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救灾新格局/公共安全治理新格局丛书》以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公共安全治理和防灾减灾救灾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更加注重灾害风险管理,更加注重综合减灾,更加注重属地管理,更加注重社会力量和市场参与,深入解读新时期国家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新要求新任务,探索构建防灾减灾救灾新格局的有效路径。 《防灾减灾救灾新格局/公共安全治理新格局丛书》从防灾减灾救灾历史沿革、体制机制、应急管理、灾情管理、灾害评估、资金保障、国际合作等方面,系统阐释新时期国家防灾减灾救灾的战略安排和工作思路,梳理灾害全过程、全领域治理的理论和实践。 《防灾减灾救灾新格局/公共安全治理新格局丛书》不但向读者提供我国防灾减灾救灾的制度设计是什么样,还力求阐明为什么这样,制度设计背后的考量是什么。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洪水风险分析与灾害评估的理论、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示范情况,主要内容包括洪水风险分析与灾害评估概论,洪水敏感区域水文特征分析与预报,复杂边界和地形上水动力洪水演进数值计算,洪水灾害风险分析理论与方法,洪水灾害动态评估及多级综合评价方法,洪水风险分析与灾害评估应用示范系统开发、集成及应用,以及洪水风险分析与灾害评估理论和方法应用示范。 本书可以作为水文学及水资源、环境科学、生态科学、水利工程等专业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
《中国火灾统计年鉴2003》是一本反映2002年全国火灾情况的资料性年刊,内容共分四个部分;1.全国火灾情况;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火灾情况及重大、特大火灾案例;3.铁路、港航、民航火灾情况;4.附录。2002年是实施新的火灾统计方法的第六年,全国“分地区火灾综合情况”和“分月季火灾综合情况”中,每起小火损失按5000元计算,其他全国汇总表均为公安消防机构调查的火灾数。 “全国火灾情况”均按照各地上报的火灾原始登记表汇总编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火灾情况”是根据各地上报的汇总表编写的;“特大火灾案例”和“重大火灾”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报的案例编写。
无
为什么经济再发达的城市,似乎对城市内涝也束手无策?甚至越发达洪水越严重?为什么同一块地方在不同时段会旱的旱死、涝的涝死,还愈演愈烈?环顾 、回望不同文明的历史,我们能否找到一些与水共存的成功模式?《慢水》跟踪不同水体的“生活习惯”,探索水如何穿越地上和地下空间,如何与周围的生物互动,也探索水在不同时期造访各地给人们留下的记忆和教训。 综合地质学、水文学、环境工程、景观设计、生态保护等各领域学者和工作者的观点,引介 各地正在兴起的“慢水”运动,埃丽卡·吉斯在本书中发出预警,我们当前的城市化建设普遍采取让水加速离开地表的思路,选择排挤和侵占而非给水留出空间,这会引发深重的灾难:我们会缺少地表水、破坏湿地生态、增加碳排放,洪水会淹没城市,回到它 初占据的地方。我们付出巨量的经济、生态
本书写下了近2000年间的11次大灾变:公元79年庞贝火山爆发、1755年里斯本地震、1783年冰岛拉基火山爆发、1861年加州大洪水、1923年东京-横滨地震、1927年密西西比大洪水、1976年唐山大地震、2004年印度洋海啸、2005年新奥尔良飓风、2009年意大利拉奎拉地震、2011年福岛大地震。 自然灾害是残酷的,它往往超过人类承受的限度,但不同世代的人类,靠资源调度、科学技术、社群互助、人道关怀,从灾后的创伤中修复;自然灾害是无常的,它常不在人力控制的范围之内,却是一种视角,敦促人类开展预警分析、建立应急机制、提高救援效率、落实灾后重建,命运会不期而至,我们要学会生存。
滑坡灾害定量预测评价以滑坡发育、演化和发生的理论为出发点,是滑坡监测、预警和评估的关键。本书从 滑坡研究进展、滑坡信息遥感解译、滑坡易发性评价、滑坡变形判据挖掘和滑坡变形位移预测五个方面介绍了滑坡灾害监测预测方法及应用的 研究成果。同时,本书以库岸滑坡、地震滑坡作为研究对象,优化了多源遥感数据和时间序列变形监测数据支持下的滑坡灾害监测预测多模型融合方法。 本书所论述的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学术前沿性,所涉及的内容可作为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地质工程、测绘工程、防灾减灾工程、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从事滑坡灾害监测预测相关研究的科研人员参考。
本书分四部分。 部分“我的成长路”,讲述了作者的农家子弟成长经历和军营锻造历程,造就他成为一名 救援队员“吃苦耐劳、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的基本人生品格;第二部分“我的救援路”讲述了他加入 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过程、参加 外培训训练的典型例子、参加党的十八大的体会感受,成就他成为一名 救援队员“理论过硬、专业扎实、技术精湛”的基本职业素养;第三部分“我的实战路”讲述了他参与及 的 外11次典型案例,成就他成为一名 救援队员“业绩突出、功勋卓著、影响广泛”基本职业能力的现实路径;第四部分“我的思考路”讲述他对4个方面的思考和5个方面的总结,成就他成为一名优秀救援队员“智慧与力量、勇气与挑战、危险与生死”人生考验的成熟标志。
