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不能理解俄罗斯,用普通的尺子不能测量俄罗斯,俄罗斯有它特殊的性格,只能相信我们的俄罗斯”,19世纪俄罗斯诗人费奥多尔·丘特切夫的诗句,表达了对俄罗斯广袤土地的深情。俄罗斯有着辽阔的疆土,从北边寒冷的极地,到南方温暖的黑海岸,西方与欧洲相邻,东方伸入太平洋与日本相望。凡到过俄罗斯的人,都会被其壮丽的自然风貌所震撼,这里有着的广阔平原、湖泊、河流,一望无际的森林、草原、沼泽和散落其问的现代化都市、科技工业城和充满诗意的乡村木屋以及脱俗的教堂造型。丰富的自然地质、地貌上,生活着各种动植物,大草原、大森林,是俄罗斯富饶土地的符号,也为俄罗斯风景画家震撼人心的形色创造,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灵感。
2014年“在场——第二届中国油画双年展”由中国美术馆和中国油画学会联合主办。本届双年展以“在场”为主题,突出中国油画创作的本土特性,强调与中国的册页书简的诗化传统的关联,从历史之场、生活之场、突围之场三个方面,通过邀请艺术家的小型绘画来揭示绘画创造的生机风采。三种“在场”的分类并未决然划分,却深刻地指向中国当代艺者的“身”之历史性、 “体”之个性经验和思痕斑驳的思考与突围,并针对时下市场化、娱乐化所带来的艺术表象化的倾向提出警示,进而深刻地揭示绘画的思想与身体的内涵。《在场:第二届中国油画双年展(2014)》是对此次双年展一次理性的梳理,留下美术史的研究价值。
东方文化与西方材料,自然风景与个人情感,被他地融合在了一起,而对自然之美真诚的热爱则是他连接两者的桥梁。在他眼中,蓝天碧水、花鸟山石,大到险峻巍峨的西岳华山,小到无名的陕北村落里自生自灭的老柳树,它们无一不美。在他眼中已被人们审美标准接受的迎风摇摆的向日葵、秋曰里红衰翠减的残荷、寂静安宁的海港,和还没有被人们习惯欣赏的关中村落、渭北荒原、破败老屋,它们无一不美。就像罗丹所说的那样:“生活中从来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那崔国强无疑拥有了这样一双眼睛,表面看是艺术家一双善于扑捉的眼,其实本质上是淳朴人生中提炼出的一颗真诚善感的心。
超级写实主义,是绘画和雕塑的一个流派,其风格类似高分辨率的照片。超级写实主义作品中的对象和场景描绘得非常精致,创造出原始照片中没有的一个新的现实的幻想。本书是超级写实油画技法详解图书,共80张图,3万字,内有6张作品的详细分解步骤图,2张静物,1张风景,2张人物。从超级写实油画作品题材和图例方面做多方位展示,助于读者学习。
《朱明健》是朱明健走出梅尔尼科夫画室的亮相,敲开的即是历史画的大门。这样历史画,已是远远地跳开了典型情节的戏剧化再现而向着史诗的目标开放,那铺陈延伸在朱明健油画中的时空路径,是引人人胜的。所以读他的画,既有一种往事历历的感动,同时又在经历一种时光穿越的奇异和惊喜。
《中国油画家:郑毓敏》是“中国当代实力派油画家画集”丛书之《郑毓敏》,该书收录了我国实力派画家郑毓敏的数十幅作品,具体包括《雨后夕阳》《小河远去》《秋枫胜花》《银杏落时枫叶红》《彩虹桥》等。让我们通过画布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去细味这些被隐藏在画布下的精彩故事吧。
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国先知派绘画大师勃纳尔,以对自然直接的观察为基础,发展出极具装饰性的自我风格,被视为衔接印象主义之末与野兽派初兆之间的象征主义新路线。勃纳尔早期深受高更和日本浮世绘影响,又继承印象派丰富色彩与活泼的实践精神,进一步结合了印象主义的客观性和象征主义对文化记忆与情感的基本主张。勃纳尔不只是重现现实,更将现实感情化,他把的肌肤、餐桌的果实、窗外树叶的闪耀光彩,融入了生活的感觉及人对自然万物的关怀与祝福。勃纳尔的作品常出现橙黄翠绿,于逆光中显现缤纷的色彩变化,并混合自我幻想与视像,了视觉中的现实世界,转化成一幅幅精彩动人的杰作。
《单锡和十二生肖油画精品集》是一本油画作品集。单锡和先生1940年生于江西省。1964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现在上海东华大学任教。1964年分配到上海纺织工业局从事纺织美术设计20馀年,在工作过程中多次获得一、二、三等奖。同时,从事通俗读物的创作,如:宣传画、年画等。在七十年代,八十年代被全国各大出版社出版百馀幅作品,其代表作有宣传画《抓紧革命大批判》、《中国人民有志气》等,年画有《友好的小使者》、《小八路》、《好学生》等,画风明快、亲切、富于情感,其作品洋溢着生活的情趣,散发着泥土的香味,充满着淳厚的民风,扎根于民间艺术的沃土。表现手法融写实与变形。
