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尝试性地提供一种新的跨大西洋关系研究的方法体系。具体来说就是,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大西洋联盟关系和美国与欧盟关系纳入一个整体性的跨大西洋关系框架,综合运用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在借鉴系统论的观点的基础上采用以历史研究为主、历史与现状相结合、史论结合的方法,对美欧关系进行系统的整体性研究。从美欧之间的战略与政策博弈出发,以北约体制内的大西洋联盟和欧洲一体化背景下的美国与欧盟关系的形成、发展和变化为主要线索,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影响大西洋联盟和美国与欧盟关系发展的诸多因素及一些重大事件的探究,揭示北约和欧盟两个机构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阶段性特点,剖析其各自发展演变的内在和外在原因,进而发现跨大西洋关系的纵向发展规律和总体特征。 同时,本书的研究视角也具有
为了再现这段真实的历史,作者参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和档案文献,走访了当年聘请苏联专家的一些单位和有关人员。在充分使用档案文献和口述史料的基础上,对苏联专家来华的基本状况、中苏双方在专家问题上的政策方针、苏联专家在华工作的条件和环境、苏联专家的作用和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考察和论述,使读者能够对这段人所共知但又语焉不详的历史有一个基本的和真实的了解。
......
为了更好地促进“和”文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大理念的深入研究与传播,进而实现人类文明的境界民族无争斗、国家无疆界。我社2017年3月出版了在外较早提出“和”文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研究者之一王戈(笔名和风)教授的《和文化》一书。 本书作者王戈(笔名和风)是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荣誉会长、特聘教授,长期从事“和文化”方面的相关研究,《和文化》一书由“和文化”的起源、“和”的概念与范畴、关于“和文化”的几点构想三部分组成,见解独特,是其多年的心血之作。
本书以“平等的主体、平等的对象与平等的原则”为核心内容建构了一个平等理论分析框架,分析了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三种较具代表性的平等理论分析路径:罗纳德·德沃金(和罗尔斯)为代表的平等的资源主义分析路径、理查德·阿内逊为代表的平等的福利主义分析路径与阿玛蒂亚·森为代表的平等的能力分析路径,并探讨这些分析路径相互间的辩论、共识及其缺陷。
美国对台政策的制定常常受到其政治因素的强烈干扰,内政与外交的联动性导致美国涉台决策呈现出明显的矛盾性和多变性,而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变量,就是国会对美国涉台决策的强力介入。面对这一政治现实,本书针对下列问题进行学术探析和解答,即在美台关系发展演变的数十年历史进程中,国会在哪些方面发挥了作用?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其作用得以发挥的行为模式是什么?又相应地产生了什么样的政策影响? 本书采用了案例分析与历史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首先探讨了国会在美国外交决策机制中的权力地位和作用,然后通过对国会在美台关系的诸多领域——安全、政治、经济、“外交”、拓展“国际空间”——以及相关决策过程中的作用进行阐析,力图准确理解和把握国会给予台湾当局的“全方位”支持,及其对美国对台政策的重大影响。
本书是作者十多年来沿着制度—程序—机制的主线,在管理学、哲学(包括系统论)、政治学(包括公共管理、政党政治)、社会学和中国历史、中国现代转型史等多学科领域研究的结晶。
1936年6月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应苏联作协邀请,对苏联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访问,本书真实地记录了纪德访苏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想。这有助于我们大家了解苏联当时的真实情况,对反思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 我国十年浩劫结束,苏联解体之后,本书所涉及问题的是是非,早已十分明了,再谈文中这些批评、见解如何正确和基于善意,而攻击他的那些观点又如何荒谬和偏执,今天看来就显得有些多余了。我们固然佩服纪德的先见之明:早在半个世纪前,他就看出苏维埃政权要解体的种种征兆,并且提出了忠告。我们固然也钦佩纪德坚持正义的勇气:在世界范围左翼思想成为主流思潮的红色30年代,他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题,站出来讲真话,触怒当时以苏联为核心的进步力量。对与错,从来就不能以一个政党、一条路线或一种思潮来划分,这一点早已被历史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