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是件有趣味的事,常画甚至会上瘾。跑出去——从日常的惯性的生活里跑出去,从画室的积习里跑出去,跑到大自然里,忘掉平庸琐事,眼前的每根枝条、每座山峰都让人神往。 留在画面上的是些新鲜的痕迹,而不是既往成熟的套路,让每一笔都饱含着现场的风雨阳光,每一笔都无法重复。连同杂草、残枝,连同泥沼、污水、刺耳的噪声都留下痕迹,连同一路上的心情起落,也在画面上隐隐现现,出出入入。 相遇在风雨里,相遇在画面上,相遇留下了神秘的、无法预测的痕迹。这种写生是一种生活方式,自在的、兴味无穷的、让人能够上瘾的生活方式。
这本《水墨画(汉英对照)》由谢稚柳著,谢小珮译。水墨画,是祖国传统绘画所特有的形式,运用了单一的色彩来对真实的形象进行描绘,是特殊的创造。自从它的產生,曾引起了歷来学者们的特殊爱好,曾引起了歷来广大人民的特殊欣赏。因此,它的歷史虽较着色画为近,是着色画的分枝,却与着色画并驾齐驱,甚至形成了后来居上的情势。
《美术教学示范作品:工笔梅花画法》讲解了工笔梅花画法,画面尺幅大,易于临摹学习。本书收录了多套工笔梅花画法步骤,除了介绍梅花画法之外,还有岩石、禽鸟等配景,画面生动,寓意吉祥。本书除工笔红梅作品之外,还配有多幅白梅作品,高洁大气,均具有学习参考价值。
翎毛是禽鸟的统称,是花鸟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到宋代花鸟画必然会想到『写生』,『写生』是宋人花鸟画中的一个重要观念。众所周知,花鸟画是在唐代绘画写实技巧提高的基础上,才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到了宋代,花鸟画的写实技巧已全面成熟,审美追求已不仅仅再以『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为目标,而是开始对形神兼备的『生』,产生出了一种神圣而虔诚的感情。写『生』成了宋代花鸟画家孜孜以求的审美境界。缘于此,画家不但要『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而且要对描绘对象的形态、结构、色彩、习性及生存环境等有充分的理解和把握。于是,赵昌在『每晨朝露下时,绕栏槛谛玩』,手中调色为花卉写生,所作『花则含烟带雨,笑脸迎风』。而易元吉为了观察翎毛的自然生态状况,在其长沙居舍后凿池蓄水禽,『每穴窗伺其动静游息之态,以
玛利亚·路易莎·塔格瑞洛著,金黎晅译的《时尚巨匠很好品牌幕后的灵魂人物》中的作品传达了一种不仅富于美感同时具有社会性,甚至通常带有政治性的立场。如果服装是面料的历史、时光的纬线,正如记者杰伊·科克斯在1982年发表的一篇关于乔治·阿玛尼的文章中写的那样,设计师其实是他们身处时代的解读者,他们为T台带来了艺术、文化和异国情调,甚至是新科技。创意天才和梦想家们通过服装秀和作品传达了自身对世界的奇妙视野。因此,本书所记述的设计师的历史几乎是带有童话色彩的,一些故事转瞬即逝,但却如此有生命力以至于注定要载入史册;另一些故事本身已然是传奇。他们是女装裁缝、创造者,或者是如今所谓的设计师;他们是名副其实的艺术家、是大师、是注定要名垂千古的梦想践行者。
陈玉圃先生是当代山水画家。出版过多种画集,其所作山水笔墨松灵,古淡天然,画境清寂,冷冷然有禅意出缣素间。先生为人质朴、简淡冲和,倾心佛学近二十载,颇有心得。遂以禅融汇于画,近年所作山水小品,不事怪异,平中求奇,较之以往,更显得意境超逸。尤其先生即兴作诗,使诗情、画境、书意相得益彰。 相信读者观其画、品其书、味其诗,对先生画品、人品自当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中国绘画名品》为上海书画出版社继《中国书法名品》后的又一以中国美术史中经典作品为主体的系列丛书,本丛书选取了自魏晋至清末的经典绘画作品,以单幅作品、同画家的作品、同主题的作品、同题材的作品等为个体,预计出版100本。每本均由整幅拉页及分段赏析两部分组成,在分段赏析部分通过文字导读,将绘画中所呈现的情节、技法及绘画背后所蕴含的艺术、历史、文化涵意展现给读者。在行文上分为整图拉页、综述、作者介绍、辑封、作品简述、分段解析、递藏八个部分。本稿为《中国绘画名品》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此图为青绿山水长卷,设色鲜明,绘画艺术高超,为难得一见的北宋青绿山水巨制。又因为王希孟专享的存世作品,所以更加难得。
