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白描画稿系列对于工笔画爱好者是一套非常具有学习和借鉴的丛书,它每册一个主题,并且是一本纯粹的美术教学示范作品集,并且作品都是作者从写生稿件中精选,经过提炼和艺术加工后绘制成为白描稿。本书内容为作者所绘制的荷花金鱼扇面作品白描原大画稿12张,适合初学者直接过稿之用。书中还附有作者作者所绘制的彩色图片与线稿相对应,使美术爱好者可以了解作品所用的颜色,对中国画的学习者有很大的帮助。
扇形绘画因其特制的形式,构图方面有一些特殊的规律,成晨编绘的这本《轻轻松松学国画:扇形花鸟》中根据具体作品做了一些简单介绍。除花卉画法外,本书还讲解了六七种不同的小型鸟类的画法,有麻雀、白头翁、燕子、蓝雀等。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与兰花、竹子、菊花并称“花中四君子”。 历朝历代画梅名家更是不胜枚举。早在一千七八百年前的南朝,就有大画家张僧繇画过《咏梅图》;唐末腾昌袩,五代徐熙、黄筌都曾有梅花佳竹名世;宋代画梅名家辈出,徽宗皇帝本人即喜欢画梅,杨无咎曾是一代画梅宗师,所作梅花孤标雅、独具一格;元代王冕有“梅圣”之称;明清画梅大家更是层出不穷。 尽管画家如云,流派纷呈,但归结起来,写意梅花以其画法来分,其本有这么四种风格:一是勾勒着色,二是以色点染、三是以墨点画、四是圈白花头。在本书中,这四种流派的画汾分别予以详细介绍,并附有精彩范围。 画中之梅,多为开花之梅。梅开花时无叶,只有花与枝干两部分。梅以画枝干为最难,本书用了大量篇幅讲解枝干的用笔用墨,基本结构和相互穿插组合。只要
本书以大量的示范图例和详尽的文字说明讲解分析了草虫的国画技法。书中收录了大量的作品,供读者参考。本书内容全面,图文并茂,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及实用性可供广大美术爱好者阅读、学习、临摹。
本丛书作者分步骤地对中国画的基本技法进行了详细、具体、系统地介绍和讲解,所讲授的内容直观、实用、通俗易懂,初学者容易掌握。 本丛书共分《花卉卷》、《翎毛卷》、《山水卷》和《动物卷》四卷。是中国画初学者、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学生和老年大学学员不可或缺的教科书。
中国画是古老而独特的视觉表现形式,学习中国画,并不仅仅是学习观察和表现对象的方法,而首先要掌握它的程式。 本套丛书是为了配合和引导近年来逐渐升温的青少年和老年朋友学习国画的热潮所编写的。书中收录了青少年和老年朋友喜爱的动植物题材,每一对象,皆由善于表现这些题材的实力派画家具体入微地演示刻画对象的步骤,并举一反三,既由该对象引申至与之形态相近的两种其他动植物,又由该对象本身的形体基本结构引申到其不同的动态与姿态表现。书中还配有历史上善于表现此类题材的名家作品的欣赏,力求以有限的篇幅为读者呈现化的信息量。 本分册演示的是表现孔雀的基本技法,并举一反三地介绍了锦鸡和雉鸡的技法。
本书为“跟名家学技法”丛书之一,所展示的是山东省八届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省分会会员、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山东省女书画家协会副秘书长、研究馆员、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羲之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齐鲁书画研究院副院长王启桓艺术旅途中偶遇的风景,她艺术生活里的零碎片段,她艺术精品里的一组小画儿,细腻,生动,丰富。随着艺术名家的笔触你可以欣赏到牡丹的千姿百态,领略写意画的画理、风情……
本套“丹青锦囊”是从中国历代传世经典绘画中择精拔粹,分为人物篇、花鸟篇、山水篇,人物篇包括高士、仕女、仙僧道释;花鸟篇分为禽鸟、畜兽、草虫、梅·菊、兰·竹、荷花·牡丹、杂花、蔬果;山水篇分为山石·林木、舟桥·云水、衣冠杖履、楼阁亭榭。按朝代进行整理编排,撷取局部细节,重点突出地展示给所有中国画爱好者,以方便画家、研习者在创作或鉴赏研究时,不仅能看清细节之形象,也可参考古人的表现方法。《丹青锦囊(花鸟篇蔬果)》(作者陈宁、李丰原)是其中一册,不仅是资料的汇集,而且还是案边创作鉴赏研究的参考资料。
