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忠实记录当代文学发展轨迹而享誉文坛的《小说月报》,是我国创刊时间很早、发行量优选、为海内外广大读者所喜爱的小说类文学选刊。1980年创刊,并由文坛泰斗茅盾先生题写刊名。新时期涌现出来的许多名篇佳作,《小说月报》都予以了及时选萃、推介,从而在读者中产生广泛影响。如今,《小说月报》以40余万册的期发行量,居全国纯文学刊物之首,依然成为全国各阶层读者家喻户晓的文学期刊。 今天,我们以书本的形式收录了《小说月报》第十二届百花奖入围作品,敬请读者阅读。
《夏目漱石短篇小说精选》作为“世界著名作家短篇小说精选系列”之一,选取了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极有影响力的短篇小说十篇汇编成集出版。他一生都坚持着对社会的批判态度,以其具有鲜明个性、丰富多彩的艺术才能,直至今日依然凌驾于日本所有作家之上。 他对东西方文化均有很高造诣,既是英文学者,又精通擅长俳句、汉诗和书法。写作小说时他擅长运用对句、迭句、幽默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而且他对个人心理的细微描写也开了后世私小说的风气之先。他的门下出了不少名人,芥川龙之介也曾受他提携。因为他在文学上作出的杰出贡献,他的头像被印在了日元1000元的纸币上。
《喜宴》收入她有代表性的中、短篇小说及散文作品。其中中篇小说3部,短篇小说13部,散文5篇等。《喜宴》是王安忆创作的精华作品,展示具有经典意义的中短篇小说和散文作品,打造一份适于典藏的精品书目。《喜宴》多以平凡的小人物为主人公,表现他们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经历与情感。“理解”与“爱”是王安忆的创作宗旨。在艺术表现上,她的早期小说多感情抒发,近期创作则趋于冷静和细致。从王安忆的作品里普遍可以感受到一种宽厚的爱,她赋予故事中人物“英雄性”,表现人物美和善良的方面。
有“中篇小说之王”美誉的作家阎连科,从1988年至2009年的20多年时间里创作了中篇小说近50篇,《阎连科中篇小说编年》的四本书中囊括了他所有的重量级中篇小说,如:《两程故里》、《瑶沟人的梦》、《耙耧山脉》、《黄金洞》、《年月日》、《耙耧天歌》、《大校》、《朝着东南走》。《桃园春醒》就是《阎连科中篇小说编年》的其中之一。收录了《黄金洞》、《年月日》、《大校》、《朝着东南走》、《耙耧天歌》、《桃园春醒》六部中篇。
“三岛屋”商店有个神秘的地方叫“黑白之间”,背负着哀伤过去的阿近姑娘在此收集奇闻怪谈,于是携带着不可思议故事的访客纷纷上门,一吐深藏内心多年的秘密。 《逃走的水》:那个牧马少年是个瘟神,只要他一靠近,水就往外逃,河流也会改道,他说,是因为遇到了山神。 《竹林里冒出一千根针》:拥有两对父母的千金小姐,也拥有双倍的幸福与宠爱,没想到,也要承受双倍的负面情感。 《暗兽》:私塾老师和妻子入住许久无人居住的空屋,意外发现空屋里有一个黑乎乎的如孩童般天真淘气的团子,这个喜欢人类的不明生物到底是什么? 《吼佛》:在一个与世隔绝的村落里,用来焚烧的木材里突然出现了能治百病的佛像,于是人们抛弃原本信仰的寺庙大佛,转而膜拜木佛像。
美洲的华文微型小说对中国大陆读者来说是较为陌生的,因为以前介绍的很少,但陌生更容易有新鲜感,更容易产生阅读兴趣,想了解美国,想了解加拿大的读者不妨认真读一下,保证大有收获,说不定还有不少文学以外的诸多收益。
透过这本集子中作品的描写,有助于读者了解澳洲,了解新西兰,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了解那里的政治经济,了解在那里的新移民,了解那里的原住民,了解他们的生活与内心。作为一个来自于大洋洲华人作家笔下的参照系,更具备真实性,真实的永远是有生命力的。
陈恭尹曾谓“世间何日不风云”,许礼平将这“风云”讲成故事。这些故事中,有深藏功与名的香江潜龙潘静安,“乐夫天命”的傅抱石,结缘中国艺术的苏立文,身负传奇故事的神医柯麟;这里还有“同画异幅”的真相,有圆明园《寒食帖》流传经过,当今拍卖乱象……许礼平通过所藏的一幅幅翰墨书画,考证与它们有关的人和事,内容有趣而颇多掌故。对香港文化、历史感兴趣,和想了解民国史的人,可做一读。
《沙漏做招牌的疗养院》出版于1937年,由十三个短篇组成:一本无法描述、不曾写出之书,凭借集邮册阅读的春天,疗养院的人面狗,局外人多多,重读小学的老头,死后复生成螃蟹、被家人分食的父亲……取材于作者的童年与家庭,其中加入大量奇诡的想象、瑰丽的意象以及晦涩的隐喻,使现实与梦境难分难辨。文字精致而诗意,充满画面感与音乐感。本书翻译主要依据John Curran Davis的英译本。
