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刑法是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刑法史研究则是要探讨刑法和刑罚制度的发展变化史。法史学家蔡枢衡先生曾云,在历史上,中国刑法史是法制史的重心。除了刑法史的法律史,便觉空洞无物。这一说法无疑道出了刑法史在法制史上的重要地位。本书试图以宋代——中国历史的一个横断面为切入点来研究刑法史,以便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中国法制史。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研究宋代法制史的一个阶段性成果。全书试图以宋代——中国历史的一个横断面为切入点来研究刑法史,以便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中国法制史。研究内容分七个部分:一是刑事立法。二是刑法适用原则。三是刑律体系。四是主要罪名。五是刑罚体系。六是量刑制度。七是刑罚执行制度。
《重罪量刑--关于刑量确立与刑量阐释的比较性理论与实证研究》研究的是对于严重犯罪的量刑,其所涉及的问题在很久以前就得到了刑法学与犯罪学的同等重视。这里涉及的是量刑实践中的不均衡性疑问以及关于平等对待与差异在教义学上的重要性的问题。在研究中,规范问题与实证方法理所当然地联系在了一起,因为不均衡性只能在规范的背景下得以观察。此外,这还涉及一个在当今国际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主题。因为以均衡与平等对待的刑罚为内容的目标显然越来越重要。本研究着眼于国际比较,包含了德国与奥地利的量刑问题。 除了开头提及的基础原则问题,本研究还有另一个目的,即考察量刑实定法的效果,以及考察为实现量刑决定的均衡性结果而得出的理论与教义学思想的效果。因而本研究也包含着评估的视角。奥地利是本研究对比的对象。
本书探索的主题是为什么人类社会要有刑罚或刑法?国家凭什么持有刑罚权?国家行使这一权力又得到了谁的允许?这些都是刑法学的最基本的问题。本书把处于刑法背后的,促使制定刑法的原动力称为“刑法的基础要素”,并把探索和分析这种要素作为主要目标。 本书由贯穿全书分析体系的纬线和经线纺织而成。本书的纬线主要有二根:一是以基本方向为出发点来考察刑法制定的原动力;二是考察偏离原来文物刑法制定的原动力。作者把前者称为实施国家刑罚权的生理现象的考察,把后者称为其病理现象的考察。 本书的经线是指分析的顺序。由于刑法背后潜伏着促使制定刑法的众多要素,而这些要素成体系地密集在一起,作者采用由浅及由深与由深及浅相结合并以由浅及深为主的考察方法。
《刑法的积极义务》是世界很杰出刑法学者安德鲁.阿什沃斯。该著作是理性、原理和实践的统一,对各种学说进行了详细阐述,对一个世纪以来颇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详细的注解和分析,该书专注探讨刑法理论的现实与局限。该书执着于刑法理论严密的逻辑演绎与分析。该书的理论探讨很好具有针对性,也更具现实意义。该书的目标就是要突破传统刑法理论“符号化”的局限,从而让读者上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更加直观且更加理性的认识。该书将理论分析推向有一个深度,并且纯粹化的理论分析也让对于问题的探讨更加具有针对性。对于该书的研究意义不止于此,其潜在价值的发挥有理由拭目以待。
我国面临着刑法知识的重大转型,唯有完成这一转型才能使我国刑法知识适应刑事法治建设的需求。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在刑法工具主义思想影响下.刑法问题的思考都是一种政治的考量、一种意识形态的考量.因而所谓刑法知识完全混同于政治常识和意识形态教条.刑法知识的学术化完全无从谈起。刑法知识的政治化以及意识形态化,实际上是政治对刑法学的一种侵蚀,有损于学术的独立性和知识的纯粹性。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刑法知识面临着去意识形态化的迫切性,从而实现对刑法学术的最终回归。《刑法的知识转型(方法论)》是陈兴良教授在《刑法知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一书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是陈兴良教授关于刑法的知识转型之方法论的研究成果,对于提升我国刑法学的学术水平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刑法的知识转型(方法论)》由中
《武汉大学刑法学博士文库》,由武汉大学法学院法律系刑法学教授组成编委会,负责编辑出版事宜,以每年答辩的弄法学博士论文为选题范围,审慎选择其中优秀的博士论文逐年编辑出版。希望我们的刑法学博士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认真学习,刻苦钻研,锐意进取,勇于探索,写出高质量的博士论文,使这套文库不断有优秀著作问世。本书是由刑法是由刑法学基金资助,在武汉大学出版社大力支持下出版的。刑法学基金是关心我校刑法学发展的校校外有识之士与刑法教研室的老师捐款成立的。没有这些同志的资助和出版社的支持,就没有这套文库的出版。对于他们的贡献,我们会铭记于心,永志不忘。
