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因缘:北堂藏齐白石篆刻原印集珍》包括:齐白石一生为人刻印无数,但为一个人刻大量作品,我只知有两位,一是朱屺瞻,一就是陆质雅。朱屺瞻是著名画家,我们比较熟悉。2001年,由上海图书馆编辑、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梅花草堂白石印存》,使我们知道了齐白石从二十年代末至五十年代,为朱屺瞻刻了七十三方印。
《徐渭张瑞图行草书法字典》为“中国行草书鉴定字典大系”之一,该系列囊括历史上的书法家,从“二王”至明清各家,搜罗各朝代表性的书法家的行草书,以字典的形式汇编成册,方便读者查阅。本套丛书不仅包含历朝经典书家,还汇聚了书家各个时期的经典书迹。 《徐渭张瑞图行草书法字典》为作者在多年搜集的徐渭、张瑞图书法作品集。以字头为单位编排,注明所选字迹出处,并附有笔画目录,拼音目录。使读者对其书法艺术有直观了解,是手边查阅的实用工具,为读者提供临摹创作范本的同时也是书画鉴定、治学研究的重要资料。 《徐渭张瑞图行草书法字典》共三个部分,部分为书法字体汇编,第二部分为常用印章,第三部分为艺术年表。
一、金石书画润例是书画家个案研究和书画史史段研究的重要资料,这些资料可以提供独特的视角,藉以了解书画家在某个历史时段艺术追求和价值的自我判断,以及艺术家的艺术活动和经济境遇,同时可以追寻并把握说话艺坛的嬗变与兴衰消长,有些润例留存着以后我们视野消失的艺术家及其生平和艺术活动的珍贵材料。令人遗憾的是,随着文化语境的变迁,一度浩若烟海的这类润例大都散佚无闻,编纂本书意在弥补这一遗憾,但事属草创,搜罗未广,遗漏者甚多,有待继续补充完善,望读者鉴之。 二、本上收录金石书画润例二千余件,上起一八七四年,下迄一九四九年,前后跨越七十六个年头,为便于对这大意历史时段金石书画家润例的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本书采用编年体,每件均标明出处与发布时间。 三、本书润例来源有二:一是流传原件,一是报刊上发
陈禄渊,号蜀麓居士,江苏宜兴人。新魏碑字体的创始人。李瑞清,江西临川人。字仲麟,号梅庵,晚号清道人。列为民国时期五大书法流派之一的“李派”。门人颇多,胡小石、张大干皆其弟子。近人马宗霍评曰:“清道人自负在大篆,而得名则在北碑。” 本书内容分陈禄渊魏体、清道人魏碑四种两部分,主要包括:书法简览、书法结构九十二法、手书示范字样、李瑞清简介等。
古玺去三代不远,古法未破,新规未立。唯如此,其篆刻风格之多样,又非秦、汉可以比拟。以古私玺与古官玺相较,官玺之数仅私玺之什半;而以风格论,则官玺反胜私玺。私玺所尚,当以明快、简洁为主,盖其佩信实用使然。古官玺于凭信外,象征着某种权力与意志,加诸战时各国文化背景不一,其风格固然多样。 相对而言,官玺体大,布字亦我,少则三、四字,多则八、九字。字多则“布势、相空”大异寻常,或字的上下关联,或行的左右顾盼,直可以“书法布局观”相论战,而不唯“印章布局论”相局促。私玺体小,布字亦少,故其排字斟空,可以寻常布局理论之。今就现代拓见之作,就印论印,结合传统的审美观,概括古玺有吻合篆刻原理,凡界格、字法、刀法、章法四节,作一技法性引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