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原精舍诗(套装上下册)/清末民初文献丛刊》是据一九二二年商务印书馆刊本影印,包含《散原精舍诗》卷上、卷下;《散原精舍诗续集》卷上、卷中、卷下。卷首有郑孝胥《散原精舍诗叙》,陈三立工于诗歌,造辞精妙,多为与友人唱和之作。为诗初学韩愈,后师山谷,好用僻字拗句,流于艰涩,“避俗避熟,力求生涩”以生硬晦涩的遣词造句表达诗意,诗歌流露出对现实无望的悲观情绪。
《十方一念》精选林夕就读香港大学文学院、参与创办《九分壹》诗刊起,至2010年的100首新诗作品。从早期内容清新、形式规矩的新诗体,到如今无所不包的内涵和文体上的自由挥洒,这些伴随林夕人生中研习中文和创作歌词时光的新诗,30年来首度示人,读者可从其间窥见“林氏风格”逐渐成形的过程。 林夕形容《十方一念》中的诗作“近似诗”,“更像佛偈语”;为配合诗歌富于想象的特点,林夕更亲自挑选并设计100张图片,赋诗歌以新的神韵成就了林夕的本诗集和本图文书。 本书共分三辑,其中有 “写感悟的、写爱情的,以及写社会实况的,都为读者架起了三面屏风,望之触之皆柔顺如丝,细观之下却有林夕对社会十分敏锐的观察,哪怕他说只是一堆无以名状的分句。”(香港《文汇报》) 林夕曾表示不同意“灵感”的说法:那些所谓“感”
《送流水(精)》是有名诗人雷平阳新的一部诗集。收录短诗百余首。写于2016年初春至2017年夏中。“原流水遮住我的姓名,任诗章自行漂流”,这些诗歌,诗人写得极为随意、自在,取物既轻,却又黏附着诗人的独异个性:在世俗中的坦然与警惕,在“寻道”之路上的专注与回望。诗人随物赋形,举重若轻,既见情怀,又显风骨。
《实用全唐诗词典》是为诠释唐诗中难解词语而编写的,可供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唐诗爱好者使用。 《实用全唐诗词典》共收各类词语约13,000余条,均采自《全唐诗》和《全唐诗外编》。除了跟现代汉语意义完全相同的易解词和少数字体繁难怪僻的罕见词外,凡属阅读中可能成为障碍的词语均在收录之列。
70后诗人在改变当代诗歌的面貌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关于当代诗歌的新的问题。他们的写作会让我们重新反思当代诗歌的起点问题,也会促使我们考量不同的诗歌路径的问题。此外,对当代诗歌的代际关系,他们的写作提供了新的不同以往的挑战。他们对当代社会的物质性的回应远远超出了前几代诗人,其中有曲折,有小打小闹,但也不乏新颖大胆和卓有建树的探索。我以为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一代人的创作展示了当代诗歌的新的能量和自信。这套诗系,或许能让人们从更多的侧面了解70后诗人是如何出牌的。
当我想到一生不过是有数的几十年, 自己还正走在中途,说不清再有多远, 就达到大家共同的目标,那时,向后转 看看从前的事准是可悲可笑又可怜。 同时我又怕我尚未将我的工作赶完, 我的笔就和我一齐在土中深深收殓, 那时纵使我想向你,或一切别人,呼喊: “听着,我已明白生命的意义”也是徒然。 吴兴华的作品集曾于2005年初版,但遗漏错讹较多,本次通过家人及学界支持,全面增补修订,重新整理为包含诗集、文集、致宋淇书信集、译文集及《亨利四世》在内的“吴兴华全集”共五卷,增补一百五十余篇诗文。 其中《森林的沉默:诗集》收录了吴兴华自1934年至辞世为止所有的诗歌创作。在初版基础上,又由吴氏家人增补了百余首诗,对照其手稿全新修订。包含成名作《森林的沉默》,将中国古代咏史诗现代化的“古事新咏”抒情诗《解佩令》《盗
本书收集了荷尔德林在精神失常期间(1807-1843)创作的35首诗歌,以及时人对这位“疯狂诗人”的观察和记述,为我们走进并体味诗人的那一段幽深岁月提供了可能。本书在文学、思想、文献等各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价值。此外,诗歌部分采取汉德对照的方式,通晓德语的读者不仅可以欣赏原文,还可观摩体会德诗汉译之得失。
选收3000多首唐代以来文学性、艺术性俱佳的堪称经典的题画诗作。 作品题材广泛,涵盖了古今题画诗的各种题材。 各篇均由诗题、诗作、作者、注释四部分组成。 注释中既有对难字、难句的解释,也有对诗句的鉴赏; 诗画结合,图文并茂,古今辉映,雅俗共赏。
《唐诗鉴赏辞典》以唐诗的发展脉络为序,对唐诗进行了编排。所选诗作,既有出自大家之手、流传千古的名篇,亦有不见录于一般选本的遗珠,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唐诗的总体风貌。书中还对每位诗人的生平事迹进行了介绍。注释用于疏通诗义,力求简洁准确;鉴赏文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优美精当,包含众多大家对诗作的评价,有助于读者朋友体会诗作的美学内涵,陶冶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