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曾以“中国演剧学习实践斯氏体系讲略”为名刊行,此次系修订后的更名再版,主要进行了行文和结构的调整、对史实的审校。书中梳理了国内戏剧工作者自20世纪初学习、实践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历程,指出了在此期间产生的误解及其成因,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斯氏体系的核心内涵。 书中使用的20 世纪50 年代苏联专家在中央戏剧学院教学的详尽记录,是斯氏嫡系传人从事教学实践的手资料,非常珍贵。作者在圣彼得堡国立戏剧学院访学时所见教学实践,印证了书中所提的斯氏体系的核心理论内涵;此后作者在多幕剧《打野鸭》《家》、“中日契诃夫《三姊妹》戏剧工作室”的导演表演教学与创作,则是对“体系”之主要创作方法的进一步实践与印证。
《快板表演艺术》为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本科系列教材之一,全书共分快板艺术概述、开场板击打规范、数来宝艺术技巧、快板艺术技巧、快板书艺术技巧、快板书的创作、经典作品学习等七大章节,分别从快板艺术发展历史、板诵类曲艺形式及其艺术规律、快板创作技巧等方面入手,对快板艺术进行了剖析与讲解。并且《快板表演艺术》配备资源,方便教与学。 在艺术理论方面,《快板表演艺术》注重真实性与科学性。通过广泛收集整理资料,梳理快板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并阐述其社会意义。 在学习指导方面,《快板表演艺术》注重实用性与高效性。通过直观的记述方法与明确的讲解分析,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快板艺术的表演与创作技巧。
为了唱好歌曲,应充分理解歌词,这是不言而喻的。 《高等院校声乐教学参考丛书:西洋歌剧咏叹调250首字对字译词》收集了250首西洋歌剧咏叹调的原文歌词(对1985年中央音乐学院教材科印发的字对字译词作了增补)并把它们译成中文。为演唱西洋歌剧咏叹调但对意、德、法语又甚精通的专业和业余歌唱者,在掌握和理解歌词内容方面提供了方便。
《剧场管理:艺术学理论的新视界》一.书是上海戏剧学院近年来在“剧场、剧院、剧团的运营、管理与发展”领域科研成果的总结性展示,尝试思考在当今的社会条件下,中国现有的学科体制所形成的关于剧场管理的知识体系框架是否足以以及如何充分回应新- -代人才培养及行业实践的客观需要。本书在整体的意义上从艺术学理论的角度系统研究剧场管理,次从与国外、 传统与现代的比较,以技术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探讨剧场管理的完整性,可以使读者获得关于剧场运营与管理的较为深入的系统知识,并得到观察和分析剧场管理的基本视角和方法。这一学术成果的出版,既表明上海戏剧学院拥有推进艺术学理论研究的学术传统与教育优势,也标志着这所办学75年的院校已然形成集艺术创作、艺术展演、艺术史论和艺术管理于一体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生态系统。
《丑中见美的“丑婆儿”艺术》是地方传统文化类图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莱西秧歌表演中带领舞队跑画面的角色“丑婆儿”的表演方法,对于秧歌研究者和学习者而言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二十世纪黄梅戏唱腔发展研究(1945-1965)/安徽音乐文化研究论丛》系黄梅戏专题学术作品,以1945-1965年黄梅戏唱腔变化发展为研究的切入点,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探讨了黄梅戏从不定腔到定腔规式化的唱腔发展,以及社会环境的变革、新文艺工作者的加入为其唱腔和曲调风格的迅速嬗变带来的影响,并对唱腔发展及历史渊源进行了学理分析,具有的学术意义和出版价值。
能是日本的一种传统戏剧。在东京的大街,在大阪的闹市,在京都的神社,在奈良的古迹,到处都能看到它带着历史的凝重气息,缓缓走来的身姿,听到它若梦似幻的旋律……
