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书店正版书籍
《西泠八家/中国篆刻艺术精赏》编著陈建辉。 一部篆刻史既是一部文字演变史,也是一部审美演变史,更是一部技艺演变史。它在方寸之间藏纳世问万象,是我们窥见古人心性与智慧的一粒芥子、一颗沙粒、一滴水珠。先人对于美的认识、对干美的体验以及对于美的表达,都蕴藏其中。我们需要找到合适钥匙,去打开心灵之锁。 篆刻是“技艺”的篆刻。从陶拍一路走来,印章技艺的发展就是一场动人的接力赛。由最原初的先民随心刻画,无法之法;到纳入“百工”而成为传承有序的家族技艺,铸凿琢磨都传承有序,代代绵延;后又经由文人介入,结合其自身审美趣味,而将对这种技艺的体验演化出镌刻印章的技法,冲切披削以至于敲击摩擦无所不用其极,篆刻技艺越来越直接得与篆刻风格自觉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篆刻由单纯的技艺传承转入了风格
《中岳嵩高灵庙碑》,简称《嵩高灵庙碑》,北魏文成帝太安二年(456)刊立。传为道士寇谦之撰文,无书人名姓,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经指碑字为寇谦之所书,不知所本。欧阳辅《集古求真》以康说失据,非是。按,寇谦之系北魏上谷(一说昌平)人,生卒不详,父官前秦东莱太守。史称谦之有道术,太武帝重之,始光中召诣阙下,终以尸解飞仙。检此碑字形,颇多俗写,似非出自学养有成的谦之手笔,存疑待考。 碑字楷书,多见隶势子遗,其书体特征与风格美感可以和同时期的写经墨迹相印证,应该是北魏初年楷书的通行式样。碑阳字二十三行,行五十字,残泐较甚,存五百八十余字。碑阴字七列,上二列字较大,二十二行,下五列十六行,字较小,碑侧有武周天授三年题记,碑额阳文篆书四行八字。传世最早者为明初拓本,次为明末清初[剖]字完好拓本
关于篆刻技法的问题,众说绘坛。余从事书画、篆刻30多年,刻印一万余方,根据实际的切身体会与感受,并参考古人的篆刻艺术特点,撰写了些书。窃以为任何技法、任何艺术创作,若生搬硬套都是不合适的,只有用适合于自己的篆刻语言,去进行构思与创作,才能出成果。基于此,这本集子从技法入门,以提高创作水准为要旨,揭开“篆”与“刻”的秘密,抓住简明、扼要、精到之特点,力求使每个篆刻爱好者知其在,又知其所以然,在自觉的审美理念与艺术逻辑的推导下,有一把刀、一块石头就能刻印、创作。并以此为基础,对篆刻艺术的兴趣、爱好、素养、思维诸方面提高到一个相当的层次。有些知识是很难用语言文字表达的,所以书中列入了大量篆刻名家的印例,目的是帮助读者去参,去领悟。该书尽力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准则下步步推进,它既有
1899年,自新疆古楼兰遗址发现晋简之后,我国简牍文字、帛书文字先后大量出土。百余年来,简牍文字多达数万件、帛书文字亦十分可观。简帛文字的大量出土,不仅为研究春秋战国、秦汉乃至魏晋时期的天文、地理、军事、法律、哲学、医学以及经济等方面提供了古老而鲜活的史料。而且,简帛文字中,篆、隶、楷、行、草五体皆备,为中国汉字文化研究,书法的学习、创作与继承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宝贵的资料。 今天,喜欢并学习简帛书的书法爱好者越来越多,以简帛书进行书法篆刻创作的作者也日益增多。为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方便作者查阅图片资料进行书法篆刻创作,樊中岳先生在多年的书法篆刻创作和文字学研究的实践中,编辑了这本字典。 本字典包含字头2860余个,图片2万余件。图片下方标有出土处,有“※”者为樊中岳先生摹写件。我们
