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岛渚等人的作品,虽是日本产,但像铁板烧,已有洋式加工。如果真正要尝汤豆腐等纯日本风味,还是在小津安次郎和沟口健二的电影中才能找到。 黑泽常淡淡地说:“我并非什么主义者,只想拍对得起观众的电影。” 像三船敏郎这种敬业乐业的演员,天下找不到几个。 《悠长假期》是所有日剧中看的一部。 木村拓哉和竹野内丰都是可以用漂亮来形容的男人,演技又自然生动,当年一看就知道是块材料。
本书是文艺社推出的“收获人文丛书”之一。书中对包括徐克、陈可辛、顾长卫、许鞍华、尔冬升、赖声川、刘镇伟、陈德森等当今影响力的导演们的电影情感及心路历程作了详细讲述。具体内容包括《许鞍华·新浪潮的进行时》《顾长卫·瞬间,足以将生命照亮》《尔冬升·鹄的本来》《徐克·我睡着了》《陈德森·“末代副导演”》等。 电影是刹那光影,如光阴,入眼入心再深,仍只留存记忆,而记忆永远因人而异。华语电影人深度访谈,尽述银幕内外喜怒哀愁。
这是我国部影视艺术鉴赏学专著。该著以独立的理论框架、明确的概念和范畴设计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影视艺术鉴赏学学科建构,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影视艺术鉴赏性质、特点、基本语汇、构成手段、影视作品、鉴赏者、鉴赏过程、鉴赏层面、策略和方法、影视评论及影视艺术史等13个主要论题。该书内容丰富、视野开阔、文笔优美,理论联系实践,富有创见,具有理论性、实用性和可读性强的特点。
《电影课》是一本电影深度解读文集,通过对影片故事和人物的细致分析,呈现出隐藏在好莱坞影片内部深层的意识形态,通常这些意识形态通过观影互动,表现为常识性的无意识。全书文笔流畅,解读到位,作者以传播学、社会学、美学的观点将电影内容解读串联起来,视角独特,是对旧电影的一种新解读。
吉奥夫·安德鲁主编的这本《电影之书》是一部生动、凝练的电影史,融汇了世界各大影评家对20世纪电影巨作的直接体验。本书的评说方式浅显易懂:影评家分不同时期、以个人视角将影片呈现在读者面前。《电影之书》共分10章,每章专述电影史上某一特定时间和地点的影片。为本书执笔的知名影评家各施所长,每章先以一段概述起始,随后是对个人(或两人)精选的15部影片的评述。这些精选影片,有的是旧日经典,如《金刚》(KingKong)和《江湖浪子》(theHustler),有的则是仅在业界知名、仅供专家赏析的稀世珍品。对每部影片的评析独立成章,内容包括导演简介及其执导本片的原因,其艺术特色、技术要索以及本片摄制的背景。最最要的是,每位影评家还阐述了自己选择该片的个人原因。本书文笔鲜活,配以精美剧照,让百年电影史活现在读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