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局势正处于巨大的变动之中,传统安全危机尚未解决,新安全危机方兴未艾。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国际关系动态的有力抓手。孙成昊博士以美欧关系为锚点,以同盟困境理论为线索,详实而生动地梳理了美欧同盟百年来的变动。对从世界格局的宏大视角观察今天中国面临的矛盾冲突,并做出理性、高效的决策也大有助益。
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一书中认为:美国作为世界的超级大国,在全世界占有军事优势,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尖端科技领域地位领先, 美国文化 具有吸引力。不过美国不仅是个的超级大国,也是最后一个超级大国。他预计到2015年左右,美国将失去世界霸权地位。在此之前,为了未雨绸缨,需要早作准备,建立符合美国利益的国际秩序。为此,美国必须防止另一个超级大国的兴起,和任何一种威胁美国霸权地位的反美联盟的出现。布热津斯基博士的全球战略构想将欧亚大陆看作关健地区。他列出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国家和地缘政治支轴国家各五个,对它们在欧亚大陆的地位、发展前景、政策走向以及同美国的利害关系一一作出分析判断,并就美国对它们的政策提出建议,其中有关中国的评述占有较大篇幅。
......
本书选取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最热门的若干个问题,深入浅出地进行阐释和回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每一个国际热点问题的来龙去脉说清楚,讲透彻。每个主题按问题的起源、问题演变的历史、问题的现状、解决思路或未来展望等结构进行编写。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南沙群岛争端由来已久,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已成为当今亚太地区的敏感点之一。南海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而且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作为东西方交流的主要通道,南沙争端因此成为一个重要的世界政治话题。 南海争议的核心是部分南沙岛礁领土主权争议和南海部分海域的划界争议,现有争端是在南沙地区而非整个南海地区。一些周边国家对南沙群岛的不断蚕食以及若干外部势力的干涉与影响,严重危害了南海战略通道的安全。
历史是在北纬20°与北纬60°之间创造出来的”一说有何依据?斯拜克曼为何在60 年前就能准确预见中国的崛起? 同为金砖国家,中国比巴西更有成为世界性大国的发展潜力,是地理位置决定的?中国在向中亚心脏地带施加影响的同时,对大陆边缘地带的东南亚和东北亚产生了怎样影响? 为何说海洋是自由主义和西方民主扎根的自然条件?陆权代表苏联在与海权代表美国的对决中,为何败下阵来?崛起中的中国和印度格外推崇马汉的海权论是否受此启发? 麦金德准确预见了北约与苏联的对抗以及苏联的解体?德国的中心地理位置及其内在文化态度将怎样决定欧洲的走向? 在本书中,卡普兰以地理为主线,通过地图导出地缘政治,并将地理作为手术刀,结合其毕生的观察、发现和相关理论来剖析国际关系和全球化中无法解释的冲突。同时,他将地理与历史融合,生动
世界上可以被称为地狱的地方屈指可数,奥斯维辛即为其一。 1940 年 9 月 ,波兰军官维托尔德·皮莱茨基自愿前往集中营。三年间,依靠过人的体能、智慧与意志力,依靠坚定的信仰,皮莱茨基在里面成立了秘密组织,援助同胞,并不断向外界传递信息。 1943 年 4 月,皮莱茨基死里逃生,开始将自己的经历整理成报告上交,本书是其最完整的一份报告。书内详细记录了他在集中营里 经历的世人难以想象的日子。
%26nbsp;%26nbsp;%26nbsp;%26nbsp;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的政治就像俄罗斯套娃,一层又一层。作者试图解读俄罗斯现代政治迷局,于是便剥茧抽丝,带读者进入迷局。
宏观视角 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全方位视角解读中美关系。 现实意义 有助于我们拨开外交迷雾,看清当前的国际局势。 指导作用 帮助我们了解全球大势、看懂国际纠纷后的大国博弈 中美关系是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在经历了起起伏伏之后,中美关系已经走到了一个新阶段。是分道扬镳,还是殊途同归?值得思考。未来,中美能否避免对抗,实现稳定合作与发展?大国冲突的前车之鉴为中美关系提供了哪些启示?中美能否成功构筑新型大国关系?《中美之间》对上述问题进行一一解读,从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生动梳理了中美关系的过去,剖析了中美关系的现在,并谏言了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