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帖》,书圣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此帖是小草书体的代表作,章法具有典型意义,风格冲和典雅,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绝无一般草书狂怪怒张之习,字里行间透出一种中正平和的气象。全帖行行分明,但左右之间字势相顾;字与字之间偶有牵带,但以断为主,形断神续,行气贯通;字形大小、疏密错落有致,真所谓“烟霞霹结,状若断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含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外标冲融而内含清刚,简洁练达而动静得宜。《十七帖》原迹早已只字无存,仅有刻本及几件唐人临摹本单帖留存于世,其中以姜宸英本最为知名,被誉为“天下甲冠”。本书选用的版本是藏于日京都国立博物馆的宋拓本,人称上野本,原为清康熙年间姜宸英所藏。这件佳拓影响深远,专享不足之处是缺少九行,并略残字
书法目前,继王羲之后,颜真卿是另一位影响巨大的书家。颜真卿出生于一个重视书法传习的文化世家。其五代祖颜之推著有《颜氏家训》,伯父颜元孙有《干禄字书》传世。父亲颜惟贞自小寄养在舅父殷仲容家,学习殷氏笔法。颜真卿少时即秉承家学,据传缺乏纸笔时,用黄土扫墙习书。他擅长正书、草书,笔力遒婉。颜真卿传世的书迹约有七十多种,为世所重的有楷书《多宝塔碑》、《东方画朔》、《颜勤礼碑》、《大字麻姑仙坛记》、《大唐中兴颂》、《颜家庙碑》等,以及行草书《祭侄文稿》《祭伯父文稿》《争座位帖》等。其中《多宝塔碑》书于唐天宝十一年(二),颜真卿时年四十四岁,是颜真卿早期楷书范本。《多宝塔碑》碑文记述了楚金禅师修建千福寺多宝塔的前后经过,以及其间出现的种种灵应和神奇迹象。该碑共三十四行,每行六十六字,全
《张猛龙碑》立于北魏孝明帝正光三年(522),全称《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现藏山东曲阜孔庙,有额有阴,碑文记颂魏鲁郡太守张猛龙兴办学校之功绩。该碑共26行,行46字,是魏碑后期佳作之一,被世人誉为“魏碑”。此碑碑文书法用笔方圆并用,结字长方,笔画虽属横平竖直,但不乏变化,自然合度,妍丽多姿。碑文中的“冬温夏清”四字被认为是鉴别有关张猛龙碑古拓、今拓、原拓、翻拓的重要依据。清包世臣评“正书张猛龙足继大令”;清杨守敬评“书法潇丽古淡,奇正相生,六代所以高出唐人者以此”;康有为更评“张猛龙碑结构为书家之至,而短长俯仰,各随其体。吾于正书取张猛龙,各极其变化也”。
《苏轼楷书司马温公神道碑》,是苏轼五十岁左右所作。李苦禅大师跋以评之“苏楷书当以此帖为。”本书编写分成部分:1.苏轼简介;2.碑帖内容简介;3.碑帖版图(原大版);4.碑帖完整版缩略图(四块);5.碑帖释文。全书80个P左右,彩色印刷,精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