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能的法律难以形成真正的法治。法律功能研究是法律社会学的核心课题之一,它对于构建现代法治社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课题研究首先从分析法律功能的发生根据入手,然后主要运用社会学中的功能理论探讨法律功能的内涵。法律功能体现一种法一社会关系,它是基于法律结构属性而与社会发生关系的状态,表明了法律对社会的一种适应性。本书作出了法律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法律正功能、反功能与非功能等基本分类。作者认为,法律对少数人的强制恰是为了对多数人的激励;法律体现的意志其实决定于各种利益。所以,法律功能表现为对行为本身的激励和对行为背后利益的调控。在法律社会学中,对法律功能形态或运行机制的研究,主要应放在行为激励和利益调整上。本书特别提出,法之理在法外,法律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功能及于整个社会,企图通
《深圳法学》及时展示深圳法学界的发展动态和信息,并容纳大量富有启迪和指导意义且有一定创新见解和应用价值的学术论文、司法前沿信息、深圳市营商环境的司法保障信息、案例评析以及介绍先进法学理念、经验和相关法
《法律尽职调查指要》将法律尽职调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四百多个具体问题分为二十四个专题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梳理与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各种情况下可能面临的风险、详细的解决方案、参考案例及特别提示等内容。
目前我国的诉权研究徘徊于诉权的价值与诉权的技术之间,不是单向度地强调诉权的价值,就是一味地考量诉权的技术,呈现出价值与技术的割裂趋势。本文力图回到诉权的生成语境和我国公民的权利诉求现实,既关注诉权的价值又探究诉权的技术,寻求中国语境下诉权的价值与技术的衔接途径。即:追溯诉权的历史之源,探究诉权的法理之基,思考诉权的中国问题,寻求诉权的中国之道。
二十世纪是中华文化经受空前巨大、深刻、剧烈变革的世纪。在百年巨变的烈火中,包括法制文明在内的新的中华文明,中“火凤凰”一般获得新生。大体上讲,二十世纪是中国法制现代化的世纪。这一世纪的历程,不仅仅是移植新法、开启民智、会通中西的法制变革的历程,更是整个中华文明走出传统的困局、与世界接轨并获得新生的历程。本书不同其他中国法制史的是将法律与社会结合起来予以研究的一个创新尝试,故命为《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它既是一部法律史,也是一部社会史。
《法律制度与法律渊源》是“法律哲学与一般法理学丛书”中的一本。全书考察了法的严格制度性渊源,又论述了传统上的法的渊源,最后讨论了宪法、权利法案和宪章的作用。本书作者以相当严谨求实的态度研究问题,凸显了法哲学的特有的科学精神。
法治化变迁的主体,与法治本身是相互塑造的关系。本书认为:由于国际间竞争和现代化战略的需要,中国没有时间、没有机会、也没有必要重复英、法、美等国家历史上较为缓慢的或者“自生自发的”制度变迁即法治化之路,不再需要单一的“社会形塑国家”或“国家形塑社会”的缓慢变迁,而是可以充分地借鉴别国经验教训,进行必要的理性建构,积极稳步地推动国家与社会快速“进化”的过程。在“改革与危机赛跑”的历史过程中,法治先行,充分确认和保障人权,是完全必要的。在这一过程中,国家、社会、个人三个主体维度应当可以参照中外历史中经验教训,依靠关于现代国家现代社会和许多公民的较为丰富的知识和技术,进行共时性、互动性的积极变革。 作者简介: 陈步雷,男,l967年出生,汉族,安徽灵璧人。北京大学法学学士、硕士、博士。
