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牡丹、荷花、梅、兰、竹、菊六大题材展开,从结构分析到局部分解练习、整体练习,再到相关历代小品精品白描摹写,内容丰富、循序渐进,搭配文字讲解,寓教于练, 适合国画初学者。
传统的“四群子”——梅、兰、竹、菊一科,中国画家无不衷情此道,从技不直说,容易掌握,而从艺术上深求,却非易事。因为多少年来,文人墨客用之喻人抒怀,这样,就要求画内有情思,画外有意趣,画家如无文学、哲学、书法……各方面的学养,就很难达到引人入胜的境界;否则,徒具形式意思不大。近年来,业余习画的朋友多从“四君子”入手,往往画不上我久,就沾沾自喜,自认得手,把艺术看得十分简单,不可不慎。 梅乃花魁,她的色、香、神、韵,惹得诗人画家讴歌不已,千百年来,画梅名家辈出,近世也不乏高手,梅是春天的信使,无论画折枝还是繁株,得其形是入门工夫,传其神才是真本领,出枝要瘦俏,点花要冷艳,双钩、没骨各有其妙,要在实践中细心琢磨。简胜于繁,淡胜于浓,以书入画,追求个人的格调和风貌。其余可在作者的
马泉(瑔),字清源,1937年出生于山西省清徐县,1957年毕业于中央美院附中,为该校首届毕业生;1962年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同年在北京画院进修班学习传统人物、山水,两年后在院任专职画家。 马泉先生曾任北京工笔重彩画会秘书长、副会长,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画院人物画室主任,北京长鸿美术学校校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诗词学会顾问、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顾问、美国世界华人文化联合名誉会长、旧金山中国文化艺术研究院顾问,国家一级美术师。 马泉先生擅长中国人物画,尤擅画中国历史故事和大型革命历史题材,兼能山水、花卉、书法、篆刻,并对中国旧体诗词有较深的研究和造诣。马泉先生曾多次举办个人书画展,受邀参加全国省、市级以上画展三百余次并多次获奖;绘画作品曾在美
花卉写生一般认为是传统的白描写生,而忽略了直接以笔墨对物象进行描绘的写生方法,其实写生的基本宗旨,是一个以心.感物的主观与客观的高度结合与统一的过程,它以特有的观察、构图、笔墨等艺术形式,以心手的完美结合来表现客观世界的“物”与主观精神的“我”之间的物我合一。白描写生是写生表现形式之一,然没骨与写意也是写生的重要表现形式。 早在唐代画家张躁就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主张,那么,也就是说写生要到大自然中去汲取营养,从自然界客观实物中截取与捕捉最感人最生动的场景。显然写生最重要的还是“感受”,本书成册不可能将当时场景与个人感受呈现于书中,无奈只能用照片的形式来诠释写生的一般要领。特别说明的是摄影仅能供写生的一个参考依据,并非写生就是去画照片。在此我特别要提到南方图片社及摄
入选《中国画名家小品集》的画家均为当代中国画家。入选的画家有:于希宁、孙克纲、丁立人、袁运甫、冯今松、张仁芝、王玉钰、李宝峰、苗重安、马振声、石齐、朱理存、江文湛、叶毓中、吴山明、王迎春、杨力舟、谢志高、刘懋善、赵绪成、泽仁、蔡超、吴悦石、郭石夫、萧晖荣、沈岩、董小明、徐培晨、唐勇力、冯远、田黎明、董继宁、史国良、孟祥顺、关玉良、袁武、南海岩、贾正江、吉瑞森、王淼田。 出版《中国画名家小品集》的宗旨是让广大读者能有机会看到艺术家们很少有机会展示和出版的小品创作。很多艺术家的大幅创作是从小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简练、单纯的艺术语言中,凝聚了作者的智慧和技巧,艺术家之所以能在轻松和短促的时间完成小品,全靠长期的生活经验和艺术积累。这些国画家创作的小品风格各异,从另一侧面反应
Python是一种被广泛用于网站开发、数据处理和机器学习等领域的编程语言,同时也是一种学习门槛较低的编程语言。本书是Python语言的入门读物,旨在引导初学者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Python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对象类型、函数、类、模块以及数据存储方式。
