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宦官文学与宫廷文艺》系统处理了明代宦官这一生活在特定场域内的特殊人群的教育状况、文化活动、权力角逐等,以求匡正过往文史作品中对其的不当认识和形象单一化问题。高志忠专著的《明代宦官文学与宫廷文艺》介绍到的人物中既有王翱、刘若愚等为诗著文的高才雅士,也有阿丑、高永寿等曲艺编演的优伶男宠,更有刘瑾、魏忠贤等涡乱朝纲的佞幸“权宦”。这三类宦官不仪对宫廷文化有着深远影响,而且在明代文学发展与演进中的隐显作用也不容小觑。无论是大有可观的“儒宦”诗文、风生水起的优伶戏剧,还是宦官政治下的士风、文风之变,昕有这些都表明明代宦官与明代文学、文化之间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互相阐释”。
说不怪,是因为他很好相处,当过农民、当过民工、当过土大夫、当过公务员、当过研究员、当过教师、编辑、记者,当过学士、硕士、博士,扶过犁、拿过刀(手术刀)、拿过笔,从东(苏)北小乡村,走过临安、金陵、长安三大古都,后歇脚在我的小城——郑州(说歇脚,是因为我算定他是“飘泊命”),到哪都断不了朋友,都有烟抽、有酒喝、爱鬼吹、爱神侃。 说他怪,是因为他至今没学会适应这个世界,适应家的局囿和群的氛围,适应上司和冷眼。对付这一切的办法似乎永远只有一个:走开。这完全是孩子气的。
本书通过对唐代诗人李商隐生平、作品的解读,还原李商隐的生活经历及其精神追求。作者从李商隐所处的时代讲起,每日一讲,共十五讲,描绘了其出身、身边人物群像、感情与婚姻,进而分析其诗作的美学内涵以及宗教对其创作的影响等。李商隐的诗常被人说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而作者的解读平易晓畅、引人入胜。作者以诗意的语言、丰富的细节、独特的理解,描绘出一个有别于以往认知的鲜活的李商隐。
日本汉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繁衍域外的一大分支,在其1300余年的发展史上,经历了从模仿到创新、从依赖到独立的发展历程,产生过数以千计的诗人和数十万首诗篇,成就斐然。作者马歌东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曾应邀赴日讲学,陕西师大亦地处古都长安,这使得作者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学本位优势及地理优势。《日本汉诗溯源比较研究》史料翔实考究,逻辑清晰严谨,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针对日本汉诗研究的著作。
《 红楼梦 整本书阅读与检测》是高中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的配套教辅产品,是为有效、高效地帮学生解决“怎么读”“怎么学”“怎么考”而设计的一本配套教辅书。 本书以学生的视角切入教学,引导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从全书概览到章节细读再到考题检测,从得分基础到拉分难点再到文化底蕴积累,精心设计4大部分、10大版块,配备考题模拟、思维导图、ppt课件,从里到外,引导学生吃透《红楼梦》。
《经典作家十五讲》源自北京大学中文系曹文轩教授的小说课,通过对多位古今中外伟大作家的生平趣事、人生轨迹、创作特点的精彩解读,引出“摇摆” “渗延”“情调关系”等一系列文学观念。在坚持学理分析的同时,作者也将自己在创作实践中所感悟到的诸多小说艺术的奥秘融入其中进行理论的深度探讨。此书不仅是一部专业的小说阅读、写作的入门之作,更是一部解读时代文学涵义的经典评论集。
文学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源远流长。在法国文学中,对经济的思考与呈现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强有力地表现出来,经济、金钱现已成为小说表现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书选取法国经典作家蒙田、巴尔扎克以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勒克莱齐奥与当下热门作家维勒贝克的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从个案研究入手,破译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经济密码,探寻经济现象与叙事策略、风格构成之间的隐秘链接,追问经济书写与文本的美学价值之间的内在联系。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蒙田《随笔集》中的经济话语、转型期的金融游戏密码 《人间喜剧》中的信贷模型、勒克莱齐奥的经济现代性反思、 维勒贝克的 文学介入 等。
