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去博物馆只能带一本书,那么就带这一本。《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典雅易懂,极尽绚丽,用情感而非技术来解读世界名作,能深切感受到作品里细微的情绪色彩,是一本品鉴美术作品的入门之作。每个人都能在这本书中感受到艺术之美,有人通过这本书欣赏世界,有人通过这本书寻找本心。 傅雷先生站在中西文化之间,以他极富个人情趣的艺术领悟,没有断裂和沟痕地一以贯之,授人以美慧而无虚浮之心。每一名作得以与哲学、文学、音乐、历史以及社会、政治、经济融会贯通,以这个高度分析作品,讲得引人人胜。在图片完整的基础上,结合傅雷讲解顺序,并增添“附录-名画列表”,便于读者在阅读时进行画作信息的索引。并在本书最后做了一个图解拉页,内容全面且有趣。
由丹纳编著、傅雷精心翻译的艺术史通论——《艺术哲学》是“一部有关艺术、历史及人类文化的巨著”,也是带领大家畅游艺术天地的一本导游书。丹纳通晓多国文字,是史学家、评论家,观点犀利独到,偏巧这本《艺术哲学》是丹纳所著的经典文艺理论著作,内容来自于丹纳在巴黎美术学校授课时的讲稿,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丹纳在本书中不仅对美学提出科学见解,还将理论结合欧洲艺术史,讲解了艺术发展的主要潮流,真所谓是鸿篇巨制。全书不但条分缕析,明白晓畅,而且富有热情,充满形象,色彩富丽,绝无一般理论文章的枯索沉闷之弊。《艺术哲学》是帮助人们理解和领会艺术的经典书籍,不管是艺术专业人士,还是业余爱好者,都可以从中获益。
明中期的正德前后,艺术市场急需一种摒弃粗野而雅俗共赏的、文静细腻的画风。苏州一带出现了适应这一发展要求的画家群,共同致力于明代新画风的探寻。他们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为中坚力量,带动了很多文人画家包括职业画家的创作,终形成一个新的画派,史称“吴门画派”。本书收录了多位吴门画派画家的近百幅精美画作。
龙凤,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永远不会陈旧的装饰形象。《中国龙凤艺术》紧贴广大读者的需求心理,从传统中走出新路,以简洁生动的文笔,精美诱人的I蛩稿,分七个章节,讲述了龙凤的历代演变和艺术特色,龙凤的种类、形式和常见绘画方法以及它们的装饰运用。并从实用的角度,节录了700余幅有艺术价值的龙凤图稿,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编绘者创作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新图。
本收为中国学者首次对印度美术史进行专项研究的学术成果,作者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较为系统详尽地介绍印度美术的代表作品,并列举了绘画、雕刻、建筑等范例,使读者对印度美术的发展史有一个整体认识,具有准确、系统、简明、适用的特征,是介绍印度美术的通俗读物。
这是罗杰?弗莱对塞尚艺术的经典研究,初版于1927年,它清晰,敏锐,具有高度的原创性,现在已被公认为这一领域的典范之作。弗莱本人就是一位画家,他拒绝当时流行的批评模式,提出形式而非内容才是艺术最基本的表达元素。塞尚的作品最切合弗莱的理想——对自然的一切方面赋予形式的表达。在此书中,弗莱既努力探究塞尚艺术风格的发展进程,同时也精密细致地推敲个别作品的内在构造机制。其结果是一部文采斐然、生动活泼的书,对画家和学习绘画的学生而言它拥有技法方面的价值,它还为普通读者提供了一种充满真知灼见的洞察,展示了塞尚艺术不可思议的魅力。弗莱的生前至友弗吉妮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认为此书是弗莱最伟大的作品。
本书是艺术丛书的一本,着重介绍西方绘画。从根、干、枝、叶、花五个部分着手,深入浅出的讲述了西方绘画的源头、发展、采用的媒介、呈现的形式、的画家以及代表作品。本书的读者对象为艺术爱好者、艺术从业人员,其目的是用通俗的语言、形象的“树”的结构,让读者对西方绘画、艺术家、的艺术作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通俗的艺术类读物虽然已经出版过一些,但本书并非单纯的从艺术史的角度去概述绘画艺术的发展演变,而是除了纵的艺术发展外,还从不同的媒介如油画、版画、水彩画、素描等材料的介绍,使普通的读者对西方的绘画艺术有个更深层次的了解。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艺术家生涯、矛盾的集合体、风格与技巧、追求崭新解答、名作特写、西里伯岛之象、作品选解、在三个目击者面前、掴打年幼耶稣的圣母、都市全景、雨后欧洲、圣安东尼的诱惑、如父的莱茵河、世界著名美术馆、路德维美术馆等详细内容。马克思·恩斯特由于从小接受严格的管教方式,加上很早就接触弗洛伊德的思想,使他产生透过艺术去探究、征服潜意识的世界之念头,最后不但超越达达与超现实主义且更跨越一步。