王石谷(1632-1717年),名翚,字石谷。号耕烟山人、乌月山人、清晖主人,江苏常熟人。出身于四世绘画之家,自幼爱画,青年时期能仿古乱真。但是,他作为清代一位誉载全国、后人争学的画家决不是“自家创作可以说没有”的匠人。他有一些很好的创作,尤其是他主持创作的《南巡图》和他画的《北征扈从图》《北征图》当是反映当时重大政治事件的进步作品。 本书是中国画名家经典画库之古代部分。主要收录了王石谷的经典作品。书中对每幅作品,都作了简洁的说明,使读者能了解作品的一些背景。从书中,读者可以欣赏到王石谷的创作手法、创作内容、创作风格及表现手段。为现代的绘画家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成为人们取之不尽的艺术资源。
墨点美术编著的《山水精选(下)/历代经典名画高清本》按题材、年代进行分类,精选从宋元时期到近现代经典名画,对部分部分经典作品进行了技法解析和画面解读。本书既笼统的收录了中国历代经典名画,又对部分经典作品进行了解析和评述,为中国画初学者学习名作提供参考。本书收录了《步溪图》《事茗图》《关山行旅图》等名画。
本套教材是参照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的教学大纲,并结合美术专业函授、大专自学考试大纲编写的。这套丛书是报考美术院校的高考生、美术自学考试者、社会助学单位、高校美术专业、公共美术教育单位和美术爱好者珍贵的学习参考资料。
《马泉写生园林山水》中作者的写生园林山水结合西化技法力求新内容和新的时代气息,并把反应显示生活作为创作重点,做作写意历史人物画重诗情画意,画风潇洒、清新,线条流畅,别具一格。
内容提要中国的写意画,以其鲜明的艺术特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以专题案例的形式,从中国画爱好者的实际需要出发,系统讲解了绘制中国画写意牡丹的工具材料、基本概念、学习过程与方法,以及
禅是何物?禅与国画又有何干系?《中国画文库:国画与禅》中国画文库中的一本,将告诉读者绘画,中国的绘画艺术不仅在审美上与参禅相通,而且在对待形式、方法、工具等很多问题上都与禅意相契相合。在对立的事物中,绘画也如参禅一样,从来不是偏执一边。
凡笔墨不能表达者,必另选工具,另觅材料,另创技法,另僻蹊径,是谓“是皆智得之也”,非一般人所能了解的。本书介绍了吹气拓印法、硬塑板拓石壁法、揉皱擦扫法以及硬塑板反画拓印法。这些新技法在作画实践中应运而生,经不断探索而逐渐形成。使用新工具、新材料,让山水画呈现出不同于以前的新风貌。 希望有志于中国山水画特效技法创新的当代画家,共同研究,互相鼓励。既然西方绘画能够开辟出那样多的道路,产生了如此多的形式,中国水墨画为何不可以发展出无数条的道路,无数种风格来呢?只要画家肯去耕耘,必能开辟出一条自己的路子,创新自己的技法,创造自己的风格,一个灿烂光辉的中国特效山水画未来,将指日可待。
《马泉写意仕女》中作者的写意仕女画结合西化技法力求新内容和新的时代气息,并把反应显示生活作为创作重点,做作写意历史人物画重诗情画意,画风潇洒、清新,线条流畅,别具一格。
达摩,又称菩提达摩。南天竺(印度)人,婆罗门种姓,自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为中国禅宗的始祖,是《洗髓经》、《易筋经》的撰写者。达摩被尊称为“达摩祖师”。达摩的“只履西归”、“立雪传经”、“断臂传经”、“衣钵真传”、“一苇渡江”等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佳话。达摩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创作题材之一。《传统人物画谱:达摩》画家运用各自的笔墨语言,或重笔墨造型,或重线条形式、或重写意传神,既自然地把握传统,又富于时代气息,理解了中国古典人物画的精神实质,创作出真正具有中国画灵魂的好作品,这些作品里奔流着浩如烟海的传统哲理与文艺理论,相信读者在观赏了这些人物作品之后,会得到启迪与借鉴。
