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名家大范本》选取人们喜闻乐见、易于上手的题材,由专业画家精心编写,每种书均有详尽的笔墨分析、步骤分解、作品示范和名家经典范例,并在范例中讲解了国画构图的要点,本套书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使读者能便捷地掌握最基本的造型艺术法则和常见的艺术表现技巧,进而举一反三,进行独立创作。这本《国画名家大范本(牡丹篇)》为其中一册,由赏竹所著,主要介绍牡丹的绘画技法。
康宁(四康)1938年生。少时学写意花鸟,出手不凡,就学于北京工美,注重写生,功底深厚,细致工润。后又受苦禅大师无私的亲炙十多年,勤而习之,多年如一日,得苦老真传。他的大写意画,赋形简洁精炼,用笔沉郁痛快,酣畅淋漓,大气磅礴,墨色浑厚多变。除了向苦禅大师学习之外,他还上溯至文人画之源的陈白阳、徐青藤、八大等明清大师作品,兼取众家之长合一炉而冶之。 近年来,他继承苦禅大师的画风,但“师其意而不师其迹”,由题材、笔墨及表现手法上,不断地探索开拓,逐渐形成自家的形神兼备的风格面貌。他笔下的白鸭丰腴肥硕十分可爱,雄鸡则昂扬挺俊,有强烈活力。荷花厚重而笔法灵活多变,画鱼用笔简古,形态生动,堪称一绝。偶然设色作牡丹,秀雅高古,冷艳雍容,似乎画出花朵的水分生命和神韵来。这是古今画师所难,而他竟举重
鹰,叱咤风云、雄飞万里、神勇无畏、如雷似电、摩天绝海,在凄风严霜中翱翔,迎着曙光腾搏,真可谓雄威盖世。 我爱鹰,爱其博大胸怀,爱其雄魄与胆略,爱其气势与英姿,爱其力量与精神,这些足以使我对鹰产生冲动、产生情感。我画鹰,画其粗犷与雄风。鹰即我,我即鹰。 通过几年的不断探索和理论的学习研究,我在作品的个性、气势等方面有所突破,但是要真正达到一种高品位的审美艺术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这本书中介绍的一些作品是我近年来研究画鹰的一段小结,或许能给学画鹰的朋友以借鉴,希望朋友们多提建议共同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鹰的题材作品。
本书是在总结作者曹国鉴五十余年写意花鸟画艺术实践和二十年老年大学教学经验基础上编写出的。本套丛书内容详实,尤其侧重于基础技法的讲解,在笔法、墨法、色法、水法及构图方面论述充实,文字与图解相对照便于初学者自学。本书为《老年国画大学堂·写意花鸟画技法》之《松柏》分册。全书切中老年人学画心理,总结老年人学画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融入到具体技法讲解中,使本书更具实用价值。
中国花鸟画的写实风格以宋徽宗为始,至宋末元初的赵子昂结束。自元以后,写实风渐弱,写意风盛行。写意使中国画的表现形式更加纯粹,同时,也带来了它的弊病——过于潦草。所以,至今写意画的精品并不多。
玛利亚·路易莎·塔格瑞洛著,金黎晅译的《时尚巨匠很好品牌幕后的灵魂人物》中的作品传达了一种不仅富于美感同时具有社会性,甚至通常带有政治性的立场。如果服装是面料的历史、时光的纬线,正如记者杰伊·科克斯在1982年发表的一篇关于乔治·阿玛尼的文章中写的那样,设计师其实是他们身处时代的解读者,他们为T台带来了艺术、文化和异国情调,甚至是新科技。创意天才和梦想家们通过服装秀和作品传达了自身对世界的奇妙视野。因此,本书所记述的设计师的历史几乎是带有童话色彩的,一些故事转瞬即逝,但却如此有生命力以至于注定要载入史册;另一些故事本身已然是传奇。他们是女装裁缝、创造者,或者是如今所谓的设计师;他们是名副其实的艺术家、是大师、是注定要名垂千古的梦想践行者。
《于非闇工笔花鸟画论》讲工笔花鸟画法、中国 画颜色等,传统功力深厚, 画法精到,大处着眼,小中见大,深入浅出,文笔通 俗易懂。 本书荟萃了于非闇先生的经典著述,搜集了他大 量的 精品画作,汇编成册,以供读者学习借鉴之用,是一 本高水准的中国国画类读本。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之一的中国画深受大家喜爱,本书即为广大花鸟画爱好者及高校绘画专业的读者编写而成。 内容包括了花鸟画领域的大多数题材类别,并辅以步骤、图例。作者基于高校20多年的中国花鸟画教学,力求简洁生动地将花鸟画的各种表现对象的造型规律、造型特点以及笔墨技法介绍给读者,使之可以直观地学习花鸟画,通过临摹、练习提高绘画水平。本书后一部分的创作范例作品亦可作为读者的创作参考启发作用。