《中岳嵩高灵庙碑》,简称《嵩高灵庙碑》,北魏文成帝太安二年(456)刊立。传为道士寇谦之撰文,无书人名姓,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经指碑字为寇谦之所书,不知所本。欧阳辅《集古求真》以康说失据,非是。按,寇谦之系北魏上谷(一说昌平)人,生卒不详,父官前秦东莱太守。史称谦之有道术,太武帝重之,始光中召诣阙下,终以尸解飞仙。检此碑字形,颇多俗写,似非出自学养有成的谦之手笔,存疑待考。 碑字楷书,多见隶势子遗,其书体特征与风格美感可以和同时期的写经墨迹相印证,应该是北魏初年楷书的通行式样。碑阳字二十三行,行五十字,残泐较甚,存五百八十余字。碑阴字七列,上二列字较大,二十二行,下五列十六行,字较小,碑侧有武周天授三年题记,碑额阳文篆书四行八字。传世最早者为明初拓本,次为明末清初[剖]字完好拓本
本编系将篆书形体相近、易混易讹之字编集成五方诀,以便习篆者析其异同,探其原由,避其讹误。随时代之发展,今日之楷隶与古老之篆籀变化较大,以今之楷法书昔之篆文,因不知其源而讹,往往被世人所诟,帮此编至为重要。本编因篇幅较大,故而改为上、中、下三部分。 本书以上三编虽系各自成篇,但彼此联系紧密,有前呼后应循序渐进之特点。 本书改编所依原影印本中作者及印行年代末载,据推该书系据清人沙青岩所辑《说文大字典》中的《说文篆法皕韵歌诀》等所影印。现书名亦所新拟定的。 本书改编时除将原传统之雕版改为现代电子版外,还对全书进行了校订,为《说文解字部首》中五百四十字加注了汉语拼音读音,对歌诀之释文加注了与之相应的简化字,还将注文改为简化字并加现代标点。为便利篆刻者,增加实用性,改编时又对之篆书
《原来篆刻这么有趣》遴选了作者150多方篆刻作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作者的理念、感情和感受。篆刻作品的内容多样,包括政治、经济、文学、音乐、绘画等,篆刻形式既继承传统又有创新。每幅篆刻作品配有题记、小知识或诗、词、绘画作品。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突破了传统篆刻图书的特点。既可作为篆刻艺术的普及读本,也可作为珍藏的艺术作品。
汉印是篆刻史上的个高峰。它在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为后世开创了“汉印”的范式。从总体风格上讲,汉印以方正平实为大宗,缪篆入印、屈曲缜密,形神朴茂、端庄大方……《汉官印(2)》(作者欧键汶)是“”中国篆刻艺术精赏系列之一,介绍了各式汉官印章。
《宿悦书法篆刻精选》收录了宿悦的诸多的书法作品和篆刻作品,我们从中分明可以看到作者对美的向往与追求以及秀劲清丽、恬淡平和的特点。
《礼器碑》为东汉重要碑刻全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又称“修孔子庙器表”、“韩明府孔子庙碑”等。东汉永寿二年(156年)立。现存山东曲阜、孔庙。碑身高1.5米,宽.73米,四面皆刻有文字。 碑文记述鲁相韩敕修饰孔庙、增置各种礼器、吏民共同捐资立石以颂其德事。碑侧及碑阴刊刻捐资立石的官吏姓名及钱款数。 此碑文字迹清劲秀雅,笔画刚健,碑侧之字锋芒如新,尤其飘逸多姿,纵横迭宕,有一种肃穆而超然的神采。碑阳部分是纵有序,横有列;字距宽,行距密。这种章法充分展现了和谐、端庄、秀美的整体特征。而碑阴部分往往是纵有序、横无列,行与行之间有间距,字距参差不齐,富于流动感,通篇自然灵动,富有生气。其结体寓欹侧于平正中,含疏秀于严密内,历来被奉为隶书极则。 《礼器碑》的线条质感,平正端庄、俊挺
《礼器碑》为东汉重要碑刻全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又称“修孔子庙器表”、“韩明府孔子庙碑”等。东汉永寿二年(156年)立。现存山东曲阜、孔庙。碑身高1.5米,宽.73米,四面皆刻有文字。 碑文记述鲁相韩敕修饰孔庙、增置各种礼器、吏民共同捐资立石以颂其德事。碑侧及碑阴刊刻捐资立石的官吏姓名及钱款数。 此碑文字迹清劲秀雅,笔画刚健,碑侧之字锋芒如新,尤其飘逸多姿,纵横迭宕,有一种肃穆而超然的神采。碑阳部分是纵有序,横有列;字距宽,行距密。这种章法充分展现了和谐、端庄、秀美的整体特征。而碑阴部分往往是纵有序、横无列,行与行之间有间距,字距参差不齐,富于流动感,通篇自然灵动,富有生气。其结体寓欹侧于平正中,含疏秀于严密内,历来被奉为隶书极则。 《礼器碑》的线条质感,平正端庄、俊挺
