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详细、全面介绍了104种企业常用的商务合同,是目前企业合同种类最多的工具书。本书的创新是开辟了《专家建议》、《避免误区》、《常犯错误》等专栏。对企业合同中的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对签约中常见和易犯的错误加以提示,从而使企业在合同签订时避免和减少疏漏,从源头上杜绝合同欺诈和纠纷事件的发生。本书是各类企业管理者、商务秘书、法律顾问、企业文书在合同协议书实际应用方面的范本和。
本书内容及其体系的形成,既与作者经常参与法律实践活动有关,也是直接源自于长期的法学专业的教学活动。从此书最初商定的写作意图来看,我们力求新颖、适用、合理,并希望它有如下几个特点: ,注重形式上的新颖独到。第二,全书力求有的理论性。第三,力求突出全书的边缘学科特点,尽量使法律文书写作成为一门具有法律专业性质的应用写作学科或者是一门法学与写作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第四,全书写作力求深入浅出,既适应高等学校法学专业的本科生、大专生等多层次教学需要,也可供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企事业单位中的法律工作者及普通公民自学。
《刑事诉讼法》修改对于刑事裁判文书的制作将产生影响,本书以提高法院刑事裁判文书的写作水平与写作技巧为宗旨,系统阐述了刑事裁判文书的性质、特点、制作要求、语法、逻辑的运用、表达方式、技术规范、各类刑事裁判文书的制作方法、注意事项、格式,并从全国各地法院选择的刑事裁判文书作为范文。本书既介绍了裁判文书写作的基础知识、制作方法,又收集了人民法院公布的各种裁判文书格式,具有教科书和工具书的功能。同时,本书在介绍基础理论的同时,将裁判文书的写作技巧作为重点予以阐释,对刑事法官尽快提升裁判文书写作水平、准确制作刑事裁判文书具有极大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本书全面、详细介绍了常用的民事合同、商务合同和劳动合同等,对这些常见合同写作中的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对常见和易犯的错误加以提示,可使用户在起草合同时避免和减少疏漏,从源头上杜绝合同欺诈和纠纷事件的发生。《合同文书写作实用模板与范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丰富,条理清晰,是随查随用的写作工具。读者不仅可以从中熟练掌握常用合同的正确写作方法,还可以了解其内在的规律性,为撰写出规范、标准、合法的合同文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民调解文书格式及统计报表规范化制作实用指南》编著者丁淑清等。本书在体例的编排上,先是逐一对每一种文书格式和表格,以案例的形式加以分析和填写举例,并配以该文书项下的法条以及法律知识解答,内容全面、形式新颖,语言通俗,易于掌握。在介绍完单一的文书和表格后,为了更好地帮助您进行调解卷宗的制作与整理工作,又以纠纷类型为依托,制作了几套完整的卷宗。这几套卷宗涉及了不同纠纷类型、不同受理方式的调解案例,有侵权赔偿纠纷、劳动纠纷、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山林土地纠纷、医疗纠纷等,其中有的纠纷是当事人书面申请调解的,有的是当事人口头申请调解的,还有的是人民调解委员会主动调解的,有的是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进行司法确认的等等。此书编写以期可能,囊括调解工作中遇到的各种不同纠纷类型、不同申请方式、不
李静,法学博士,曾是法官队伍的一员,也常以律师身份出庭,现任教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长期致力于诉讼法、证据法方面的研究。曾在《求是学刊》、《政法论坛》等学术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专著《证据裁判原则初论》。
《理论法学的迷雾:以轰动案例为素材(增订版)》是对最近十年来不断发生的一些热点案例和涉件做出的学术回应,相关讨论追求理论上的突破,而不止于技术层面的案例分析。本书倡导用社会科学(尤其是经济分析)的方法来提升法学研究的学术品质,这可以被称作是一种与法律教义学对立的“社科法学”(更恰当的措辞是“法律科学”)的立场。当法律遇到疑难问题时,应遵从社会科学的指导,无需求助于道德哲学;要努力摆脱法律教义的束缚,回到问题本身,细致研究各种经验要素,通过权衡利弊来寻求恰当的法律决策。热点案例或涉件作为疑案法律问题恰好为检验不同学术进路或不同法律理论的功能提供了天然的竞技场。
这本《高级法律翻译与写作》是笔者最近五年在法律翻译和写作方面的新探索、新思考,也是笔者数十年翻译实践的升华和沉淀。说它高级,是因为书中的大部分内容原本是跟笔者的博士生们分享的。的确,其中的一些探索已经超出了翻译实践者所需的知识结构:法律翻译的原则、策略、理论框架以及翻译的过程等等,是形而上学的、象牙塔内的知识,不过也是可验证的观察和思考。这些并不是每一个普通翻译实践者所必需的。然而,这方面的知识可以让译者清楚认识翻译的本质,做一个清醒的实践者,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哪一步应该先做以及为什么那样做。知道这些,初入行者就可以少走弯路、迅速成长,不需要像笔者那样愚昧地实践了十多年才把翻译做得让人难以挑剔。《高级法律翻译与写作》告诉读者更多的是法律翻译和写作的诸多规律和方法。虽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