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德君编写的《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生成及其他》主要从史传、说书与小说的亲缘关系入手,探寻了古代小说的生成机制、叙事特点及其文体形态,发表了一些较有启发性的见解,诸如:早期的章回体历史演义,主要是通过“按鉴”的方式从“通鉴”类史书中衍生出来的;通俗小说文体中诸多“非书面”的口头创作特征,是基于口头记忆、书场演出、听众接受以及说书伎艺的传承等需要而产生的;通俗小说的编刨,在不同程度上受编创者、出版者、评点者、接受者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另外,《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生成及其他》还对通俗小说创作中存在的问题、通俗小说的传播方式,以及明清小说研究中流行的某些观点、存在的分歧或争议等进行了反思,这也有助于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安立志编著的《薛蟠的文学观》是“四方风杂文文丛”之一。《薛蟠的文学观》一方面就“红”说“红”。即通篇只对《红楼梦》的事件或情节进行分析或解读,现实事件或情势未着一字,虽然文章主旨稍显隐晦与曲折,读者自可体到文章的现实针对性。另一方面借“红”说今。文章借用某些现实事件或时尚提法作为引子或由头,而分析的对象与主体却是《红楼梦》的人物与情节。这类文章的主旨较前者略微明显或浅露,目的在于提示文章宗旨是对某一社会现象的评价与分析。以“红”证今也是本书一个重要方面。文章以当今社会的现象或事件作为分析主体,《红楼梦》的事件或人物只是作为分析工具或材料陪衬。这类的文章较少,但也算其中之一类。
本书系“百年国学经典选刊”丛书之一种。 《唐诗杂论》系现代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唐诗研究的经典之作,其中的文章大都发表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报刊杂志上。内容涉及到文章体裁、著名诗人、诗人年谱、唐诗的成就,以及诗歌的翻译等多个方面,对唐代著名诗人,如“初唐四杰”、孟浩然、贾岛、岑参、杜甫、李白等人的诗歌成就有独到而深刻的评论与分析。 《唐诗杂论》是闻一多先生站在一个崭新的高度,以历史的眼光分析研究唐诗的结晶。全书冲破了传统的学术方法、学术研究的狭隘和封闭,从诗人的角度看待、研究诗歌,多所卓见。全书论述精辟,行文优美流畅,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引人人胜。闻一多是民国时代著名的诗人和民主斗士,但他同时也是一个严谨的学者,他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深湛的研究,《唐诗杂论》就是他的一部分研究成果。作
好文笔是读出来的? 不是所有的人都真的会读,但真正会读的人会写! 《大师们的写作课》让你通过读就能迅速地提升写作能力,从48位文学大师的笔下,找到关于写作的密码—— 内容篇 从“颜色”到“情色”,你的笔下也可以写出10万种活色生香; 技能篇 从“标点”到“收束”,为你深度解码大师们的写作密码; 拓展篇 从传统文学、外国语言、前人新秀、自媒体大众那里,为你开辟更多提升写作的路径。 你也可以成为一个真正会写的人,写出你宝藏一样丰富的内心,写出你强大的影响力!
《文史哲丛刊》主要收选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发表在《文史哲》杂志上的精品力作(个别专集兼收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章),按专题的形式结集出版。本书收录了丁玲、李希凡、孙范今等26位名家学者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论文,集中展现了中国文学及其研究在走向现代进程中的艰辛和执着追求。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位著名的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他们以笔墨指点江山,用文章慨叹人世,字里行间中,他们的智慧和学识透过历史的尘埃,仍在熠熠生辉。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古典文学精选精评)(精)》精心收录了这八位彪炳于文林的文学大家的主要作品,并附上近现代名家对文中的艺术特色、思想内涵的精彩评论,使读者在提升古文鉴赏能力的同时,充分领略到唐宋八大家的文学风采。
卢前所著的《读曲小识(民国学术文化名著)》著录戏曲钞本40种,每种先作总的版本介绍,然后分别介绍各出的牌调、脚色及内容概要等。本书与《论曲绝句》《饮虹曲话》《明清戏曲史》合称为《曲学四种》,收入《冀野文钞》。
本书作者长期潜心研究毛泽东诗词,并对《毛泽东诗词集》中的每一首诗词,从时代背景、创作缘起、写作过程、修改情况、诗友唱和、社会反响、作者自解、时贤评析等方面,一一加以论述,内容丰富,史实准确,论证严密,颇多真知灼见,给人以启迪。本书集资料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雅俗共赏。其中披露了许多极为难得、鲜为人知的史实,并附有毛泽东诗词的珍贵手迹,为学习和研究毛泽东诗词提供了丰富翔实的资料,可供社会各界渴望了解毛泽东和他的诗词的人们阅读、珍藏。
与成人文学或一般文学相比,新时期以来的儿童文学研究是远远落后的;而相对于儿童文学基本理论、儿童文学批评而言,儿童文学史的研究则是薄弱的,本书基于中国儿童文学史写作现状的考察与反思,从文化研究及建构的角度,以“历史标准”与“美学标准”的有机统一为价值尺度,对晚清民处至20世纪40年代末的中国儿童文学史进行了现代性反思,尝试勾勒中国儿童文学史的另一种轮廓与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