《刑法的积极义务》是世界很杰出刑法学者安德鲁.阿什沃斯。该著作是理性、原理和实践的统一,对各种学说进行了详细阐述,对一个世纪以来颇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详细的注解和分析,该书专注探讨刑法理论的现实与局限。该书执着于刑法理论严密的逻辑演绎与分析。该书的理论探讨很好具有针对性,也更具现实意义。该书的目标就是要突破传统刑法理论“符号化”的局限,从而让读者上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更加直观且更加理性的认识。该书将理论分析推向有一个深度,并且纯粹化的理论分析也让对于问题的探讨更加具有针对性。对于该书的研究意义不止于此,其潜在价值的发挥有理由拭目以待。
本书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刑法规制与保护问题作了较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分析了刑事立法与司法在规制与保护非公有制经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对非公有制经济实行差别待遇的弊害,探讨了平等规制与保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相关刑事立法的思路、原则和具体方案。
本书是一部以死刑为研究对象的法学理论研究专著,全书分为论文、论著、判解、案说、交谈、书评、序跋、译文几个部分,集中了作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适合法律研究者参考学习。本书是作者所有关于死刑言论的结集,带有备忘性质,书名与内容正好吻合。由于本书收录的是在长达15年时间里对死刑问题发表的各种体裁的言论,因此,如何归类编辑就成为一个犯难的问题。最简单的方法当然是按照发表的时间排列,基本上可以反映出作者对死刑认识上的一个深化的过程。不过,为阅读方便起见,本书还是不拘长短。编是论文,收入四篇论文;第二是论著,收录的是作者的三本著作中关于死刑的章节;第三编是判解,收录了两篇关于死刑司法裁量研究的论文,是作者正在从事的判例刑法学的研究成果中的一部分;第四编是案说,收入关于董伟死刑案讨论的四篇
本书是以一种专题的形式对刑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进行研究的著作。其内容除涉及因果关 系、不作为、正当防卫、过失犯、未遂与既遂、罪数等刑法总论问题外,更多地涉及伤害罪、侵 入住宅罪、盗窃罪、抢劫罪、诈骗罪、伪造文书罪、贿赂罪等刑法各论问题。本书以判例为基本 线索,在介绍以日本裁判所的判决和决定为中心的近年来的判例、裁判例的同时,对其中所 涉及的问题予以分析、研讨,并且对于与之相关的一直以来的判例和学说也予以详细的介绍和讨 论。据此,本书能够对于现今日本的刑事判例和刑法学说的水准予以明确。广大读者通过阅读本 书,可以触摸到日本刑法解释的动向以及刑法学术讨论的。
刑法立法是刑事法治的基础和起点。没有科学完善的刑事立法,就没有有力有效的刑事司法,就没有良美的刑事法治。本书论述了中国刑法立法百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变迁发展、宪法发展与刑法进步的关系、刑法法典化及其修正以及若干重要刑法制度、热点疑难罪种的刑法立法问题,是作者近年来研讨刑法立法及其改革问题的集中反映。
典型、重大、知名的刑事疑难案件及其诉讼过程,能够从多方丽折射出犯罪人的个体问题、法律问题及社会问题。本书精选典型、疑难而为法律人和社会民众所共同关注的刑事要案名案进行研究,既具有专业的学术价值,也蕴含深刻的社会意义。数位作者从案情出发归纳和发掘问题,但在问题研究上又不完全拘泥于案情和案件问题,而是旁征博引,生发开去,深入问题,升华法理,从而使案例研究既有实践意义,又有学术价值。并且在案例研究之后,尽可能地附有案件的判决书、裁定书等司法文书,以备读者查阅和进一步探索有关问题之用。
《武汉大学刑法学博士文库》,由武汉大学法学院法律系刑法学教授组成编委会,负责编辑出版事宜,以每年答辩的弄法学博士论文为选题范围,审慎选择其中优秀的博士论文逐年编辑出版。希望我们的刑法学博士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认真学习,刻苦钻研,锐意进取,勇于探索,写出高质量的博士论文,使这套文库不断有优秀著作问世。 本书是由刑法是由刑法学基金资助,在武汉大学出版社大力支持下出版的。刑法学基金是关心我校刑法学发展的校校外有识之士与刑法教研室的老师捐款成立的。没有这些同志的资助和出版社的支持,就没有这套文库的出版。对于他们的贡献,我们会铭记于心,永志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