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是沈复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摘取了人生中难忘的时刻缀集而成。它以夫妇二人的生活为主线,记录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以及漫游经历,其中涉及古代生活艺术、家庭伦理、经济文化、山水游历等多方面的内容,真实而丰富地展示了当时普通人的人生际遇与生活环境,被人们称为晚清 小《红楼梦》 。 《围炉夜话》是清代王永彬撰写的格言类文集,与《菜根谭》《小窗幽记》并称中国人处世三大奇书。全书共221则,从读书、修身、教子、养德、交友、处事、治家等多个方面,畅谈古人 立德、立身、立言 的智慧,篇幅短小,意味隽永。作者创设了一个冬夜拥着火炉,与家人闲坐畅聊的情境,使本书语言亲切、自然、易读,给人以润物无声之感。本书在内容上对生僻字及疑难字进行注音释义,每一则格言都配有精心挑选的插图,力求为读
《容斋随笔》不仅在中国历史文献学上有着重要的价值、贡献、地位和影响以及对中国文化历代经史典籍的重评发展亦意义重大。该书是洪迈博览群书、经世致用数十年的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宋代的笔记小说数以百计,此书问世近800年来堪称是其中的出类拔苹之作,被誉为是补《资治通鉴》之不足、集中国数千年历史文化之精粹的珍品,从此成为历代皇室所必藏的珍籍。受到了皇帝,高官,幕僚,学者及普通百姓的普遍青睐,是广大读者不可多得的案头读物。
江藩(一七六一—一八三○),初名帆,字雨来,或作豫来;后改今名,字子屏,一作国屏,号郑堂,晚字节甫,又自署江水松、竹西词客、辟支迦罗居士、炳烛老人等。本籍安徽旌德之江村《今属旌德县白地镇》,后为甘泉《今江苏扬州》人。初从薛起凤、汪缙学诗古文词,又受二人影响,兼通佛理。后师从惠栋弟子余萧客与江声,治汉学,为惠氏再传弟子。又曾从朱筠、王昶游,在京时又久馆于王杰府邸。在扬州与汪中、焦循、凌廷堪、阮元等交游论学,互相切靡。后南下广州,入阮元幕中,主纂广东通志、肇庆府志等。晚年归邗上,受黄奭之聘,馆其家者四年。归家不久,即落寞而逝。江氏虽一生以监生终,然以布衣为掌故宗,且二十年,在学术界有很高的声望与较大影响。
许寿裳先生一生致力中华文化事业,最后3年贡献于台湾文化的复归和重建工作,是两岸文化的重要使者,在二战之后台湾文化的转型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份弥足珍贵的日记记录了许寿裳先生从1940年8月至1948年2月期间,特别是在台湾从事文化重建工作3年期间的重要活动。 本书据许寿裳一九四0年一日至一九四八年二月十八日日记手稿重新整理。 手稿整理的原则是: 一 本整理稿据现行简化字方案整理,简体竖排。 二 日记原文按现行标点符号规范整理添加 三 日记附加性文字依原稿,采用小号字加以区别。 四 日记中误记的时间、地点、品物名称等均已订正或补充。 五 日记中援引的古文字(如象形文字)、异体字、通假字原则上保持原貌。 六 日记中阿拉伯的数字按原文写法照排。 七、古今字、繁简字,均以通行简化汉字排印。
本书包括《春在堂诗编》二十三卷、《春在堂词录》三卷、《曲园自述诗》《自述诗补》各一卷,集中体现了俞樾诗词创作的成绩和特点。俞樾诗既近白居易之“温和典雅”,又似袁枚之“清言霏雪”。《曲园自述诗》《补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