为方便广大读者欣赏和学习传统绘画技法,我们策划了《中国名画点击》丛书(第二辑),每册精选历代名家有代表性的作品若干件,局部放大,近于原寸,力求毫发毕见,再现原作神采。本册收入清代画家任薰的花卉作品,凡一件。
《武夷山水茶》是介绍武夷山风景和茶的作品集,共收图十二幅,武夷精华已尽在此。既体现其历史文献价值,同时也是为了更多人了解武夷山这一风景名胜、历史名城和武夷名茶。而于茶事方面,计有“御茶园故址”、“梯式茶园”及“名丛大红袍”三幅,合山水茶于一集,足为名山名茶寿。读者手此一篇,于赏鉴艺术作品之外,画里山水,当足供卧游;纸上名丛,将为香生齿颊欤。
《中国现当代名家画范:项维仁工笔人物》拟收录工笔画家项维仁先生,新近创作的工笔人物作品约40幅。内容有仕女、仙佛、道士等题材,画面人物造型准确、生动,惟妙惟肖,设色淡雅、富丽,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项维仁笔耕墨耘数十载,成就斐然。其作品先后五次入选全国美展,分别荣获二、三、一等奖并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这是一套系统介绍张仃艺术成就的画册集,精装大16开170页,由香港凤凰卫视总策划、美术评论家王鲁湘作序。本系列书收集了张仃在各个时期创作的漫画、装饰绘画、设计、水墨山水、速写等共计1600余件,其中《它山文存》卷,收集了张仃写于各个时期的美术文章97篇,可以看出一个美术教育家对中国“大美术”的长期思考。本卷为焦墨山水长卷。
《荣宝斋画谱125:梅竹部分》是先生后期所作的梅花、竹子,在董先生平生作品中,当然属于一小部分,但是海水一勺,可以知味,从这谱中探讨董先生的创作思想、创作方法、风格特点和自成一家的途径,相信,后学如能认真从中分析领会,对于自己的艺术必有很快很大的提高!
卢坤峰,当代画家,山东平邑人,一九三四年生,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毕业,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浙江美术家协会理事、浙江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美术学院教授、山东临沂画院名誉院长、中国艺术教育研究会理事、泰华艺术协会海外顾问等职。 卢先生早年多作工笔画,善写生,后专车水墨写意画,对中国历代文人画有精深的研究,继承和发扬了传统,创造了自己的清新高雅并有强烈个性的画风,平时所作以兰、竹和鸟类居多,曾创作粗毛竹巨幅,作为联合国大厦之重要装饰,名噪中外。 卢先生的作品有《卢坤峰画集》、久卢坤峰画选》、《卢坤峰兰竹谱》、《墨竹要述》、《卢坤峰墨兰说》、《林菸庐画谈》等大型画册和专著流传于世。因此得到外的教授、专家、学者和广大美术爱好者的推崇。
阳太阳,1909年生,广西桂林人,晚号山翁,又名阳雪坞。1929年考入上海美专西画系,与杨秋人、蔡若虹等同时受业于刘海粟、王济远、潘思同等。1931年改名阳太阳转学到上海艺术西画研究科,受业于王济远、陈抱一、陈之佛、关良、倪贻德等,毕业后在上海世界书局任美术编辑。 1935年秋东渡日本留学,入东京日本大学艺术研究科学习。抗战爆发后回国,一边从事美术教育,一边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后曾任广州艺专教授。1949年赴香港参加解放军活动。 1950年参加接收广东省艺专、广州市艺专工作,筹建华南文学院并任该院教授。1951年回桂林任广西艺专校长。1953年广西艺专撤销,赴武汉任中南美专副校长兼绘画系主任。1954年参加全国首届水彩画展,同年《漓江木排》、《武昌造船厂的建设》入选全国美展。 1957年与傅抱石、王临乙组成中国美术家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