本书是“无师自通学国画”系列中的一本。全书共分为7章,由浅入深地教你如何轻松掌握国画中牡丹的各种绘制技巧。书中首先介绍了写意画的基础知识,包括常用工具、如何用笔、调墨和调色的技法;然后分别介绍了牡丹的花头、枝干、叶子和花枝叶组合的画法;接着介绍了牡丹与配景的绘制技法;后通过创作的方式让读者加以练习,提升读者的绘画能力。本书是一本国画自学教程,即使没有绘画基础,本书也能让你成长为国画高手!本书内容丰富,语言通俗易懂,实用性强,适合喜欢画牡丹的读者、国画培训班、爱好国画的初、中级读者,同时也可作为各地老年大学的实用教材。
《笔墨丹青100诀》五卷,由王传贺撰绘,将学画门径、具体画法以歌诀形式呈现给读者,书中重点是以技法歌诀配合分步课稿,学画的朋友可以念一句画一笔,歌诀念完,在你的笔下便展现出自己的幅完整作品。只花很短时间便掌握了一种题材的画法,如此学画。同时,在每一绘画题材下,提供了包括横式、竖式、斗方、扇面多种幅式的“构图参考”,以及详细讲解此题材代表性名家画法特点的“名家画风”,出自不同名家、反映多种风格的“同题画范”,如此点面结合,学画的朋友可由此书而顺利完成“入门一鉴赏一提高”的过程。 本册为第二卷《花卉》,介绍了39种花卉的写意画法。
选择花鸟画中的走兽画科作为艺术表现的研究课题,在当今画坛应不在多数,主要原因出在动物的造型以及动物的内在结构比较复杂上,加之人与动物之间的沟通,较之于人与人之间,人与花卉、鸟虫之间,人与山水之间要困难得多。即便如此,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表现动物的高手还是非常多的。他们大多以牛、马为主要对象,这主要体现在人和牛、马之间的亲和、友善关系,体现在人通过描写马的脚力展现了一个速度的美感和牛的任劳任怨的精神状态上,然而真正涉及虎、豹、豺、狼的题材表现还是不多见的。 如果说让动物画中的生灵承载人性的思维,那么落实到笔墨技法、语言形式上就必然触及绘画的实际问题,因而寻找一条能够深入堂奥的途径是极为重要的。王申勇用自己实际操练的心得,开启这一扇属于他自己,同时也属于后来者的大门,让更多的人能
卢坤峰,当代画家,山东平邑人,一九三四年生,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毕业,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浙江美术家协会理事、浙江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美术学院教授、山东临沂画院名誉院长、中国艺术教育研究会理事、泰华艺术协会海外顾问等职。 卢先生早年多作工笔画,善写生,后专车水墨写意画,对中国历代文人画有精深的研究,继承和发扬了传统,创造了自己的清新高雅并有强烈个性的画风,平时所作以兰、竹和鸟类居多,曾创作粗毛竹巨幅,作为联合国大厦之重要装饰,名噪中外。 卢先生的作品有《卢坤峰画集》、久卢坤峰画选》、《卢坤峰兰竹谱》、《墨竹要述》、《卢坤峰墨兰说》、《林菸庐画谈》等大型画册和专著流传于世。因此得到外的教授、专家、学者和广大美术爱好者的推崇。
本书是“无师自通学国画”系列中的一本。全书共分为7章,由浅入深地教你如何轻松掌握国画中牡丹的各种绘制技巧。书中首先介绍了写意画的基础知识,包括常用工具、如何用笔、调墨和调色的技法;然后分别介绍了牡丹的花头、枝干、叶子和花枝叶组合的画法;接着介绍了牡丹与配景的绘制技法;后通过创作的方式让读者加以练习,提升读者的绘画能力。本书是一本国画自学教程,即使没有绘画基础,本书也能让你成长为国画高手!本书内容丰富,语言通俗易懂,实用性强,适合喜欢画牡丹的读者、国画培训班、爱好国画的初、中级读者,同时也可作为各地老年大学的实用教材。
兰,多年生草本植物,常绿。赏兰是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早在《易经》里便有“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之语。历代的文人墨客不厌其烦地争相吟咏赞美兰花,不仅仅是指兰花形态幽雅,更是它的芬芳清幽。 写意画中,画兰都大都喜用水墨为之,盖水墨有素洁雅致之美感,殊不知用色得法更别具一番风韵,作画似不必囿于一体。一张好的兰花作品,其实比自然界兰花更美,特别是经过高手落笔处理的叶子,更是飘拂秀雅,翩翩有神。让我们共同努力将兰花画得更加超凡脱俗,幽香久远。 本书为“中国画临习速成”之兰,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其技法多样,曾以描写手法的精工或奔放。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寓兴、写意为归依的传统,重视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甚