在中国传统的造型艺术中,花鸟是最早被表现的对象,花鸟画是中国画的传统画科之一,按照中国画的传统分类,除花卉竹木、翎毛飞禽外,像蔬果、草虫、鱼虾水族,甚至牲畜走兽等也被划为花鸟画的范围,成为其支科。作为造型艺术的花鸟画,它反映了中国人的自然观和审美观,即中国画中的花鸟形象,与西方绘画中描绘花鸟的静物画有着本质的不同。 周先云编著的《中国画学谱·花鸟卷-鸟》收录了多幅鸟画作品。是一本学习和了解中国花鸟画的普及读物。供中国花鸟画爱好者和国画初学者了解绘画步骤与表现方法,掌握最基本的绘画技能。
《中国画线描:百荷画谱》由金建成编写。此书是中国画线描中百荷画谱、百虎画谱、百花画谱、百禽画谱、百鱼画谱、百兽画谱、百石画谱、百树画谱、《西游记》人物百图的其中一幅,具有很高的价值。
“平常花草——姚震西中国画作品展”共展出广西青年画家姚震西近3年创作的中国画作品60余幅,这些作品大多表现的是广西这块土地上生长的平平常常随处可见的花草,画家个人的性情与审美特色在这些平常花草中得以充分展现。本书收录了这次展览的作品。
近现代,由于西洋造型手法的传入,一些画家在临摹传统的基础上到生活中写生,选取素材进行创作,使花鸟画能直接反映生活。这种花鸟画既有传统,又有生活味,开创了花乌画的新领域。 《老年大学统编教材:写意花鸟画教程》是在我们多年来老年大学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老年人学习写意花鸟画的特点编写的。教材力求知识系统全面,技法讲解详细,内容由浅入深。题材的选择尽量较全面地照顾到花鸟画的各个方面,对常见的重要的花鸟画题材尽量做到分步骤讲解.对其他花鸟画题材则讲求概括简练。在范画的选择上,我们采取编者绘画与经典名画相结合的方法,力求高标准、严要求。在教材的佳作欣赏部分r我们选取了历代有代表性的花鸟画作品数十幅,使大家能对写意花乌画的技法演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为大家提供一个清楚的临摹范本。
丛书共3册,分别以“蔬果”“花鸟”“动物”为主题,精选了少儿喜爱的绘画题材,结合一线教师陈夏露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帮助少儿国画入门。每本共十四个课例,配有导入语,清晰的步骤及讲解,精彩范画和“一问一答”环节,还有免费的视频课程,扫码即可观看。 本丛书既是少儿自主学习的范本,也可作为教师的实用参考资料。
鸟类作为和人类关系密切的良友,广泛栖息于世界各地,历来被各国画家、工艺美术家当作描绘的对象。作为我国民族传统的绘画鸟画,在世界坛上独树一帜。历代的花鸟家强调研究生活,重视对禽鸟的细致观察和写生,因而他们描绘的禽鸟能够达到形神兼备,呼之欲出的地步。 本鸟谱是作者多年来,多次深入一些自然保护区、风景区、各地动物园及自己历年来饲养过的部分禽鸟所作的写生稿;同时参考外有关禽鸟的图片资料,整理编绘而成。收入本书共28目132科800多种鸟类。基本上概括了大多数鸟类,同时对世界各地著名鸟类,也适当收入以资参考。
自古以来,作为“四君子”之一的兰花深受中国文人的倾慕。它生于深山幽谷,有“王者香”之称的馥郁清芬,加上其纯洁高雅的形象,成为坚贞不渝、不慕荣华的君子美德的化身,也是画家书写描绘的恒定题材。
《白描花卉写生100例(十招画室)》描述了花卉市场的基本知识,内容丰富,值得借鉴。
莫晓松是我国工笔花鸟画坛近年来涌现出来的青年画家之一。他天资聪慧、颇具灵气,对中国工笔花鸟画偏爱由衷。 这位来自大西北的青年画家,在其父、工笔画家莫建成的影响下,在研究中国五千年文化宝库中的彩陶文化、瑰丽辉煌的敦煌壁画、唐宋以来的传统绘画过程中,逐渐确立了自己的艺术道路。欣赏莫晓松的画,总给人留下充分的空间以遐思,画家那颗崇善、尚美的心也就不知不觉地移入的心灵,发人深思。从他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他平和、真诚的创作心态,以及那娴熟的传统笔墨技巧和丰富的色彩知识。他的善于根据不同的感受营造或清新、或青穆、或深邃的画面,让人们在种种迷人的诗情画意中领略美的底蕴,引发人们对大自然的爱,陶冶人们的情操。
