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是人类经验的基本元素,因此,一本关于色彩的书即是传递人类经验的作品。 本书讲述了20世纪的色彩故事。用引人入胜的文字和美轮美奂的图片评述诸多潮流元素,以色彩的世界标准语言潘通PANTONE?回溯100年色彩潮流,再现社会百态和历史文化。书中收录300余幅具有代表性的图片,以10年为单位,筛选出80个关键主题,辅以80组经典配色组合,涉及艺术、设计、时尚、家居等领域,反映了潮流的走向、时尚的变迁及万千色彩的复兴。 本书收录所有作品的色彩都经过潘通PANTONE?调校认可,并以潘通PANTONE?独有的语言加以诠释,展现了潘通PANTONE?在色彩沟通领域的专业与坚持。
斯坦布尔(Komedi Stambul)指一种剧院风格和表演艺术形式。它活跃于19、20世纪之交的印度尼西亚,主要由华人支持,受到印度尼西亚诸种人群的广泛喜爱。本书将斯坦布尔戏剧置于殖民帝国政治文化与荷属东印度群岛大众文化的背景下加以考察,描绘出19、20世纪之交的印度尼西亚戏剧艺术与文化的 图景,揭示了斯坦布尔戏剧在印度尼西亚族群融合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为探讨现代印度尼西亚民族形成与文化构建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作者马修·艾萨克·科恩多年来致力于 艺术文化与木偶艺术研究,他在既多且杂的资料中,梳理出了一条研究斯坦布尔戏剧的主线——便是以当时 秀的演员兼导演奥古斯特·马希厄的经历为切入点,用他的一生将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的印尼戏剧发展过程串联起来。诸多人物、事件也栩栩如生地再现笔端,读者不仅可以了解这个剧团的组建
本书共包括上下两编。上编对西方戏剧教育学的思想发展历史和西方戏剧教学理论历史进行了系统梳理。对戏剧的本质教育功能、戏剧艺术的相关理论、20初世纪以来兴盛英、美、加、澳等国的戏剧教育流派实践和理论、西方戏剧教育学成立的其它领域的相关理论以及与西方戏剧教育各个理论流派相关的其它学科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下编对西方戏剧教育学的重要问题和学说进行了总结归纳,对西方戏剧教学之“净化人”论、“自然人”论、“健康人”论、“和谐人”论、“解放”论、和“完人”和“本质说”、“工具说”、“模仿说”、“体验说”和“行动说”进行了梳理。著作所研究的内容跨度从古希腊至今,包揽了整个西方戏剧教育理论发展史。在梳理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作者创新性地提出“游戏、模仿和仪式”的戏剧内部结构的观点,补
《人类表演与社会科学》是辑,今后将每年定期出版两辑,形成系列。为促进我国人类表演学和社会表演学的研究,美国纽约大学Tisch艺术学院《戏剧评论》编辑部及其出版社(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已将该刊所发表的文章的慷慨地赠予我中心,对此我们深表感谢!从这些文章中,我们选择和翻译了多篇对我国最有借鉴意义的论文,与学者所撰写的论文一起,结辑出版。
本书笔者对20世纪西方剧场变革理论,特别是表演理论做较为系统的研究,从中找出四条主要的发展线索和四次观念转型:一、从幻觉剧场到反幻觉剧场;二、从剧本中心到表演中心;三、从艺术表演到文化仪式;四、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戏剧。笔者认为这四个问题基本上可以揭示20世纪西方剧场变革运动的思想轨迹。
表意主义戏剧是不同于西方戏剧学派的一种独特的戏剧体系,它体现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思维、美学原则、表现手法和审美情趣。该专著共分四章,分别从中国戏曲的基本特征、中国戏曲的美学原则、中国戏曲的创作方法、中国戏曲的表现形式等方面论述了表意主义戏剧的艺术本质,提出了中国戏曲是以程式性歌舞动作表现审美生活的戏剧艺术的定义。 章分析了表意主义戏剧的内涵及中国戏曲的哲学之源、美学之根和艺术之体。第二章从传奇性故事情节、即离性演剧方法和表意性舞台形象等方面阐述了中国戏曲的美学原则。第三章着重论证了变形传神创作方法的目的及艺术技法。第四章从表意形式的意象性、假定性、歌舞性和程式性等方面论述了中国戏曲表现形式的独特样态。
......
暂时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