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上海开明书店1931年初版《缘缘堂随笔》和1937年初版《缘缘堂再笔》为底本,精选了丰子恺先生的散文代表作38篇。子恺先生不仅学贯中西、才华横溢,还有一颗赤子之心,笔下文字无不恬淡率真、意味隽永、发人深省。本书收录的文章创作于丰子恺一生的不同时期,展现了他在各个人生阶段的经历、思考与体悟。
徐小斌的一些作品引起了不少争议,但是许多评论家给予其充分的肯定,并认为她的才华远远超过她的知名度。本书是她的一本散文集子,所选文章均为经典之作。内容大致可分:我有迷魂招不得(评论篇)、当时只道是寻常(回忆篇)、淡妆浓抹总相宜(感悟篇)、云在青天水在瓶(纪游篇)、愿留清气满乾坤(对话篇)五大部分。 这些散文,题材多样,风格不一,涉及生活中的多个方面。其中包括了作家对于社会的思考,世态的洞察,人情的体味,以及心灵的感悟。读其文,于情于景,皆有可观者。可以说,这本散文集见证了作家创作以来数十年的心路历程。
袁鹰散文题材广泛,或回眸历史风云,或寄情山水,或追溯旧人旧事,篇篇内容充实,感情激越,思想深邃。尤其是其讲真话、抒真情、叙真事的为文之道,广为人们所称道,文章读来使人心底油然增添历史的厚重感和人生的沧桑感,发人深思,回味无穷。本书收录的文章是作者十几年来思考与沉淀的散文随笔精品,按内容分为三部分:“风雨思量”着重于对历史人物以及社会发展历程的感慨,“江山碎步”侧重于游记,“人事依稀”则突出于对已逝师友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思考。作品中描述的人、事、景、物等反映了大时代下的社会风貌变迁和自身的生命体验,加之文笔流畅,蕴涵深远,表现了作者高层次的艺术追求和深邃的人生感悟。
本书共收入铁凝的散文随笔四十篇,篇篇都是美文精品。全书按内容分为三辑: “唯有读书好”:文学魅力。有作者在重大文学论坛上的演讲,也有与著名评论家的对话录等,迥异的文字,诉说同一个主题:文学是人类精神的栖息地。 “人事半消磨”:怀人忆事。怀念汪曾祺、孙犁等文坛前辈,记述自己双亲日常生活中的琐趣与嗜癖,念想幼年生活过的胡同,评述人性的高贵与卑劣,等等。这些个人历程中所遇的人和事,在作者的笔下都充满深情,浸透着哲思。 “人在画中行”:品画随感。西方的经典画作、中国的民间年画等,作者都兴趣盎然,独特的视觉,精练的评述,人生需要艺术的点化,艺术演绎着人生的故事。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完成于1942年的著作,全书分十三个章节,浅明而精辟地介绍了我国文化传统中的经典作品,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亦可看作是时任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的朱自清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进行的系统梳理。全书见解精辟,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一般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门指南,也是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经典。朱先生的《经典常谈》是一些古书的“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古书的来历,其中的大要,历来对于该书有什么问题,直到现在为止,对于该书已经研究到什么程度,都可以有个简明的概念。……因这本书的导引,去接触古书,就像预先看熟了地图跟地理志,虽然到的是个新地方,却能头头是道。——叶圣陶
张爱玲拥有绚丽惊世的一生。她拥有超群的文学天赋,一生却缺少怜爱;她坚信出名趁早的人生哲学,性情却冷峻淡雅。 《因为懂得,所以宽容:张爱玲传》用清澈的文字、诗意的笔法、翔实的资料,还原了一个才华横溢的世间奇女子的精彩生活,生动展现了她多姿多彩的传奇一生,让你邂逅一个真实的张爱玲。 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张爱玲是做然于世的海上花,才华横溢,惊艳文坛。她终其一生,横空出世地来,旁若无人地活,用一颗赤子之心直面世事炎凉、人间冷暖;不迎合,不媚俗,不攀附,不将就。人生短短,磨难长长,她享受过世人瞩目的荣耀,也遭受过人们的口诛笔伐。一生辗转,几多忧伤,她仍是一朵傲然于世的海上花。