图书名称: 中国戏曲审美文化论 ISBN: 9787810851206 开本: 大度32开 出版时间: 2002-10-01 版次: 1 印次: 1 著者: 施旭升 出版社: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历代曲话汇编:新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近代编)(集)》是“新编中国古典戏曲论着集成近代编”之集,全书共收录了48编历代曲话,包括《警黄钟例言》《汇刻传剧序》《海国英雄记序言》《戏兰口》《围棋闯局跋》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张永和聊史说戏》,京剧剧目总计5800余个,其中绝大多数是传统剧目。京剧传统剧目中有不少剧目具有较高思想内容,如《铡美案》《打渔杀家》《四进士》等。更多剧目从各个角度反映古代生活,丰富人们知识,或给人以健康的艺术享受。如《群英会》《空城计》《玉堂春》等。
相声是语言的艺术,它的表演要求语言精练流畅,活泼犀利而又幽默含蓄。它的语言是艺术化的口语,又是生活化的文学语言。相声是一种让人发笑的艺术,但不是引发人们肤浅无奈的笑。它是一种深沉的幽默,使人听来有捧腹之乐,并且回味无穷。现在相声表演用的是普通话,人人听得懂。所以,还没有哪一种艺术的形式拥有像相声这样广泛的观众群。本集所选作品是杨振华先生从艺五十多年来,自己创作并表演的精品佳作,杨振华先生的相声脍炙人口,与时俱进,不仅为喜欢相声的人们带来了欢乐,更为我国相声艺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当代相声名家表演精品丛书的编选出版,或可给喜欢相声的读者带来欢乐,也可为相声艺术创作的继承带来宝贵的借鉴。
本书是一部个人回忆录,通过作者这一“门里人”的独特视角,多方面地呈现了曲艺艺术在天津的发展历程。该书完成后,曾受到中国艺术研究院曲研所、中国曲协等很好不错机构及刘兰芳、姜昆、吴文科、孙福海等曲坛名家的一致好评,认为是一部形象的天津曲艺发展史,尤其是其中的大量行内轶闻及民风民俗知识,不但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而且还极富性、新颖性及社会价值。也正因此,有名曲艺家姜昆、孙福海欣然为该书题写书名并作序。此外,书中所附近200幅照片,分别展现了曲艺艺术在发展嬗变过程中的真实场景,均为抢先发售刊发,颇具收藏价值。
中国的戏曲从产生至今已有800年的历史了,它现在已经发展到300多个剧种,剧目更是难以数计。国际上把它和印度梵剧、希腊悲喜剧并称为古老的戏剧文化。古代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诗、词、文、赋等文学体裁不同的是,戏曲既作为阅读的文本存在,包括剧本的情节、结构、关目、宫调、曲牌、文辞、声韵等方面,又有着复杂的艺术形式,包括唱、念、做、打以及舞台布景、音乐伴奏等,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今天,中国戏曲发展为以国剧——京剧为代表,由众多地方戏曲组成的戏曲大家庭,仍然在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为大家带来无数的欢乐。为了使广大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戏曲,《中国古代戏曲名作欣赏》精选作品的精彩唱段110篇进行赏析,时间跨度从元代直至清代,基本囊括了各个时期的代表剧作,依据的版本为人民文学
图书名称: 中国戏曲审美文化论 ISBN: 9787810851206 开本: 大度32开 出版时间: 2002-10-01 版次: 1 印次: 1 著者: 施旭升 出版社: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中国现代舞的发展,舞蹈发生学假说,香港芭蕾,广东现代舞,“韩国式”舞蹈、古典舞的新面、柏林舞展等。
本卷选编了有关表导演方面的数十篇有代表性的论文。内容到中国自1978年以来在戏剧、影视表导演方面的理论、实践与教学的多项研究成果,是我国近三十年来多位在该领域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艺术家、教育家的思想精华与研究荟萃,展示了中国的戏剧艺术在新时期里勇于开拓、博取众家之所长的发展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