他们相去不远了。作者将传统的现行的以破坏环境和牺牲生态为代价,以经济为*中心的发展模式称做“A模式”,认为这样“一切照旧”下去,我们的文明很快就会遭遇危机;而把以人为本的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称做“B模式”——强调以人为本,把经济视做生态的一个子系统,通过由化石能源转向可再生能源、能效革命、构建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 本书是对传统的现行的一次性的经济模式进行无情的客观反思,是诠释生态经济新模式的普及读物,案例生动、资料翔实,几乎每个自然段都基于不同的案例和权威机构的资料。作
本书从理论上描述绿色管理的产生与发展历史、跨国公司绿色管理的内容,运用环境经济学、循环经济、绿色管理的理论和思想分析跨国公司实施绿色管理的动因、策略性选择、战略性构建等行为,在实践上就跨国公司这一企业群体从事绿色管理动因、原则和方法进行分析,通过介绍和分析了一些典型案例归纳出对中国政府及企业的启示,提出了中国政府政策建议及企业的策略等。对中国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的价值,因此本书兼具学术和实践意义。 本书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突出时代要求,在以历史唯物主义视角描述绿色管理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基础上,以崭新的视野,客观反映与重透析当代跨国公司实施绿色管理的内因及行为。2.突出理论框架,鉴于绿色管理研究目前存在缺乏系统、全面的介绍和分析,构建了当代跨国公司绿色管理的
为深入总结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加以宣传推广,更好发挥典型带动作用,我们继续在全国征集遴选了24个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结集出版。这些案例涵盖农业服务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供销合作社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以及实施生产托管项目的典型,反映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在创新方式、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小农户、助力脱贫攻坚、发展绿色农业等方面的模式和成效,主题鲜明、亮点突出,供各地、各部门以及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各界人士参考。
桑巴特在本书中探讨了那些使得资本主义而不是社会主义能在美国得到纯粹和完全发展的因素。其中包括了美国的地理和资源背景,美国的国民组成特性,美国人对钱财的贪婪品质以及国民的生活方式,独特的国民性。作者在书中通过朴素详实的论述和准确到位的数字论证了自己的观点。虽然这不是一部完整的对美国经济、社会生活的考察,但是作者仍然通过自己掌握的资料,对欧洲的国家,比如德国,和美国进行了对照,回答了美国为何没有社会主义的问题。
《人的解放与自然的解放:生态社会主义研究》全面介绍了生态社会主义的发展演变的过程,对生态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命题、观点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并且对生态社会主义进行了历史性和整体性研究,而且把生态社会主义研究与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生态社会主义还在发展,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得到更多的重视,也会引起更多的思考和探索,共同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本书力求从理论与实践、国际经验与本土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老年社会工作进行全面而有系统的论述。 全书共分九章,涉及老年社会工作的方方面面,既有人口老龄化背景介绍和相关人口学的基本知识,又有相关的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体系;既对老年福利的政策和制度体系进行了梳理,又分析了社会工作方法在老年服务领域中的应用过程。并且还针对一些特殊问题老年人的社会服务进行了的探讨。 本书不仅适用于训练和提高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学生的老年社会工作实务知识及能力,而且还可为在老年社会工作机构服务的工作者提供指导。
王小波似乎对颜色特别敏感,作品中几个时代系列分别冠以黑铁、白银、黄金、青铜等。王小波因突发逝世多年了,近年来他的作品倍受瞩目,不论是小说还是杂文,争议很大,本集中收录有王小波早年未发表的作品,这些作品虽然功力不如后期的作品深厚,风格有写不够统一,但也十分可以,值得我们翻一翻。 在本书中,收入了作家“时代”系列的第四部作品《黑铁时代》,中篇小说《2010》;还有久为人们传诵的早期手稿《绿毛水怪》、《歌仙》、《这是真的》、《变形记》…… 如果说前两部作品是《时代三部曲》的逻辑演进;那么后者虽显稚嫩,但文笔流畅、意境清新,已显露出作者的文学才华;其于了解作家渐臻成熟的创作过程有不可忽视之价值。 本书是王小波作品系列小说精编之黑铁时代,是典藏插图本,称得上是中国当代文坛“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