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编选了甘肃省从先秦至历代善书者的信息,共收录甘肃书家1705人,甘肃省外书家411人,均为史志上有所记载的人物。作者有感于甘肃书家资料不完整的情况,除了将史志有传记的书家生平经历以及对甘肃省书法文化的贡献收录在内外,还查阅大量书籍囊括书吏、文书抄手以及书丹者等特殊群体。同时对于历代宦游陇上的名家所留下的墨迹、碑刻、墓志等都给予了重要的篇幅。可以说本书是首次全面地搜集、整理甘肃书家的文献资料。
《书法布白图例》提供一套适合中老年人学书法的行之有效的速成方法。中老年人学书法,大多只是兴趣爱好,为了找到更多生活的乐趣。本书稿行文浅显流畅,图例活泼优美,从中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出发,注重学习过程中自信、兴趣和愉悦感的培养,符合教育心理规律。
王羲之的珍贵书论《笔势论十二章》,从用笔开始,论及笔势、结字、布白等,内容广泛而系统。遗憾的是原作久已失传,现今无法见到。魏秋芳的满庭芳书艺斋,广泛收集王羲之的传世楷书碑帖墨迹,集腋成裘,集字成篇,创造性地集成了这部,魏秋芳主编的《满庭芳集王羲之笔势论》全文,并编排了与之相对应的白话释文,实为难能可贵。《满庭芳集王羲之笔势论》不仅是初学者的难得教材,对造诣较深的书家也有较高的参考、交流、收藏价值。
本书共收入有论书资料之笔记112种。
中国书法有那么长的历史,遥远而幽深;有那么多的书法家,摈古竞今,卓烁异彩;还有那么多的书法作品,汗牛马而充栋宇,诸体兼备,四时异景。书法史、书法家、书法作品,以时间为序,由远而近,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成为后人寻绎、效法、欣赏的不尽源泉。 书法家是靠书法作品存活于世的。那些因时日久远已经没能留下作品的书法家,现在提起来,已经是模糊一团毫无感性可言了。那些留存了作品的书法家,却在后人的累代阅读欣赏中越发直观、感性,作品使人清晰,如同复活于今日。像李白有《上阳台帖》、杜牧有《张好好诗》,虽然一件存世,也因此让后人鲜明地储存在记忆中。由此可见,书法作品是不可或缺的,作品反映了一个人的审美走向,见证了审美观的发展和转变。在一个留有各个时期作品的书法家面前,像颜真卿、米芾、赵孟(兆
本书共收入有论书资料之笔记112种。
中国古代书法理论浩如烟海,本书从历代论书名篇中节选了300多段有针对性的文字,重新整编、归类、翻译、注释、索引,并辅以200余幅图例对照,力求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并能够在书法理论上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并进一步指导书法实践,使广大书法艺术爱好者、高校师生能从古代书法理论的宝库中获益。
《宣和书谱》是中国北宋徽宗宣和年间由官方主持编撰的宫廷所藏书法作品的著录著作。全书20卷,著录宣和时御府所藏历代法书墨迹,包括197人的1344件作品,按帝王及书体分类设卷 。每种书体前有叙论,述及各种书体的渊源和发展,依次为书法家小传、评论,最后列御府所藏作品目录。体例精善,评论精审,资料丰富。 这是一部法书著录著作,凡二十卷,著录宋徽宗时御府所藏书迹。其中历代帝王书一卷,正书四卷,行书六卷,草书八卷,八分书一卷。自篆书以下各有叙论,阐述各书种的源流及其变革,论说所录书家的标准和道理所在;终以制诏、诰命、补牒附录。各卷有分目,人各一传,共立传一百九十七名书家;次为御府所藏法帖,凡一千二百四十馀件,立目不录文。
《杨永法楷 》是作者在《古文观止》中精心挑选二十二篇大多为近当代教课书所选用的名篇,通过书法作品的形式予以表现,唯希望更多书法爱好者在研习书法的同时,还能领略到这些短小精悍,文辞优美,代表各朝文采风格与变迁、思想与文学之精华的美文
宋代到仁宗庆历以下,一批各具特色的书家相继出现,最有名的有“苏、黄、米、蔡”家。这里“蔡”是谁,至今说法不一。或说是蔡襄,襄当然是大家,书法成就是很高的。欧阳修在其《试笔》中谈到,自苏子美死后,“君谟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足见他的书法非同寻常。然若是他,“蔡”当排在苏轼前。或说是蔡京。
《吴大潋篆书论语》是吴大潋先生平生最得意之作,稀世罕见。此篇篆书笔法稳健,字体刚毅平实,格调古典,书法优美,是名家篆书中的典范之作。而《论语》又是我国人民家喻户晓的一部经典国学著作,在国外,亦有广泛的影响。为了方便广大读者阅读欣赏,我们对吴大潋先生的篆书作了释文,便于读者体会《论语》原著所阐述的思想。这样,读者在欣赏吴大潋先生精妙绝伦书法的同时,又能够系统地学习《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