马泉(瑔),字清源,1937年出生于山西省清徐县,1957年毕业于中央美院附中,为该校首届毕业生;1962年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同年在北京画院进修班学习传统人物、山水,两年后在院任专职画家。 马泉先生曾任北京工笔重彩画会秘书长、副会长,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画院人物画室主任,北京长鸿美术学校校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诗词学会顾问、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顾问、美国世界华人文化联合名誉会长、旧金山中国文化艺术研究院顾问,国家一级美术师。 马泉先生擅长中国人物画,尤擅画中国历史故事和大型革命历史题材,兼能山水、花卉、书法、篆刻,并对中国旧体诗词有较深的研究和造诣。马泉先生曾多次举办个人书画展,受邀参加全国省、市级以上画展三百余次并多次获奖;绘画作品曾在
罗远潜先生是一位擅长于绘制恢弘历史画卷的学者型画家。作者早年虽以版画名世,但凭借其对传统文化研究的一往深情,潜心转攻中国画后,无论工笔重彩大构,还是单纯线描小品,均展现出其得心应手的佳境。 本线描集选自画家近年来辛勤笔耕的心力之作。作品内容丰富,造型典雅,刻画精妙。每幅画结合画家创作的心得,附平实简洁的文字阐述。
中国画是古老而独特的视觉表现形式,学习中国画,并不仅仅是学习观察和表现对象的方法,而首先要掌握它的程式。就像学习戏剧等其他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一样,必须先学会唱腔,然后才能表现生活。学习中国画,首先要学会并掌握用笔墨表现对象的方法和能力。 为了配合和引导近年逐渐升温的青少年和老年朋友学习国画的热潮,我们组织编写了这套“朵云轩国画技法丛书”。此套丛书,选择了虎、鸡、鹤、牡丹、兰、竹等二十种青少年和老年朋友喜爱的动植物题材,分册编撰。每一对象,皆由善于表现这些题材的实力派画家具体入微地掩饰刻画对象的步骤,并举一反三,既由该对象引申至与之形态相近的两种其他动植物,如学画虎可以引申至学画狮与豹,学画牡丹可以引申至画芍药与芙蓉,又由该对象本身的形体基本结构引申到其他不同动态与姿态表现,
出北门六十里,芙蓉峰下,有山焉,连亘秀拔,溪环其足。志云:山产石如珉。又云:五花石坑,去寿山十里。长老云,宋时古有坑,官取造器,居民苦之,辇致巨石塞其坑,乃罢贡。至今春雨时,溪涧中数有流出,或得之于田父手中,磨作印石,温纯洃润。谢在杭布政常称之:品艾绿。卒叹其未见也。谢殁五十年,吾友陈越山赉粮采石山中,得其神品,始大著。去秋予江左归,好事家伐石于山者,凡三月矣,日数十夫,穴山穿涧,摧岸为谷,逵路之间,列肆置侩。耕夫牧儿成有贸贸之包,于是名流学士,怀瑾握瑜,穷日达旦,讲论辨识,锦囊玉案,横陈斋馆,接文采则增荣,共欣赏则无倦……——清?高兆《观石录》
《红楼梦》,本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小说之一,更是我国文学史上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空前的文学巨著。《红楼梦》结构奇伟,内容丰富,艺术精绝,她以现实主义的思想内容深刻地反映了18世纪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和这个时期的人们的精神面貌。她通过(贾、史、王、薛)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这一时期广阔的生活视野,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她蕴藏了一个时代的历史内容,是中国封建末世的一部百科全书。 本书以《红楼梦》为蓝本,以《红楼梦》中的人物为主,用一页一画的形式展现《红楼梦》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