本书包括《怎样临帖》《书法百问》《欧阳结体三十六法诠释》,为邓散木撰写的书法入门之书。《怎样临帖》从执笔、运笔、摹与临、读帖、时间的安排、临帖应注意的问题、选帖与换帖、各家的特征和写法、书写工具的选择和使用、碑帖简介等十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临帖中方方面面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详略得当,切中肯綮。《书法百问》由邓散木生前列就提纲,其女邓国治从其著作中摘选相关文字补文而成,全书罗列了100个书法学习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并做了详细的解答,涵盖范围全面,问题具有针对性,是一部较好的书法入门读物。《欧阳结体三十六法诠释》是对《欧阳结体三十六法》中总结的“排叠”“避就”“顶戴”“穿插”“向背”等三十六条汉字书写结构的规律和法则的注释,并插配了相关的图释,诠释详细,图释精准,对学习书法者研习字
温州版画家在中国现代版画史上所作出的努力和所取得的业绩,是近现代温州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嬗变印记:温州版画(1929-2012)》详尽、全面的介绍了温州版画家从1929年新兴木刻开始至今的作品与文献。其中有野夫、林夫、王良俭、张明曹、葛克俭、张怀江等版画家的作品和评述。
本书收录了陈半丁创作的花卉、山水、人物作品150余幅,较为全面的展现了这位近代画坛大家的艺术面貌,对研究和学习陈半丁绘画艺术的读者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并对研究中国近现代画坛,尤其是北京画坛有的帮助。
《东方美术论》为日本东洋美术史家和美术批评家金原省吾的著作。分四个章节来论述中国和日本的美术。其中东洋的美一章中具体介绍了深简、线条、寂寞、画类、清气、用笔、气韵、正形、立意、粗密、墨法等。
在整个东方绘画审美系统中,中国绘画非常具有代表性。在东方众多民族和地区的绘画中,中国绘画是非常具有民族特色且至今仍非常有影响和活力的绘画样式。在东西两大绘画审美文化系统中,中国绘画非常能代表东方绘画的审美特性。
关于美术革命与中国画的前途,持革命、改革、改良观点者,曰改革派;对待中国传统美术有深湛研究和深厚情结,不主张革命者,曰传统派。 属于改革派的画家,有高剑父、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等。 徐悲鸿的“写实绘画论”,被视为与林风眠的“中国绘画调和论”、刘海粟的“艺术个性论”、高剑父的“中西折中论”等,具有同样的影响与力度。 欧洲写实主义,又名现实主义,侧重“实话实说”、“实物实画”。西方绘画理论中之现实主义流派,形成于19世纪初,代表人物有法国米勒、库尔贝、杜兰埃等。题材上,他们排斥宗教、寓言、神话,而以当下景物与当代生活为表现对象。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现实主义”(旧译为“写实主义”)一词传入中国,陈独秀、徐悲鸿等最早将其运用到美术批评中。 徐悲鸿被视为“写实主义绘画大
《大匠之门(18)》内容主要有对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园林、楼台、戏楼、古琴等与现实的实物进行解读与浅析和对比与考究,对它们的发展脉络、风格样式等进行研究;书中还通过名人的信札其相关绘画对古代画家的生活和艺术历程进行分析解读。 《大匠之门(18)》对中国艺术的研究解读得比较详细到位,对中国艺术的发展脉络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是一本研究性的史料文集。
当今时代的基础美术教育,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使构成美术课程的元素不断更新,美术课堂教学方式更加丰富,研究角度趋向全面,思考水平愈加深入。本书基于特定的视角,观察不同的美术课堂教学实践,用新的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评价观,多维度对美术课堂教学实践及其方式进行分析和探讨。 本书的撰写以美术课堂教学实践案例为基础素材,倡导对话反思式的美术教学实践研究方法,针对不同学龄段学校美术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关联性思考。
在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中生长发育起来的中国画艺术,以其独有的面貌屹立于东方大地。它自成系统,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一套独有的审美体系、创作观念和表现方法。中国画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在造型艺术方面的结晶。中国画艺术的演变和发展,倾注了历代大师们的精神和生命。中国画艺术发展到当代,走过一段不平凡的历程。在传统中探求变革,在变革中发展传统,历代宗师巨匠为中国艺术勤奋耕耘,他们在艺术和学术上的追求丰富了民族文艺术宝库,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整理和研究当代中国画艺术遗产,推动中国画创作和理论的发展是中国画研究的一项重要的历史任务。中国画研究院将陆续组织对当代中国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大师们的研究,整理他们的艺术经验,将研究成果汇编成册,奉献读者,以期为中国艺术的发展
水彩画取中国画之笔含蓄简约、西洋画之色饱和宽广,兼容中西绘画观念之自然交融。以水为脉、以彩为体、以神为本、以情为境,空灵薄透、朦胧飘逸。在诸画种中她是最浪漫、最自由、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艺术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