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佣劳动与资本》是马克思依据其1847年12月在布卢塞尔德国工人协会大会上的几次发言稿整理后在他主编的《新莱茵报》以社论的形式发表的5篇文章组成的一个小册子。不仅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目前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地位,而且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本译本考所选取的朱应会译本是译者曾经翻译过的理论著作,再版发行于1949年,这一译本的核心术语对照了德语原文,并在恩格斯补注的基础上予以了尽可能的文本还原与思想完善,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早期理论工作者的辛勤笔耕与深厚学养。本译本考在对朱应会译本予以文本考证的同时,还对马克思的《雇佣劳动与资本》进行了原版考释,回溯了不同国际版本的出版背景与传播路径,梳理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理论界关于这一文本的翻译情况与发行状况,这必将有助于在时空的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是马克思为他计划中的政治经济学著作撰写的“总的导言”。这部著作集中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分析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关系,论述了经济基础和上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其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920年陈望道完成《宣言》少有中文全译本的翻译,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产生了积极深刻的影响。本书以陈望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恩格斯的一部重要的著作,也是外学者较为重视和经常使用的学术资料。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在该著作中,恩格斯系统而科学地阐释了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论述了家庭的起源和发展,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以及国家的产生原因和阶级本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加有效地探讨社会结构的内在机制,恩格斯明确指出:“历史时代和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这里有一个重要的范式转向,即如果说以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关注的重心还是主要落在生产场所(如工厂)的话,那么恩格斯在此处即打开了另一个重要场所的研究,即家庭。由此,也打开了通过家庭这个社会最基本的单元,去逐步展开并透视整个社会结构的研究路径。为
根据大学本科生学习原著的要求,教材精选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具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15篇,其中马克思的著作5篇,恩格斯的著作4篇,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著作2篇,他们的书信7封,列宁的著作3篇。从理论地位上看,这些著作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代表著作,内涵丰富、思想深邃、逻辑严密, 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的思想价值和理论魅力,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从思想内容上看,这些著作从不同视角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各篇著作之间既存在着历史演进关系,又体现了逻辑衔接关系,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重要关节点,同时每篇著作都有独特的理论贡献,是大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线索和基本原理的一手材料。教材的导读部分根据原著本身的逻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需要,
《毛泽东的诗词、人生和思想》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收进了竹内实的重要著作《毛泽东的诗与人生》,作者从分析研究毛泽东的诗词入手,对毛泽东的人生历程做了描述和分析;第二部分是研究毛泽东思想的部分。《毛泽东的诗词、人生和思想》是日本战后著名中国学家竹内实研究毛泽东主要成果的选译与汇总。《毛泽东的诗词与人生》一书是国外学者研究毛泽东诗词的唯一系统论著,其结合历史实际对毛泽东诗词的理解与阐释别开生面。 竹内实写有多种毛泽东传记,《毛泽东的诗词人生和思想》所选《毛泽东》一书简洁明快雅俗共赏。 《毛泽东的诗词、人生和思想》选译竹内实研究毛泽东著作与思想的代表性论文,其中既有正面论述和评价,也有对毛泽东错误的质疑与批评。历史证明作者的见解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
“要探索人类发展的前景,就势必要求教於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作者海尔布隆纳明确地肯定马克思主义的成就,认为“对於想探索社会生活的隐秘动力的人”而言,必须向马克思学习。然而,马克思主义无论是作为一种知识体系,或是作为一种政治活动,既有正确的东西,当然也有错误的东西。可取的作法是,既赞成正确的方面,又反对其错误的部份——这正是本书的主旨所在。无论如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当代“必要的哲学”,它不但提供了一种历史观,同时也作为创造历史的行动指南。
为深入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全党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中共中央编译局组织编写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论述摘编(党员干部读本)》。 本书分八个专题,系统摘编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等方面的重要论述。全书力求既系统梳理又突出重点,并紧密结合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需要和工作实际,以帮助党员干部更好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在新中国成立60年之际推出的这套丛书,是为了更好地重新认识中国。近年来,谈论“重新认识中国”的,常常是国际场合。面对这个变化迅速、面貌多样的古老国度的时候,外国人常常会感慨他们先前对这个国家的了解已基本过时;受到外国人有意无意的误解和曲解的时候,中国人也常常感到有必要让世界更好地了解自己。不管是先前连续多年保持经济高速度增长,还是当前在全球经济一派萧条景象中依然保持宝贵的信心和信誉;不管是举全国之力战胜特大地震,还是向世界展示美轮美奂的奥运盛况——近年来我们确实有不少理由庆幸,我们没有让重新认识着中国的朋友们失望,也没有让重新认识着中国的其他人小看或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