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为大开本,翻阅方便,便于携带。 在内容上,本书选择了经典红歌,还有经典老电影的主题曲、插曲,以及近年来比较经典的影视歌曲和通俗歌曲,数量之多,能够满足音乐爱好者对歌曲的需求。将不同风格的歌曲分类,便于音乐爱好者的检索。
这是一本关于德奥音乐史的书,在历史的维度下,这些音乐既不“严肃”也不“古典”。我们在书中关注伟大的音乐家们,他们像一个个神祇供我们膜拜,但其实也十分平凡。他们组成的历史有真实的一面,也有被构建的一面。他们的作品是不朽的,然而这些不朽不但出发于个人在大时代中不得不然的沉浮,也建立在后世不同环境下人们的投射。一个音乐家死去了,他的艺术遗产不得不被百年后的另一个艺术家诠释,而当这位百年后的艺术家死去,又继续被另一群艺术家用或者精辟,又或曲解的方式回望。在整个漫长的过程中,很能把握话语权的,正是德奥地区的艺术家,以及学者们……本书依照历史顺序,以德奥音乐家为中心,分别介绍了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柏辽兹、瓦格纳、勃拉姆斯、施特劳斯、马勒、德彪西、勋伯格等众多音乐巨匠的人生经历
音乐就在呼吸里,就在身体里,就在人生里,就在历史里。 古典音乐从来不会拒人于门外。再复杂的音符形式,只要有一些背景的准备,只要对人的某些根本际遇有所共鸣,我们就能进入作品里。在这辑随笔集中,杨照不仅仅是去赏介那些经典的音乐作品,更重要的是,他要带领我们走进那个时代,走进音乐家的人生,知晓那些让音乐变得如此有魅力的秘密,从而能更好地感受乐曲中的动人之处。 这本《呼吸》是一份明确的邀请,请大家来看看这明明广大且自由开放的音乐花园。没有围墙,有无数多条路都通往这座花园,从哪条路都进得来,进来之后,任何一条路又都会将你带往更多藏着惊喜的路。 ——杨照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一部完整的李叔同音乐创作纪事 一部另辟蹊径的弘一大师传记 内附50首丰子恺手书歌谱 寻访李叔同艺术淑世之旅
本书是铃木镇一教授的代表作之一,他在书中回顾了自己职业生涯中很多饶有趣味的经历,以及发现才能教育方法的过程。全书收录了八章,第一章解释了人的能力是如何发展的,第二章讲述了一个普通的孩子是如何发展成为一
本书精选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广为传唱、脍炙人口的200首经典爱国歌曲。这些歌曲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包括了新中国成立前后历次革命斗争时期的优秀红色歌曲、革命历史民歌,还收入了一些主题积极,健康向上的抒情歌曲、流行歌曲等。本书的编排构思力争做到选曲精华荟萃,独具特色。所入编的200首经典红歌,突出了“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的主题,体现了思想性、民族性和艺术性。本书是红色歌曲的经典选本,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珍藏价值。为建国70周年献礼。
1.本辑分上下两编。上编选录言菊朋十个具代表意义的剧目的唱腔。下编则选录言菊朋二十八个剧目的唱腔片段。 2.本辑上编所选剧目唱腔,以言菊朋生前所灌唱片为基础。所缺部分,参考言派第二代传人——言少朋、李家载、张少楼、宋湛清等人的演唱录音予以补足,并于该剧后注明来源。下编所选唱腔,则悉采诸言氏生前唱片。 3.言派第二代传人,于言氏当年之艺术均曾亲见亲闻,且不同程度得到言氏传授,因而其演唱本身即为不可多得之言派声腔艺术范本。同时,言派传人因时代及个人条件不同,而呈现出不同风貌,亦不容忽视。于中不仅提供了言派声腔资料,更体现出言派艺术在不同时代的发展。我们在记录中,演唱者均注明,以便读者分别体会。另,鉴于本辑唱腔乃集各人录音于一体,所以各人演唱及伴奏风格或不尽相符,相信读者自能分辨。
维也纳原始出版社向来以出版性的依据作曲家手稿及次出版(俗称“原版”)的版本而著称,这种“净版本”(或称“原始版本”),即URTEXT,对每个细节做出详细而殷实的考证,对多种有据可查的最初来源进行比较分析,以最接近作曲家原始意图为其追求目标。因此,“维也纳原始版本”在世界音乐界享有盛誉,业已成为一切严肃的音乐学家、乐器演奏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研究音乐作品本来面貌的最可靠出发点。
本书是辛丰年先生的本音乐随笔著作,一九八七年一月由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一九九五年九月重印。台北宏观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曾将它更名为《乐迷乐话》,于一九九六年三月刊行繁体竖排版本。这次我社重刊本书,特邀作者对全书做了较大规模的增订,重要的增补内容逾七十处近万字,较之初版更为翔实和完备。 这本小书反映了槛外人的随意性。但是虽似游谈,并非无根。多年来,不满足于就曲听曲,还有所知,因为有所知颇有助于倾听。于是对各种资料多方涉猎,日积月累,细大不捐,搜罗了一大堆,我不想自秘,就写成此书,与同好共享。
