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 1866 年普奥战争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囊括了迄今为止英文出版物中对柯尼希格雷茨战役*面而详细的报道,同时将毛奇在普奥战争中所扮演的至关重要的角色刻画得淋*尽致。书中以19世纪中期普鲁士的政治局势为背景,追溯了毛奇晋升到总参谋长的历程,以及他是如何逐步完善总参谋部的各项职能的。在1866年爆发的普奥战争中,毛奇极尽所能为普军制定了精细的计划,他大胆采取攻势行动,克服了巨大的劣势,以一支小规模的普军部队战胜了兵力远*自己的对手。普奥战争持续了7周,到战争结束时,毛奇已令普军成为全欧洲无可匹敌的军事力量,而普鲁士也由此成为德意志的 领路人 。
本书探讨了20世纪初期全球一体化的黄金时代,1914-1945年各次危机时期全球化的迅速崩溃以及20世纪末重新转向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弗里登敏锐地关注了各国各地区的政治经济状况,悉心研究欧洲、北美、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的发展,使读者能够深入地了解刚刚过去的20世纪,并且地清楚地认识目前的局势。
《中国共产党对艰苦奋斗精神的发展与升华》从分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艰苦精神入手,研究了8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对艰苦奋斗精神的继承与丰富、发展与升华。
《外国著名军事著作丛书:理论后勤学》共十二章,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共十一章,主要依据以往战争尤其是十九世纪以来三次战争的经验教训(拿破仑征俄之战,美国内战、普法战争),从理论上探讨后勤在工业化时代的战争中应有的地位与作用;战略、战术同后勤的相互关系;军队与后勤的组织体制及其领导,管理方法;和平时期后勤的战争准备和国家的战时生产准备及其动员。第二部分着重论述如何适应战争需要,加强后勤官兵训练教育问题。
近年来,随着中国在经济上的崛起,特别是对金融危机的有效应对,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受到外舆论界和学术界的格外关注,一批颇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相继问世。本书收录了许纪霖、秦晖、资中筠、章百家、乔纳森?安德森的中外学者及其他关心这一问题的人士的文章,对当下引发热议的“中国模式”及“中国模式论”予以了客观、理性的审视,并侧重以质疑者的姿态对“中国模式”所蕴藏的诸多问题作了深刻反思,见解不凡,令人深思。
在岭南文化的发展 ,明末清初是其迅速崛起的时期。而其崛起的标志即是这一时期大批诗人的出现,并在全国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在这批诗人当中,成就 突出、 代表性的就是“岭南三大家”——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本书分为上下两卷,其中上卷从三家的生平、游历和相互之间的交接,以及其诗之风格和文学主张,反映明清交替时文人仕者之间的友谊和在文学上的体现;下卷梳理了书岭南三大家著作的版本和流布,方便读者对其文学作品有 清晰的掌握。
前后延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是人类历史上影响非常深远的大国竞争之一。自“冷战总设计师”乔治·凯南首次缔造遏制战略以来,它成为了冷战中历届美国政府处理美苏竞争的指导性战略。并且,保罗·尼采、艾森豪威尔、基辛格等杰出的大战略家在不断赋予“遏制战略”新的内涵和手段。这一嬗变过程在冷战史学巨擘约翰·加迪斯的代表作《遏制战略》中得到了全面透彻且视角独到的分析。 该书视野宏大,是一部经典的国际关系史和战略史杰作,并且在大战略理论方面做出了重要建树。加迪斯从战略的目标、对威胁的认识以及实现战略的手段三个方面,对遏制战略进行了系统考察,通过历史研究揭示了“新面貌战略”“灵活反应战略”“缓和战略”等各种不同版本的遏制战略的实施效果及优劣。 1982年,本书版问世。2005年该书出版增订版,补充了版中缺失的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