作者是一位理学(环境学)博士,近年来结合自己家乡(山西省)的地理,深刻考虑到中国北方地区近代历 多次发生的因干旱致灾的状况,尤其例举了明朝崇祯未年和清朝光绪初年北方地区发生的两次典型大的干旱事件,并相应细致地査核历史文献佐证和经过实地考察,研究提出了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应该未雨绸缪,提前做好预防准备,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特大干旱的突发和做好及时救助、恢复生产自救等工作。本书追溯、复原历史事实,细致陈述了崇祯未年、光绪初年北方地区发生的两次典型特大干旱事件,论证了特大干旱造成的生态变化、社会影响,总结了当时人们实施的应灾方法,在此基础上,根据目前的地表环境,提出未来北方地区还会发生特大干旱,并针对未来特大干旱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基于工伤保险理论、统计科学原理、海因里希安全法则和安全生产管理等理论,运用了 比较研究、泰尔指数、面板回归、面板门槛回归、多项有序回归分析和典型地区调查等方法,本书主要从五个方面展开了研究:一是基于工伤保险数据,对我国职业伤害率进行了厘定分析与 比较;二是我国职业伤害率分布及风险水平研究;三是我国职业伤害风险影响因素面板数据分析;四是我国职业伤害率波动趋势的面板门槛效应研究;五是样本地区A市1200万参保人员统计数据的调查与验证。
本书是介绍洪泽湖的形成与治淮的书籍。洪泽湖的集水面积占淮河流域的80%以上,因此,洪泽湖的生命活动与淮河的水情关系十分紧密。古泗水(河)是古淮河下游的 支流,历 ,由于黄河南泛,长期侵夺泗、淮,大量的泥沙淤塞,导致其行洪不畅,终因地势高仰而不能行洪,不仅形成了洪泽湖,还引发了治淮。 本书在查阅大量古今资料和实地调研、考察的基础上,对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形成的机理和治淮方略提出了认识和看法。 本书可供从事湖泊、水利、航运、环保、水产工作者及有关行政管理人员、旅游爱好者和高等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工作是地震灾害情景构建的基础。为摸清北京建筑物的承灾能力,掌握地震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急需开展北京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平台建设的工作。明确建设原则和建设目标,按照科学合理的总体技术方案和规范的数据标准体系、服务标准体系、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北京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平台,为全市地震灾害情景构建提供技术支持,为震灾防御和地震应急提供决策支撑。首先,以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为底图,提取全市16区范围房屋建筑单体矢量数据,作为房屋建筑实地调查的基础底图数据。然后,利用外业调查APP,开展全市范围内的单体建筑物数据调外业查,收集包括建筑物名称、层数、建造年代、功能用途等在内的多个建筑物属性数据,形成全市范围内1:2000房屋建筑矢量数据,并在一体化数据管理构架的管理下,建设建筑物抗震性能普
本书为高等教材。“安全学原理”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是以事故致因理论为主线,以安全科学为基础,以事故预防为目的,介绍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和环境的因素的控制原理和方法,是安全科学的理论支柱,是安全科学理论的核心,是事故预防与控制的钥匙。通过教材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认知安全学原理,深入领会其实质内涵,帮助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具备自我保护与风险辨识能力,具备利用安全学原理的理论和方法去解决各类安全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为6章,分别为绪论、安全哲学原理、事故致因理论、安全人性原理、安全社会科学原理、事故预测和预防理论。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将公众行为引导贯穿始终,各部分内容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全景式展示了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下公众的行为引导策略。 章,介绍了重大公共安全事件行为管理的概念、意义与现实需要、影响因素与相关政策,让读者全面理解行为引导在应对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从管理学与心理学视角出发,为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行为管理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第三、四、五章,对个体与群体在面对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中的心理、行为与动机反应进行了充分的机制分析。此部分内容是读者理解、运用行为引导策略的基础,是对卷入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中的社会公众普遍会出现的心理应激反应、行为规律与潜在行为动机的客观阐述。 第六、七章,着重提出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中行为引导的具体策略。其中第六章以重大公共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