郭怡孮的作品融深厚的传统功力学养和现代审美情趣为一体,在内容与形式两方面都有新探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花鸟画理论上画家见解独特,相继提出“大花鸟精神”、“你的野草是我的花园”、“重彩写意”、“技法重组”等主张。
花鸟画是中国画里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自中唐独立成科以来,经过历代无数画家不断创新和完善逐渐成为中国画里范围最广、技法最丰富的画科。花卉、翎毛、鱼虫、走兽、奇石、古董都包括在花鸟画的范畴中。表现手法有工笔、小写意、大写意等琳琅满目,各种风格、各种流派数不胜数。历代画家创作了无数精妙的作品给后人留下了一笔极其珍贵的遗产。 学习中国画有两大难点:一是老师难找,二是缺少范本。过去老师授徒极少有系统的传授,即使是入室弟子也不例外。出于种种原因老师之绝技不轻易示人,仅能常规地看看老师动笔、听听老师说画,主要还是学生自学,因此好的范本就十分重要。中国画的学习方法主要是临摹,一本《芥子园画谱》就影响过不少画家。在学习了中国画技法后,观察、写生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从大自然处不断学习才能
郭怡孮的作品融深厚的传统功力学养和现代审美情趣为一体,在内容与形式两方面都有新探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花鸟画理论上画家见解独特,相继提出“大花鸟精神”、“你的野草是我的花园”、“重彩写意”、“技法重组”等主张。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之一的中国画深受大家喜爱,本书即为广大花鸟画爱好者及高校绘画专业的读者编写而成。 内容包括了花鸟画领域的大多数题材类别,并辅以步骤、图例。作者基于高校20多年的中国花鸟画教学,力求简洁生动地将花鸟画的各种表现对象的造型规律、造型特点以及笔墨技法介绍给读者,使之可以直观地学习花鸟画,通过临摹、练习提高绘画水平。本书后一部分的创作范例作品亦可作为读者的创作参考启发作用。
日本美术理论家、美术史学家、哲学家矢代幸雄(1890-1975),在研究中国和日本有关水墨画时提出了“墨法、禅境、心境”的概念,对中国明、清、近现代不同时期水墨写意花鸟画“墨法的突破”或“禅境的融入”以及“佛学”影响作了翔实的论述,并在理论上和绘画图式的实践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梳理。受其启发,本文拟就此展开讨论。
梅花凌风傲雪,先春而发的高尚品性,是我们中华民族坚强不屈伟大精神的象征,也是历代画家经常采用和人们喜闻乐见的绘画题材。梅与兰、竹、菊通常被称为一四君子」,是中国花鸟画基本功训练的重要内容:凡是修养较高的花鸟画家,几乎没有不擅长梅兰竹菊这一传统题材的。宋元以来,「四君子一这一绘画题材非常盛行,相当受人欢迎:清初王概等编辑的《芥子园画传》就有梅谱,梅作为初学花鸟画入门的向导,至今仍具有积极而广泛的意义与影响。但是,由于当时印刷条件的局限,还不能体现历代名家丰富精湛的技法内容,我们编印这套画谱,就是想弥补这方面技法的缺憾。 历代画梅名手众多,诸如宋代扬无咎、马麟、岩叟,元代王冕,明代陈洪绶、陈录,清代金农,近代潘天寿等名家。扬无咎画梅,清疏简远,颇有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
这本画谱无论是在体例上还是在传统的把握上,都充分吸收了传统画谱的长处,同时又力求通过现代印刷手段将中国画的笔情墨趣及内在精神风貌彰显出来,注重画理画法的直观性、实用性,希冀于初习画者。 本画谱的主绘者是当代津门画派的代表人物霍春阳教授,他以其重视笔墨美,强调抒情性的小写意花鸟画艺术名重画坛。他笔下的梅兰竹菊绰约多姿,超乎自然之美,传递着清新、纯静、洒脱、高雅之风貌。另一绘者王冠惠先生师从霍春阳多年,深得老师的真传,大有“青出于蓝胜于蓝”之势。他俩珠联璧合、巧思精构的这本画谱,幅幅都能使观者感受到他们造型的至美、表意的至善、用情的至真。应该说,这是一本品位高、意境深,笔墨精的好画谱,既可用于入门,亦可用于欣赏研究,是习画者不可多得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