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系统论述齐白石篆刻艺术的是傅抱石。一九五八年,即齐白石逝世的第二年,作为现代画家中学术素养超群的傅抱石就在《文汇报》发表《白石老人的艺术渊源》一文,称“老人的天才、魄力,在篆刻上所发挥的实在不亚于绘画”,“把中国的篆刻艺术带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霹雳一声”开始《齐白石作品集·印谱》撰写的万言长序——《白石老人的篆刻艺术》,认为《齐白石作品集》所收“三百多方印章也是他为中国人民留下的精神财富”,极力赞扬“老人在篆刻艺术上‘胆敢独造’的革新精神”。除了这些溢美之辞,傅抱石对齐氏印艺的具体评述可谓穷源竞委、条分缕析,尤其是论齐印篆法既“平易近人”又“妙招频生”、章法既“生动活泼”又“化险为夷”、刀法既“干净利落”又“奇崛多姿”,因此“看到了健康清新的意
在金石热、篆刻热的当下,西泠印社作为中国篆刻的YIN领者,迎来了秋季雅集盛会——朱蜕华典 中国历代印谱特展。这是次印谱的大规模集结,为配合本次展览,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朱蜕华典——中国历代印谱特展图录》将同步发行。 全书以“历代印谱发展分期(印谱史)”“主题印谱”“锌版印谱”主线展开,通过印谱、印蜕、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全面、直观的展现读者丰富的印谱发展全过程。 历代印谱发展分期(印谱史)按照时间顺序分为“滥觞时期 唐至明中叶”“定型时期 晚明”“全盛时期(雅玩时期) 清初至清中叶”“全盛时期(学术考据时期) 清中叶至清末”“全盛时期(推广研究时期) 清末至民国”五个部分展开,对QUAN面了解印谱发展史有较为清晰地认识。 主题印谱板块按照民国时期具有影响的印谱辑拓者分为“西泠四家”:丁仁、王福
“真诚为本,老宝为用”。故此书所录,只图把笔者数十年所见、所闻、所得一一吐出,其间尤切实的心得为多。文字则取札记形式。章节之间,乃至段落之间,相对独立,上下段并无必然联系,它实不如“满汉全席”丰盛壮观,祇属于小菜几碟。但它至少是实实惠惠,不可果腹充足。这本册子如能使读者从中得益一二,我将安心;读者从中能指出我的差池,我将理得。总之,我撰写这本册子,是一反那种把读者当作学生盲童,自己当作教师爷的寻常格局。而是把读者作者当作高明、清醒的(金监)家,自己充当上了舞台的演员。我们之间的联系是平等的、交流的、互益的,应该有共鸣,可商榷的。我深信这平等之心,对于理解笔者和笔者的这本册子是有裨益的。 这次向热爱于篆刻艺术的朋友,献上这本讲大白话、讲大实话,讲属于自己的话的册子,册子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