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曲集(第1集)》汇集了全国各地二十四位古琴损奏者的琴曲共六十二首。包括传统琴曲和新发掘的琴曲。其中有些在曲名上相同,但版本、风格或处理上各有其特点,汇编在一起,以供读者比较、研究。这只是古琴界发掘整理的一部分成果,还有不少琴家的琴曲有待于今后继续整理出版。《古琴曲集(第1集)》虽然是1956年出版的《古琴曲汇编》的继续,但是在整理方法、编辑体例、资料累积以及内容理解上都有了一些新的情况。 n 乐曲中段落的划分,只是依据传统琴谱的分法,不一定完全符合音乐的实际情况,但可供作参考。 n 各曲的次序是尽可能按照时代先后排列的。但是因为断定乐曲的时代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目前只能初步排列出来,供研究者参考。 n 琴曲介绍部分,基本上只是综合了一些已经掌握的资料,提供一些了解的綫索
罗伯特·舒曼(1810——1856)是十九世纪德国伟大的作曲家赫社会活动家。舒曼在他留给后人的丰富多彩的乐曲赫论文中,充分显示勒他的卓越的音乐才能赫进步的艺术思想。舒曼一生的创作活动不仅在十九世纪德国音乐文化的发展中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也为世界文化宝库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钢琴音乐在舒曼的音乐创作中占着首要的地位,他为钢琴写下了他秀的作品。舒曼的钢琴具有深刻的思想感情内容、鲜明的形象、丰富的色彩,这是和一般纯技术的练习曲完全不同的。他的这些作品中,描写作曲家内心情绪的手法,尤为深刻而细致。在形式上,除少数采用传统的形式外,有许多创造性的革新。本书选编一批由舒曼创作的钢琴曲。
视唱练耳课是学习音乐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它的任务就是为较高极的音乐技艺训练打好基础。这门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要通过读谱和听觉训练来打好音乐技艺的基础——诸如读谱能力,辨别声音和内心听觉的能力,准确的节拍节奏实践能力和最基本的音乐表现规律等等。 本教程以声部数量为线索,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选编了古今中外既有技术性又有音乐性的各种体裁、手法、风格的作品,使学习者得到良好的多声部内心听觉以及演唱能力的培养,为日后从事重唱、重奏、合唱、合奏的创作、表演及鉴赏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法不是一门新学科。早在17世纪,捷克教育家科门斯基1627年已首次应用Didaktics这一名词。德意志教育家拉特克也曾自称为“教学学家”,是他奠定了德意志的教学学。音乐教学法确系后建的学科,虽历史较短,但在西方也已形成为一门专项的学科。 廖乃雄撰写《音乐教学法》的起因是为北京中央音乐学院远程教学部函授之用,写成后同时在远程教学部和该院音乐教育系试讲,以考验其针对不同对象可能产生的变体和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