《解放区短篇创作选》是一本反映解放区文学创作成绩的作品合集。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解放区的文学创作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发展,出现了一批真实生动反映抗日战争和农村改革、反映人民群众的斗争与生活的文学作品。本书选编了丁玲、孔厥、康濯、刘白羽、周而复等二十余位作者的短篇小说和报告文学类作品,大体上体现出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基本精神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鲁迅经典全集1:小说全集(插图本 珍藏版)》完整囊括《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经典小说集、首次收录鲁迅的文言文小说。 鲁迅怀着巨大的悲悯之心,以洞察力和文学才华,一笔一笔刻画出政客、商人、知识分子、老师、学生、农民等中国人的众生百态和精神景观。 鲁迅创造的阿Q、闰土、孔乙己、祥林嫂、假洋鬼子、鲁四老爷、红眼睛阿义、豆腐西施杨二嫂等经典文学形象深入人心,直到今天。依然活在我们身边,甚至就是我们自己。
《挺经冰鉴》是曾国藩识人相人用人扛鼎之作。曾国藩纵横官场三十载,做到了十年七迁,连跃十级的惊人成绩,而《挺经》即是他成为晚清权臣之路上思想精华的总结,被后世官场、商场、职场列为成功 之书。《冰鉴》是中国传统识人相人的一部奇书,读之引人启发, 实用价值。晚清朝局波诡云谲,而他凭借过人的识人之术,大胆启用、招揽和提拔了大批人才——这是成就一番功业的 要素。读懂了《挺经 冰鉴》,你就离成功 近了一步。
《拾遗记》记载了上起上古伏羲,下至西晋末年的丰富而神奇诡怪的传说、故事,兼有志怪和杂录两类,因其成书较晚,已将之前许多神话传说的零星记载,铺衍成了情节婉转、辞藻华美的故事,如皇娥、赵高的故事等。其文采和想象,也开启了后来唐人传奇的先河。齐治平先生的《校注》勘正讹脱,拾补佚文,对所涉史实、典故,做了简明扼要的注释,并试图透过对本书怪诞故事的查考,揭示其背后真实的历史,是目前很好的一个《拾遗记》校注整理本。本书为1988年订补本的重印本,并恢复了齐先生《拾遗记校注》的旧称。
哥特小说着力于发掘人类灵魂中不可抹去的恐惧情怀,探讨人性善与恶的母题。本集即从本卷帙浩繁的哥特小说中精心撷取21篇名家名作,收录了由英国巨匠狄更斯、天才作家霍桑、爱伦?坡等作家创作的经典哥特小说。这21篇哥特故事,纵穿古典年代与近代世界,横越欧洲诸国与新美利坚,点缀惊异与浪漫之奇景,诠释着哥特文化的传奇精髓。
本书为小说集,由四篇小说组成,包括《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监事会的欢迎词》、《推销员》和《一个农家保龄球道上有球瓶倒下时》。 在标题故事《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中,主人公布洛赫是一个当年赫赫有名的守门员。一天早上,他莫名其妙地离开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因为他以为自己被解雇了。他毫无目的地在维也纳游荡。他偶然犯下了一桩命案。他乘车来到边界上一个偏僻的地方隐匿起来。他在报纸上看到了通缉令,最后驻足在一个守门员前,注视着他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扑住点球。 在小说中,汉德克以其他对语言文字精准的执念,以外在连续事件的极为细微的描素,传达约瑟夫?布洛赫注意力的偏差现象,小说中带有一股侦探悬疑的气氛。
据说,相声是分南北派的。北派相声名家刘文亨曾经在一段相声里以口音的地域差异为引,让听者笑声不断。其实何止口音,因地域的不同,而使得生活于此的人们在生活习惯、语言甚至思维方式上都有差距,反映在文学作品上,当然就形成了类似地方风味的写作特色。以这样的角度稍加分类,并编辑成集,让读者读一本而窥此风味之全豹是我们编选的初衷。 ??? 《小说月报:风味小说·天津卷》是本系列的本。《小说月报》编辑部把其中的带有天津地域特色的作品精选之后结集,以当年选发的时间为序,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早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蒋子龙的《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晚至2010年武歆的《老工人谢瑶环》;既有反映清末民初故事的冯骥才的《神鞭》、张仲的《龙嘴大铜壶》,又有写天津名小吃的李治邦的《津门十八街》,还有出自龙一之手的因改编
看过卡尔维诺作品的人,大抵都会觉得他是一个有魔力的人,他能准确和优美地捕捉普通人生活中的一个个瞬间,并将现实和幻想熔于一炉:一个面包店里的小偷,一个小酒馆里的狂热夜晚,一个陷入性幻想的年轻士兵,一个自私自利、小气却又善良如天使般的老年女侯爵……所有这些都被他的如花妙笔写成了一篇篇杰出的探索人类内部复杂世界的小说。
《中国微型小说300篇》是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由凌鼎年编写的一本珍藏书系,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可供广大文学爱好者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