本书为《现代罗马法体系》(第8卷)的中译本,转译自英文版。该书分两章,章为“法律规则支配法律关系的地域范围”,即法律的地域冲突问题。该书的第二章为“法律规则支配法律关系的时间范围”,即新法的溯及力问题。本书并非只是对颇为引人注意和刺激的司法理论形式和发展的观察,它更多的是对法律信念与法律生活共同体的透视,找到一种普遍一致的实践。 该书的分论部分可视作总论部分的延续,但也可独立成书,其中债法高居首位。因此,这些独立的著作将采取单行本的形式,但它们不具有单行本专著的性质;而且它们将以完全相同的方式排版,就像上面提到的对原计划的修改从未发生一样。
在《法律的训诫》中,丹宁勋爵会告诉你,根据衡平法,被遗弃的妻子是怎样获得了被保护的权利的,而上议院又是怎样粗暴地剥夺了她的这种权利!他还会告诉你,根据基本犯罪的方法,他们怎样取消了一项不公正的豁免条款,而法院又是怎样恢复它的!他还会告诉你,报纸是怎样能够自由地评论与公共利益有关的问题,而这种权利又是怎样被“确实可靠的声音”所苛求!他还要告诉你,由于发现隐私特许财产和推定欺诈财产托管,有关不动产的法律是怎样得到改革的,而这种改革又是怎样到现在才不再受到权势者的指责……
本书是我国当代法学家郭道晖先生的新作。作者写本书的目的不在于讲述法理学的全面知识,而重在提供研究法学的思维方法;不在于阐述中外形形色色的法学派别的思维方法,而是企望通过本书的论说,贯穿其所崇尚的思维方法,即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并使读者能领会这种方法。 如果说,黑格尔的一般哲学理论记录了“对时代的思考”的话,那么,法哲学和法理学通常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那个时代的正义的思考。 人们对法哲学和法理学深入且全面的思考总是紧跟社会灾难、制度危机和政治变革。因此,法理学也是处理法学、社会制度与政治制度的新的局势的工具。 研究法律和从事法律工作总是一种也要承担政治与道德责任的行为。
沃格林在《城邦的世界》中进行了一种“治疗性分析”。“秩序的历史产生于历史的秩序”,一切有价值的思想,都产生于思想家对其所处时代社会问题的忧患意识。思想最初的冲动,源于要去探析社会问题的来源,寻求秩序之道,城邦的世界之兴衰成败对于存在真理的探究,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在沃格林看来,古希腊的悲剧、哲学和历史作品,无一不是这样的忧愤之作。而当城邦的世界最终走向崩溃的时候,给城邦看病听诊的内科医生是修昔底德,而负责治疗的、动手术的外科医生,则非柏拉图莫属。用沃格林在本卷最后一句话来说,这样才构成了一种完整的“政治科学”。
本书作者很好地把握了金融法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述,同时更突出了金融法知识的实践意义,不仅详细介绍了我国金融法领域现行的法律、法规,使读者能把握在该领域内进行实务操作时的具体规则,而且作者还结合与法科学生将来就业密切相关的司法考试的内容,创新性的在书中对司法考试有可能涉及的地方编写了相关题目,以利于同学们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做好实战演练。章介绍了有关金融法总论方面的知识;第二章至第六章主要介绍了我国的银行法律制度;第七章和第八章主要介绍了我国的证券及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制度;第九章主要讲述的是票据法律制度;第十章介绍的是保险法律制度。综上,本书按照总分结构形式并做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使读者能直观、深刻的学习到我国金融法的基础知识,不失为一本具有重要指导交织的好教材。
清末民初,西学东渐,医学、工程学与法学相继发轫,起点相若。顾七十余年来,医学、工程学早自“医生”、“工匠”阶段起飞,进步一日千里;独法学犹邯郸学步,笼罩在概念阴影之下,良堪浩叹。 本书首尾贯连,民刑兼顾,理论实务并重,内容新颖。因之,望读者披阅时,由首至尾,循序渐进,较能心领神会。 《法学方法论》一书。作者仔细地拜读该书后,发现该书不仅已初步构建了一门实用而又新型的学科即法学方法论的体系和框架,而且在中国大陆法学者有关法律解释学的论述的基础上多有创新和开拓。本书逻辑严密,见解深邃,立意深远,实为一部精品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