十几年前,我们就开始关注音乐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并以此为题写了一本小书。按我们的观点,音乐与自然之间若要发生关联必须有一个中介,这个中介就是人类,因为音乐是属于人类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然而2001年美国《科学》周刊杂志重点推介的一篇研究报告却动摇了我们的观点。这篇研究报告的题目叫作《自然的自然音乐与音乐的自然》,是由几位在音乐学、心理学、生物学和海洋学等不同领域工作的学者共同完成的科研成果。该成果的核心观点是:除了人类,在其他生物中也有音乐的存在。 研究者在论文开头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人们常说音乐是人类特有的文化。音乐被界定为一种在音高和时间上不断变化的声音模式,可以作为表现情感、社会交往、文化交流和认知的手段。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人类的音乐才能是来自人类的基因吗?其他物种是否
钟律课题是曾侯乙编钟出土后的二十多年来音乐型态研究特别是律学研究中最引人关注的课题之一。自钟律一词于黄翔鹏先生1979年《先秦音乐文化的光辉创造——曾侯乙墓的古乐器》 一文中复出后,这一课题的研究逐步展开,研究成果相继问世。笔者在关注这一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以往学者的研究多取音乐考古测音研究的角度,而对文献中所涉钟律或避而不谈,或谈之甚少。或干脆断言其“与三分损益法毫无二致”,或多引用《汉书·律志》“至元始中,王莽秉政,欲耀名誉,徵天下通知钟律者百余人,使义和刘歆等典领条奏,言之最详……”这段文献作为先秦钟律的文献根据。凡此种种暴露出迄今学者们对古代文献记载之钟律的研究尚有欠缺。为此本文以“钟律四书”、历代乐律志为依据,在对其进行全面历时考察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出了自汉至清古代文献记载
《音乐欣赏入门》是作者积40年音乐教学工作经验,从引导青少年音乐爱好者学习欣赏音乐的角度所写的一本通俗性普及读物。可以说,它是一本引导音乐爱好者走进音乐殿堂的入门书。该书从音乐要素及音乐表现手段入手,引导读者从学习欣赏音乐的角度介入实际的音乐作品。它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联系实际、附有必要的谱例,易于读者举一反三,因而是广大音乐爱好者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得力助手。
在万物瞬息即变、一天一个样、三天大变样的今天,我们生活中还能有“永远”吗?有的!十八年来,只要你在东方电台94.7 兆赫“怀旧金曲”节目播放时间打开收音机,就能听到这样一曲温馨深情的旋律——《永远》(Always)。在2002年8月前,它一直是这档很海派的音乐节目的开始曲,至今仍是这档节目的背景音乐。 这首歌曲诞生于1925年,由美籍俄国人欧文·柏林创作。欧文·柏林这个名字,我们可能不大熟悉,但是他创作的《白色圣诞》是我们大家熟悉喜爱的。或许因为不得不永远流离祖国故土,欧文的旋律总带着深沉的沧桑感……
《穿T恤听古典音乐》由田艺苗同名系列讲座的十七篇演讲稿整理而成。从怎么听古典音乐,到古典音乐的礼仪、知识、背后的故事,既有针对音乐作品的评论,也生动刻画了音乐家的个性和生活。听古典音乐,穿什么并不要紧。你可以穿T恤、穿牛仔、穿西装、穿睡袍……古典音乐不是老古董,不是装饰品,也不是品,它没有那么高不可攀,也无需附庸风雅,艺术本身就是为了质疑一切规则与繁文缛节而生。
雨果·平克斯特波尔编著的《乐理(原版引进)》将告诉你读懂乐谱所需要的最基础的乐理知识,同时,对于已经具有基本乐理知识的读者来说,它也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参考用书。在本书中,对许多重要的基本音乐理论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从音阶到调性的转换以及五度循环圈等等。《乐理(原版引进)》将帮助你了解更多你正在演奏的音乐的相关知识,使你能够更加容易地看懂乐谱,并演奏不同种类和风格的作品。书中提供了大量易于演奏的谱例以及宝贵的实践提示——不仅仅是纯理论性的,而且是音乐性的。本书适合于所有的音乐家,无论是摇滚吉他手还是古典长笛演奏者,同时,也适用于不同年龄的读者,和对音乐还一无所知的初学者,对于具备高级理论知识的器乐演奏家和歌唱家也有指导作用。章将会对整本书的章节安排进行解释说明。本书的最后部分是一些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