本书为“跟名家学技法”丛书之一,所展示的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副院长,山东壁画艺术研究院常务理事李龙潭艺术旅途中偶遇的风景,他艺术生活里的零碎片段,他艺术精品里的一组小画儿,细腻,生动,丰富。随着艺术名家的笔触你可以欣赏到紫藤的千姿百态,领略写意画的画理、风情……
齐白石的绘画艺术,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与时代特征。他把民间美术的审美情趣大胆融入文人画传统画法中,创出一代新风。其风雄宏博大、健康清新、生机勃发,具阳刚之美。其作品诗、书、画、印有机结合,交相辉映,具有的艺术形式。宋人米芾说:“心匠自得为高。”齐白石的绘画,能以其独特的形式,尽情抒发其诗人般的醇情与童心,无论是人物、山水、花鸟、草虫,皆风格独具,而花鸟草虫更具特色。他的画寓巧于拙,能熟外求生,以书意入画,笔墨酣畅。常以单纯浓丽的设色与深重的墨色相映衬,墨块与极具功力韵致的线结合,浓淡干湿巧施,意味醇厚,富金石气,其所画荷花、茨菰、紫藤等皆体现这些特点。 本书收录的其草虫画作。每幅花作均附简单介绍,内容包括:长宽度、款识、作花年份、纸本设色、装裱形式等。
这本书循序渐进地读者学习传统基础国画技法,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延伸各种技法。为初级、中级国画爱好者提供自学教程和临摹素材。编辑体例: 1、概述这一绘画题材的传统发展源流,配经典古代作品解析。 2、讲解基础笔墨技法,演练入门技要。(造型结构、基础技法步骤) 3、解析示范12节范画详细步骤。 4、创作范例若干幅。
历代画兰名家很多,宋代有赵孟坚、郑思肖,元代有李衍、雪窗、赵雍,明代有文徵明、陈白阳,清代有朱耷、金农、石涛、郑板桥、吴昌硕等。他们的风格各异,有笔法飘逸者,有意笔草草者,还有以金石入画、笔法老辣者。他们的画对后人影响很大,成为人们临习兰的范本。 画兰首先要了解兰的结构以及学习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开始可以先从临摹入手,以掌握其结构,领悟其笔法。从一片叶子、一朵花开始练习,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并且要善于吸取众多名家优良的画兰技法,理解“古为今用”的含义,这样长期坚持,定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虎被称为百兽之王,是威武、力量的象征。虎是一种体魄强健、形态优美、目光犀利的大型猫科动物。 历代以画虎闻名于世或相传画过虎的名家有魏晋大画家张僧繇,唐代大画家吴道子、李渐,可惜无作品传世。五代石恪的《二祖图》中虎的造型古拙,用笔豪放概括。宋代包鼎父子均以画虎著称于世,元代包寀、周耕云也是一代画虎名家,明代赵廉、戴进、商喜等亦为画虎能手,而清代的丘天民、席文卿画虎轶事也见诸于传闻。 古人画虎因很难经常接触和观察到活生生的真虎,因而对动物的解剖结构难以充分认识,缺乏西画具象造型的科学造型法则,虎画姿态缺少变化,生态生硬,故难免形走而神失。近代和现代的许多画虎名家在造型和技法上都大大地了前人,这与时代的发展是分不开的,画家能有机会直接接触观察到真虎,为虎写真,因此笔底之虎造型生
张世简先生1926年1月出生于浙江省浦江县礼张村,这是一个有画家之乡美称的村子,叔父是中国著名的水墨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张振铎先生(1908-1989)堂兄张书旂教授(1901957)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花鸟画大师。在大学求学时,又得到了潘天寿、傅抱石、黄宾虹、黄君璧诸大师的指导。《写意花鸟画法》是张世简先生对于写意花鸟画的技法简介。
《工笔画白描教学示范:玉兰画稿》的画稿注重笔墨内涵,在线条的勾勒和运用上有作者自己的理解及表现方法,笔墨深度和空间深度同时得到较好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