《雅舍小品》主要内容简介:到四川来,觉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最是经济。火烧过的砖,常常用来做柱子,孤零零的砌起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嶙,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铺了瓦,四面编了竹篦墙,墙上敷了泥灰,远远的看过去,没有人能说不像是座房子。我现在住的“雅舍”正是这样一座典型的房子。不消说,这房子有砖柱,有竹篦墙,一切特点都应有尽有。讲到住房,我的经验不算少,什么“上支下摘”,“前廊后厦”,“一楼一底”,“三上三下”,“亭子间”,“茅草棚”,“琼楼玉宇”和“摩天大厦”各式各样,我都尝试过。我不论住在哪里,只要住得稍久,对那房子便发生感情,非不得已我还舍不得搬,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虽然我已渐渐感觉它是并不
本书是邵燕祥近二十年来的文化随笔精品。作品思想深刻,文笔犀利,不仅发人深省,而且趣味十足。全书按内容分为四辑: “诗·读诗读到诗人心里去”:评价当代海内外华文诗人的生平和作品,以全新视角赏读名诗佳作,引领读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书·每本书都有各自的命运”:收录作者为自己多部诗文作品集写的前言、后记和为于光远、张羽等师友写的书序,在谈书论书中常常进发出对老话题的新感悟。 “人·读书人的忧乐和悲欢”:再现了胡适、汪曾祺、杨宪益、林斤澜、萧红等文化名人的音容笑貌,以及对他们的“正事”和逸事的回忆,皆情意深挚。 “事·读书人也关心窗外的世界”:对大众文化生活和精神现象发表议论,从古迹存毁、文化雅俗,到男女异势、世态炎凉,乃至环境保护、图书馆防火防盗……可谓事事关心,鞭辟入
《守望的距离》是作家周国平亲自编选的散文集。本书写作期间,作者生活中发生了一连串变故,因而书中偏多对于人生难题的思考,诸如生与死、爱与孤独、执著与超脱、苦难与幸福等等。事实上,这些问题是每一个热爱人生但又难免遭遇挫折的人都会面临的。也许正因为此,本书在今天仍不断获得新的知音,包括一茬一茬成长起来的可爱的青年读者。
罗兰·巴特,法国当代重要的文艺理论家。他创造性地将索绪尔的符 号学理论引入文学领域,建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并形成了独到的关于“ 文本”的分析方法——解构主义,对法国以至欧美的文学批评影响颇深。 他晚年写作的解构主义文本《恋人絮语》成为法国的畅销书。 本书从罗兰·巴特的几部重要著作中选译了有代表性的文论随笔和自 述文字。全书按作者最初发表的时间顺序分为“写作的零度”、“神话” 、“批评与真理”、“S/Z”、“阅读的快乐”、“自述”、“恋人絮语” 、“符号王国”、“杂录”等九辑。前八辑概括了罗兰·巴特建构自己理 论体系的探索历程,作者所采用的絮语形式和独辟蹊径的理论勇气,使这 些文字极具魅力。 “杂录”一辑收选了作者一些单篇作品,其中《埃菲尔铁塔》一文, 是其随笔作品的代表作。罗兰·巴特通过对
张晓风著的《张晓风散文精选(彩插版)/名家散文典藏》收录了张晓风创作的散文随笔作品,包括《传说中的宝石》《只因为年轻啊》《雨天的书》《初雪》《种种可爱》《你欠我一个故事》等作者创作近三十多年脍炙人口的
台湾地区地区知名作家林清玄老师散文精选,书中收录:《月到天心》《生平一瓣香》《柔软心》等62篇不同时期经典代表作品。 凡事不如看淡,本书带领读者寻找内心清净之道。在不安的世界里,只有放下执念,抛开焦虑烦恼,才能让内心回归平和,活出人生的很好时节。
《卢卡斯散文选》内容简介:卢卡斯是20世纪英国著名作家、评论家,是兰姆之后,英国散文卓有成就的传人。他视野开阔,学识渊博,文笔机俏,底蕴浑厚,尤其善于在平凡琐事中发掘出事物的文化和社会内涵,精彩之处,令人击节。《卢卡斯散文选》从杂感、随笔、游记、作家传记与追忆等几方面精选了卢卡斯的散文代表作,共计27篇。
《百花散文书系(现代部分):巴金散文选集》收录散文作品包括:可爱的人;繁星;海上的日出;海上生明月;乡心;我的眼泪等。《百花散文书系(现代部分):巴金散文选集》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1、一本可以疗伤的诗集; 2、一本充满爱与美的诗集; 3、和这个世界*真挚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