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司法》对乡村司法作广义的理解,在对不同地区乡村司法运作的翔实田野调查基础上,对中国乡村司法状况作出了总体描述。通过从整体上理解中国乡村的司法需求,综合考量乡村社会变迁及其所受到的结构性约束,建构了乡村司法的“双二元结构”理论。
在无力以逻辑成学之前,只得以逻辑的方法来对宪法之本质“评点感悟”。虽难合吾之本意,然无奈之余对所发言论也不敢有稍许慢怠。以愚见,欲振兴我国宪法之学,必须要有一整套分析宪法的新的工具。盲从西学,只能亦步亦趋,终会落入西人所掘的逻辑陷阱之中;只有另辟蹊径,方能独断独行,有所创造和发现。即便无法奉献一个逻辑的体系,但至少可以获得一些值得回味的问题留于后人研判。本书致力于挖掘那些隐藏在宪法现象背后已经沉睡了很久很久的问题,若读者阅毕此书能对笔者所提出的问题以及提出问题的角度有所回味,也不枉愚10年来的良苦用心。 本书是现代大学宪法丛书中的一册,全书共分二十五章,分别就宪法逻辑学的方法论、从权利到人权的逻辑演进以及法律体系构建的非法治化倾向等等问题作了系统全面的阐述。本书内容全面,结构
《反思型宪法观导论》的首要关切是反思型宪法观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立场,但没有按照纯理论框架组织所掌握的材料。如果按照纯理论框架组织材料就必须预设一个形而上学的知识体系,这是我的功力无法企及的,也不是我的治学旨趣。我谨慎地保持与建构主义一站式美学追求的距离,竭力避免政治神学的陷阱,偏好小处着眼,大处落脚的学术风格,管锥而已。
《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丛书”中的一本。《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内容分为三篇:篇是“教育政策法规概述”;第二篇是“重要教育政策解读”;第三篇是“重要教育法规解读”。其中,第二篇和第三篇均按每一部政策(或法规)文件分章,所选各章突出与幼儿教育相关的教育政策和法规,或者突出教育政策和法规中与幼儿教育相关的内容。
距产增订已经五年。在平常状态之下,此次改版,必不限于局部的增订。但举世各国近来已入于战争状态,其政治制度,变动甚速,大都不易论其利弊得失。而因参考书籍及其他资料,搜集维艰,即叙述亦以正确。《比较宪法》卷帙颇巨,在此印刷困难之际,能获续印,已属幸事;改排,殆不可能。因之,此次改版,仅就原书第六编第三节以下予以增修;俾读者对于五年以来,我国战时政制时的变迁及其现状获一明白的概念。增订范围,虽然有限,凡所增益,或为一般治宪法学的人所需求的资料。其他各编及附录,均暂仍前版之旧,未予更易。
《法与宪法》是要阐释构成现代英国宪法基础的根本理念。作者认为宪法乃是人们的一种结合体,它的特性取决于处于统治和被统治地位的人们的特性。在此方面,宪法是一种转变中的事物,像万花筒的色彩一样变幻不定;对宪法运作的研究包括对各种社会和政治力量的考察,正是这些力量造成了民众及其社会各阶层的观念、愿望和习惯的变化。他还断言:法律家只有了解法律产生的社会条件以及法律施加于受治者的后果,才可能理解法律。 《法与宪法》几乎是一出版便在研究英宪的不可或缺的著作中赢得了一席之地,时间的流逝只是增加了它的声誉。这部著作尽管篇幅不大却非常成功地分析了今天的英国宪法,即如戴雪(Dicey,他是将司法方法应用于英国公法研究的人)在1885年所做的那样,它对英宪的基本原则作出阵很有价值的阐释和详述。无疑,它含有较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隐私的世界,隐私的价值日益广泛地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追求,保护个人隐私已成为维系人格尊严和个性自由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该书以独特的宪法视野考察了隐私、作为法律权利的隐私和作为宪法权利的隐私,从法理基础、宪法学依据和规范依据三个层面阐释隐私权何以必要、何以可能成为宪法权利,对宪法隐私权的内涵、主体、内容、客体和法律特征及其社会功能和法律功能进行了基本界定,提出和论证了作为宪法隐私权的可限制性以及限制原则和理由,分析了新闻自由在国家宪政架构中的监督功能、信息功能和权利保障功能等,提出平衡权利冲突的利益平衡、价值平衡、规范协调等具体原则,最后对宪法隐私权的规范保障和救济保障问题以及我国宪法隐私权保护问题提出了若干积极的建议和构想。
本书结合我国宪法的修订,以宪法学的重要原理为架构,对支撑宪法规范的宪法基本知识和原理进行了深入讲解和分析,使读者可以系统、全面地把握宪法学重要的知识和理论,深刻地领会宪法典和其他宪法规范。 同时,本书抓住宪法学研究中的核心和热点,重点分析论述了对政府权力的规范、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以及宪法的实施等问题,引证了外该领域最为流行的学说,并紧密地联系我国宪政建设的实践,对于我国宪法学理论的发展和宪政建设的完善,均有可资参考的价值。对读者把握宪法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大有裨益。
总论、经济学方法分析宪法经济制度、政治学方法分析宪法经济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经济制度、晚清及民国宪法经济制度的变迁等。 《中国宪法经济制度》是对中国宪法经济制度进行系统阐释和研究的研究生教材,包括“宪法经济制度的基础理论”、“中国宪法经济制度的变迁”、“中国宪法经济制度的运行”及“对中国宪法经济制度的探讨”等四编。全书所引用的专业材料详实、论述系统、观点独到、内容丰富,具有教高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