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以其素面素心的特性称著于世,古往今来,爱壶的人不一一定嗜茶,但嗜茶的人十有八九都足钟情于紫砂壶的。明代李渔日:“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紫砂壶成为名器名陶,它与宜兴地区产茶和饮茶风尚也有一定关系。明代中叶以后,它又见重于士林,于是逐渐形成壶艺、诗词、书画、篆刻相兼于一体的紫砂茗壶,成为中国茶文化的组成部分而蜚声海_大J外。 紫砂茗壶收藏的功能,很大程度上是体现在赏鉴中。赏是对藏品的把玩、欣赏,主要从美学的角度来评价藏品的艺术价值,并结合历史学、考古学、民俗学及科学史等深入观察、综合考证;鉴则是鉴别藏品的真伪、优劣,这就需要对紫砂茗壶的起源、发展、演进、紫砂材质、工艺技法、造型纹饰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方能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收藏者的问题,避免收藏赝品。
曲延波先生经过十余年的潜心研究与实践并倾注本人的聪明才智,撰写完成的《中国明清紫砂壶艺鉴赏》一书,我先睹为快,深感紫砂壶艺术渊源之深远,紫砂荧艺鉴赏之深奥,紫砂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曲延波先生所著的《中国明清紫砂壶艺鉴赏》一书,有三个最为显著的特点。首先,作者是一名从事地质矿产工作的学者,他有着系统扎实的地质科学理论知识基础。他从地质学的角度入手,科学而深入地分析了宜兴紫砂器原材料产地的地质背景、构造运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及地壳演化历史等。 紫砂壶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可以说,使用紫砂壶的历史就是中国人将生活艺术化的过程,紫砂壶不同于其他艺术品仅止于观赏而已,它必须被拿来使用,因此对紫砂壶实用上的考虑,可能高过于任何艺术品对于实用方面的评估。
《紫砂壶全书》内容凝结了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可谓集大成的著作。卷集古今名家名壶二百多件,并以彩版图文精印于册。洋洋五十万言,演绎紫砂掌故,六百幅图,展示天下名壶。书后附有紫砂大师、名人和工艺美术师名录、部分现代紫砂作坊名录、历年参展参赛获奖名录以及海内外紫砂拍卖行情等瓷料,还附有明清以降五部紫砂古籍(《阳羡茗壶系》、《阳羡名陶录》、《茗壶图录》、《宜兴陶器概要》、《阳羡砂壶图考》)影印本汇编。向紫砂壶收藏者、爱好者、经营者、制作者和研究者提供有关紫砂壶的全面资料,也可作为案头工具书,随时翻阅参考。 《紫砂壶全书》为16开本豪华精装本,图文并茂、内容翔实。
许永生编著的《沈觉初壶刻菁华录(精)》收入壶刻名家沈觉初生平壶刻精品135把,分两个部分,一为沈觉初和谢稚柳、陆俨少、程十发、张大壮、赵简楼、刘旦宅、林曦明、乔木、王康乐、龚继先等名家合作紫砂壶,二为沈觉初自刻自画紫砂壶,均以图版形式呈现紫砂名壶的整体形象,在图版下配以图名及壶刻铭文,以展示沈觉初刻壶的精妙可叹。另收入1993年沈觉初为"汪辜会谈"壶刻2把。
宜兴紫砂闻名世界。它不仅具有宜茶的性能优势,而且色泽独特,造型多变,实用性和欣赏性兼备,从而在中国手工艺术门类中独树一帜。本书从宜兴紫砂陶的起源及其历史沿革,紫砂泥的分类及采掘工艺,紫砂陶的制作工艺及陶刻装饰工艺,紫砂陶的烧制技术,紫砂陶的品种门类,以及紫砂艺术的传承流派等多个角度深度切入,分类清晰,内容详尽,信息丰富,加上200余幅彩色图片交相辉映,带您走进五彩斑斓的紫砂艺术天地,领略紫砂文化的深厚魅力。
在这些藏品中,有不少是名师名家的作品。收藏这些历代的紫砂明珠,绝非易事,一器一物,余都视为拱璧。余以为这些名品佳器,可对紫砂器发展的历史,进行进一步诠释。其中的某些作品,也可能是面世,对于紫砂器的拾遗补缺,或能聊尽绵薄之力。有的则属于技艺精工,但史无所载,可列入待考的有:虚左山房、爱闲老人、鹅洲小隐、黄叶轩主,以及徐恒茂、邵闻祖、陈原圣、蔡福昌、益民、山大、麟瑞等人。
宜兴紫砂闻名世界。它不仅具有宜茶的性能优势,而且色泽独特,造型多变,实用性和欣赏性兼备,从而在中国手工艺术门类中独树一帜。本书从宜兴紫砂陶的起源及其历史沿革,紫砂泥的分类及采掘工艺,紫砂陶的制作工艺及陶刻装饰工艺,紫砂陶的烧制技术,紫砂陶的品种门类,以及紫砂艺术的传承流派等多个角度深度切入,分类清晰,内容详尽,信息丰富,加上200余幅彩色图片交相辉映,带您走进五彩斑斓的紫砂艺术天地,领略紫砂文化的深厚魅力。
本书作者出身于陶艺世家,在紫砂陶艺中熏陶浸润了整整一个甲子。本书是作者对陶艺的认识的实践的结晶:厚积薄发地用通俗流畅的文笔,向读者娓娓道出紫砂陶的起源发展、取材制作、传授师承、印记装饰、鉴赏识别、乃至陶艺的文化、艺术背景。对读者而言,本书可以说是一部中国紫砂陶的发展简史、欣赏的指南、鉴别甄识的良师。本书图文并茂,相得益彰。书首有彩色图片三十余帧,书中伴文图版百余幅,极便于读者对照阅读、欣赏和鉴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