西方绘画大师原作高清临本系列丛书,精选西方绘画大师的精品力作,采用原大高仿真印刷,力求将这些西方美术史上经典作品的原貌真实的再现并呈现给读者,使读者通过本书领略到西方绘画的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本书的绘画临本作品均从大师众多绘画作品中遴选,选择对于初学者临摹学习有价值的范本。全书内容丰富,极高,是目前市面上图像版本最为的西方艺术大师临摹类出版物。
百年来的俄罗斯现实主义造型艺术是俄罗斯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世界艺术史上的重要一环,它与俄罗斯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紧密相联,它所承载的历史故事和人文精神、它曾经给观众带来的激情、思考和启迪是其他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所不能替代的。《十月回眸:前苏联社会主义题材美术作品集》所刊载的作品是上海苏俄造型艺术馆基本藏品的一部分,是完全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其中不乏有一些社会主义时期的名家名作、国家拷贝工作室在作者的指导下完成的拷贝及大量创作小稿。近年来,随着苏联的解体,东欧的分化和当代艺术的井喷,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陷入了的危机,也成了很多人刻意回避的敏感话题。斥责者、避之者、小心翼翼肯定者大有人在。总之,否定多于分析,批判多于理解。历史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我们是否有必要从历史唯物
梁卓舒在美国麻省普利茅斯的瓦朋诺原始村学习研究时,对印第安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开始以印第安历史为题材的艺术创作。从大西洋东岸到洛矶山西域,他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并与很多印第安部族建立起友好往来。他艺术创作的成功与他的印第安朋友的支持和帮助是分不开的。他对印第安文化的热衷和对历史细节准确的重视,使他的作品更富真实性和深度。《梁卓舒油画作品集》展示了他以人物为主的部分油画作品,令人赏心悦目,尽显艺术的美。
杨飞云是中国现代油画界的一位扛鼎人物,他的绘画以其纯净的古典主义美质而享誉中国画坛,在他那承续西方古典艺术传统的人物画中,流溢着一个当代中国画者在20年的创作生涯中。因感受领悟一种的精神而生发出来的荣光之美。这种美纯粹、宁静,吐露着一种生命的真,正像本世纪杰出的神学思想家巴尔塔萨(Balthasar)所说:“真——是在的无蔽。一切在作为在在真中敞明自身,意味着在从无的遮蔽和神性意旨的奥秘中出场,进入此在,并在此在中作为开显的本质奉献给认识的目光。” 艺术是需要基本功的,但再好的基本功也成就不了的艺术,在艺术和语言之上,还有另外一种东西,那就是精神。杨飞云的艺术需要从一个深层的古典精神的维度来观察,读杨飞云的作品,我们固然可以感受到他那无与伦比的艺术技法所带给我们的审美快感,但如果敞开我们
敦煌洞窟的壁画,展现了半裸舞者和乐手在壮丽的环境中表演出那种活泼奔放的舞姿。而涂志伟又以饱满的色彩变化和巧妙的明暗对比,在画面上营造了一个的三度空间,创作了辉煌壮观的画面。我们可以从《反弹琵琶》、《敦煌乐舞》、《唐代舞乐》、《博大与和谐》和《歌舞升平》等画中看出,舞者穿着几近透明的轻纱,梳着古典的发饰,鬓边簪了一朵朵盛开绽放的大玫瑰,她们在舞蹈中所展现的姿态美妙无比。在《唐代舞乐》一画中,可以看到画家以精湛的技巧营造出来的氛围。画面中那些正在弹着琵琶、和着鼓声起舞的人物;两名舞者轻盈地舞动着,在空间中穿梭着,画面左右两边的乐队和大型编钟在为他们伴奏,这些使观众似乎回到那辉煌的文化历史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