本字典收录首字近三千个,按部首排列,书前有部首索引和检字表,使用者可按笔画检字。本书共收集印影近两万枚,是明清以来主要篆刻家及《三堂印谱》中的印影,全书五百多页,每页按竖行编排,共有六行,在行的上方标着该行所篆刻的字,每个字的印影数量不一,少者一个,多者几十个,如“南”字,有五十一个,字下都注明篆刻者的名字,一个篆刻者可以有一个或好多个同一字的不同字体或样式的印影,一行中如出现另一字,则用圆圈将其圈在内以作标志,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查阅,使用十分方便。 这是一本供初学篆刻者或爱好篆刻的青少年使用的字典,许多有名的篆刻家的印影汇集其中,同一个字有同一个篆刻家的不同风格的字体印影,亦有许多不同篆刻家的印影可供参考。本书64开本,厚薄合适,便于携带,方便查阅,是一本很
本书的前言特色及评论文章节选篆书章法作品说长方中堂(一)大篆陈毅诗“万里西行急,乘风御太空。不因鹏翼展,哪能得鸟途通。海酿千钟酒,山栽万仞葱。风雷驱大地,是处有亲朋。”采取行草竖行式,不分横行。因字数多,又是名诗,不加释文,末行下空白较多,落款钤印。篆书的章法和行、草书相比,相对要简单些,万其是小篆,与楷、隶书有不少共同之处,如平整匀齐,横竖成行。但大篆、甲骨则不尽然,要丰富复杂些,因为它们年代太久远,字形太古老,又是刻或铸在不同形状的骨片或铜器上的,不象在平正的纸上好安排,因此章法也不尽相同。
《书法篆刻(修订版)》按新的教学大纲要求修订编写而成。《书法篆刻(修订版)》共分书法和篆刻两编,书法分中国书法艺术史略,书法基础技法和古代书论基本体系提要,篆刻分中国篆刻艺术史略和篆刻基础技法等。该书的特点是注意到了书论教学的必要性,增加了“古代书论基本体系提要”的内容,所设“提要”既可作教学用,又可供学员自学。
《篆刻艺术》共分为三编。上编“中国古代篆刻史概述”介绍了古代篆刻发展演变的概况,以期对篆刻艺术有一个历史的了解。中编“篆刻的临摹与创作”除了概括地介绍了篆刻临摹与创作的一般知识外,还具体介绍了汉印、古玺的学习方法,有选择地介绍了现代篆刻名家。 下编“篆刻美学及古代印章理论”都是近年来篆刻理论研究取得的新成果。篆刻美学的阐述还有助于我们从理论上对篆刻艺术的基本立场、形式构成以及篆刻美的历史类型等问题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古代印章理论的梳理,则使我们对古代篆刻理论家们关于篆刻艺术的审美观点、他作思想、创作道路以及作品的评价等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汉官印总体艺术风格浑厚古朴,外拙内巧,端庄凝重,平正自然,落落大方。但亦不乏粗放雄伟,瘦劲峻峭和奇崛苍茂一路风格的,正是它的多姿多彩,使印章艺术进入了空前繁荣的阶段。《中国篆刻集萃系列:秦汉官印集粹》选用了其间较有代表性的作品,皆个性独特、风格鲜明,可资读者学习、参考。
一、《汉印速查手册》汉印文字是以清袁日省撰《选集汉印分韵》二卷、谢卿在袁氏原本校订刊行后增编的《续集汉印分韵》二卷、近人孟昭鸿增编《汉印分韵三集》为蓝本编辑成册。共收单字2067字,汉印文字15000多字。 二、《汉印速查手册》以“四角号码“为主要检索手段。正文字头上的4位数是四角号码,在左上角的数字是附号。多字同号者,仅字标明四角号码,其他字仅标明附号。 三、单字字头所用的汉字形体以繁体字为主,少数字沿用了原版本的异体字。故《汉印速查手册》是以繁体字(或异体)的四角号码编辑而成。为便于应用,字头有简化字或异体字(印文取异体),字头旁并排了小一号的简化字或异体字。 四、正文下的注音以《四角号码新词典》中的读音为主。《四角号码新词典》未录之字,选注《汉语大字典》中的读音。正文后编有“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