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流传极广的佛经。 近代佛教高僧弘一法师(李叔同)晚年病中之作。 字体修长,结字寒简,气质朴拙。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楹联又称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它文辞精炼,对仗严谨,内容相连、音节和谐、平仄协调,读来铿锵上口;而在视觉形态上和书法艺术紧密结合,其书诸体皆备,章法布局上下相通,左右呼应,历史悠长久远。早在诗经、楚辞中,就有许多含有对偶因素的句子,到后来汉赋、骈文,更是修短取匀,奇偶相配。唐代律诗的兴起,其颔联颈联都有不少上佳的联句。到五代,据《宋史·世家·西蜀孟是》载:后蜀之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提桃符置寝门左右。”桃符便逐渐流行起来,直到宋代,仍被称为“桃符”,到明代初年,才开始产生春联一词。今天存世的楹联书法作品早上限仅到明代后期。到了清代,书联之风渐兴。早期书体尚为明代遗风,至康熙朝因皇帝喜好董其昌书法,董氏行云流水般的书体美感,带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学董遂成时代风尚;到乾
这是一本由书画家、书法教授写给普通读者的书法欣赏入门书。书中没有晦涩的理论,我们大可以一颗顽童的心在笔墨纸砚之间旅行。字体与文化有什么关系?什么是中国纸的“人情味”?中国书法如何影响了西方艺术家?初学者应该注意什么?在哪里能亲眼看到的书法真迹?……作者李萧锟用他轻快而不失典雅的笔调,为你解读中国书法的妙处。 这本书分为三部分:先是“历史篇”,它带我们从一篇甲骨追溯书法艺术的源头,重访的书法作品,快速理清几千年的书法史;其后是“运用篇”,谈谈文房四宝、手腕的运用、书写的“韵律”,切中要害地点拨初学者入门与进阶;然后是“旅游篇”,介绍各地的书法名胜,带我们前往名山大川,近距离欣赏书法真迹。 《中国书法之旅》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带你徜徉于书法的灵动、秀逸、端庄与豪迈,用美的甘泉涤
《卢定山古诗册页》主要内容包括:苏轼诗题西林壁、朱熹诗观书有感、王安石诗登飞来峰、杨万里诗小池、岳飞诗池州翠微亭、雷震诗村晚、张拭诗立春偶成、王冕诗墨梅、郑板桥题竹石图诗、黄巢诗题菊花、唐无名氏诗金缕衣、苏轼诗海棠、朱熹诗一首等。
本书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沈国麟先生的书法随笔专著。旨在通过分析中国书法的笔墨、结构、章法等要素,向读者揭示蕴含在中国书法中的美。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从提按、方圆、快慢、平奇、疏密、
八大山人书《千字文》是一件中国书法史上的精品,它笔法内敛,字形奇特,字法具有鲜明的特征,直接影响了后来弘一法师的书法面貌。本书作者释悟才研究八大山人书法多年,发表多篇论文和著作,这本《八大山人书千字文字法解析》详细从笔画的字形特征以及单字外形的几何形特征入手,深入总结八大山人书《千字文》的字法规律。同时,由于八大山人书《千字文》原作有所缺失,作者采用集字法加以补全,这是一个重要的学术贡献。
《李建军篆书中国美文》精选中国古代美文如《出师表》《洛神赋》《兰亭集序》《桃花源记》《滕王阁序》《赤壁赋》等三十余篇,以苍劲、典雅的篆书书法书就,集文学之美与书法之美于一体,带给读者文学和书法的双重文化陶冶。
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王羲之七岁那年,拜女书法家卫铄为师学习书法。王羲之临摹卫书一直到十二岁,虽已不错,但自己却总是觉得不满意。因常听老师讲历代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使他对东汉「草圣」张芝的书法产生了钦羡之情,并决心以张芝的「临池」故事来激励自己。为了练好书法,他每到一个地方,总是跋山涉水四下钤拓历代碑刻,积累了大量的书法资料。他在书房内,院子里,大门边甚至厕所的外面,都摆着凳子,安放好笔,墨,纸,砚,每想到一个结构好的字,就马上写到纸上。他在练字时,又
八大山人书《千字文》是一件中国书法史上的精品,它笔法内敛,字形奇特,字法具有鲜明的特征,直接影响了后来弘一法师的书法面貌。本书作者释悟才研究八大山人书法多年,发表多篇论文和著作,这本《八大山人书千字文字法解析》详细从笔画的字形特征以及单字外形的几何形特征入手,深入总结八大山人书《千字文》的字法规律。同时,由于八大山人书《千字文》原作有所缺失,作者采用集字法加以补全,这是一个重要的学术贡献。
吴昌硕《西泠印社记》,记述了西冷印社筹建的经过,吴昌硕撰文并书写。《吴昌硕<西泠印社记>好看的字》于篆书中融入隶书、楷书甚至是行草书的书法元素,笔画婉转流畅,骨力雄强而坚韧,筋肉丰满而天然,结体稳健凝重而不失生动。颇值得欣赏玩味。
临帖习字,首要是选择清晰上佳版本,其次要察之精微方能临写到位。传统字帖限于篇幅,即使有所放大,纤毫细微处也难观察细致,习书者为求精到,往往自行用复印机放大多倍再行临习。本丛帖选择经典碑帖中的善本清晰者(以墨迹本为主),将原帖逐字放大置于原帖后,细微笔触无一不历历在目。放大之后,细致笔触毫发毕现,用笔方法清晰显现,字势神逸飞动,传统书法万千的艺术感染力动人心魄。 此外,多倍放大书法作品已经是当代书法研究,特别是书法版本研究和真伪鉴别的一种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