东海同志作《诗法举隅》,既成,问序于永。 东海所举的诗法,既详且尽,其实已经不是一隅了,即使我想写一篇序,也实在感到无可补充,因而也就无序可写。 虽然,有可言者。 古人说;“诗言志。”又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又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亲,远之事君,名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托兴观群怨之感,尊之则上同于君亲,贱之则同于鸟兽草木,实在有些不伦不类。诗人之志,似乎不应如此。 虽然,有说。 段玉裁注《说文》云:“《周礼》保章氏注云:‘志,古文识。’盖古文有志无识,小篆方有识字。……今人分志向一字,识记一字,知识一字,古只有一字一音。”推是以论,诗言志者诗言识也,诗者志之所之也识之所之也。事君事亲则有识,鸟兽草木则有识,其尊卑诚有别,其记载则宜无异。荷马之
本书是伦理学大家何怀宏教授的学术生活随笔,分为“生活剪影”、“心灵瞬间”、“哲理与人”和“学思时论”四部分,涵括了何先生对求学治学的感悟、对旧日风景的怀想,在读书译书过程中的感发,以及对个人生活体验的再思考。文章逻辑清晰、文笔洗练、情真意切,有较强的可读性。
在阡陌纵横的散文写作领地,立于讲台展开讲稿,面对台下许多双求知、乃至困惑的眼睛,于君知道首先不能回避的问题是—— 《散文讲稿》拟听课人抵达怎样的一种审美境地? 你能否避开那类失去激活力量的写作教科书套路而另辟蹊径? 你策划的这场书写游历能否给习作者撑开一点儿清新的审美视野、平添一种心智维度、鼓动起一些表达的自由? 当读者合上《散文讲稿》这个小册子的时候,也许你全然忘记了它曾絮叨过什么,但是,就像十余年的散文课堂反馈于笔者的,重要的是你感到自己的某个地方好像悄然洞开了,开始有了一些若隐若现的感受,有了一种若明若暗的表达冲动,那时候,最想说的一句话可能就是——是的。那正是本讲稿想种的一棵愿望树。
基督教是西方文明的精神核心之一,它渗透到了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每一个领域,对文学的影响尤其深远。西方文学作品的品性,在意义上说,是由文学家置身其中的基督教文化决定的。本书通过对基督教与西方文学的关系的梳理,探讨前者对西方文学创造的影响,从而有助于东方读者更准确地理解西方文学中的人物及主题。
陶渊明既没有屈原的宏伟悲壮,又没有李白的豪放飘逸,也没有杜甫的阔大沉雄,以他百来篇诗文,何以赢得了与这三位诗国巨人比肩的崇高地位? 苏轼认为:"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王国维指出:"屈子之后,文学上只雄者,渊明其尤也。" 朱光潜说:陶渊明"崇高的诗人地位,可以和他比拟的,前有屈原,后只有杜甫。" 陈寅恪认为:"陶渊明不仅文学品节居古今之上流,而且实为吾国中古时代之大思想家。" 戴建业老师以深厚的学养,扎实的史学功底,风趣的文笔,独到的价值取向,论述了陶渊明的文学成就、人格思想及精神世界,向读者还原了一个真实丰满的陶渊明--他是滔滔浊流中的一泓清泉,"大伪斯兴"时代里的一位真人,他超脱的人生韵味、洒落的生命境界,以及体现这种人生韵味和生命境界的诗风、诗境,便是我
面对问题,所有人都不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导致矛盾加剧,悲剧发生。 王志武教授历经数十年研究说:直至今日,《红楼梦》仍准确地剖析了中国人的生存现实与价值观之间的矛盾,实际上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存在严重的缺陷,导致解决问题的通车严重不足。 在《红楼梦》的悲剧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这是一个需要引起国人高度重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