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他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精神财富。在他的著述中,有许多充满哲理、寓意深刻而又浅显易懂的名言警句,在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等方面给人启迪和教益,是名副其实的传世箴言。 《毛泽东箴言(JX)》收入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编著的《毛泽东箴言》的内容,摘选自《毛泽东选集》第1至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毛泽东文集》第1至8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至1999年出版)、《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至1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至1998年出版),并按毛泽东倡导的对立统一和矛盾转化的辩证方法进行了分类,共有360条。
中共中央南方局,是中国共产党为适应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后形势的发展和斗争需要,派驻国民党统治中心重庆的代表机构,是中共中央建立在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前哨阵地,肩负着代表中共中央协调国共两党联合抗日,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重大责任,是中国共产党对外的主要窗口;同时也是领导南方各省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坚持抗战、团结、进步,争取中国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战斗堡垒。研究、撰写南方局的历史,必须站在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抗日战争、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高度,把握和审视全局,注重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注重历史的空间和时间的统一。本书对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历史作了详细的介绍。
理论创新是贯穿马克思学说生成的一条红线,马克思之所以是马克思,就在于他对前人的一切思想和理论都不盲目跟随,而是采取了反思和批判的态度。同时又依据时代精神的精华,在批判地吸取前人很好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思想阵地,既批判、继承,又大力创新,由此才开辟出马克思主义的新天地。反思和批判是马克思哲学的本性,没有反思和批判作为前提,就不会有理论上的创新。马克思在刚刚踏上哲学舞台的时候还是个相信观念意识创造世界的唯心主义者,但是他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哲学信仰,为了解决是使自己苦恼的物质利益的疑问,他转向政治经济学,转向起来造黑格尔反的费尔巴哈,一下子成了费尔巴哈派。但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仍不能使马克思满意,无论是他所强调的自然或人,由于他忽视实践,他都不能对我们说出任何确定的东西,
本书主要探讨了发挥遵义会议精神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的可行性及具体实现途径。主体内容包括中国共产党开展党员干部教育的历史演进,遵义会议精神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地位和作用,利用革命精神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模式研究,围绕利用遵义会议精神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开发特色教学资源,以遵义干部学院为主阵地开展教育培训的基本构想。
本书是作者参加遴选考试期间的61篇日记实录,原汁原味记录了作者的备考经验和心路历程。特别是作者归纳总结的“专题”复习法、“三轮”复习法、日记监督法以及《备考方案及计划表》等经验体会,可以助力即将参加大学生村官考试、事业单位招考、公务员考试、公选和遴选的考生们,在短期内实现心理素质和备考水平的较大提升。这本书也是值得所有草根青年一读的励志文集。作为一个草根青年,作者的“十年磨一剑”的坚持精神和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可以带给依旧在职场中迷茫和挣扎的草根青年以共鸣和鼓舞,激励他们依靠勤奋和坚持改变自己的命运,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一步一步向自己的梦想靠近。
理论创新是贯穿马克思学说生成的一条红线,马克思之所以是马克思,就在于他对前人的一切思想和理论都不盲目跟随,而是采取了反思和批判的态度。同时又依据时代精神的精华,在批判地吸取前人很好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思想阵地,既批判、继承,又大力创新,由此才开辟出马克思主义的新天地。反思和批判是马克思哲学的本性,没有反思和批判作为前提,就不会有理论上的创新。马克思在刚刚踏上哲学舞台的时候还是个相信观念意识创造世界的唯心主义者,但是他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哲学信仰,为了解决是使自己苦恼的物质利益的疑问,他转向政治经济学,转向起来造黑格尔反的费尔巴哈,一下子成了费尔巴哈派。但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仍不能使马克思满意,无论是他所强调的自然或人,由于他忽视实践,他都不能对我们说出任何确定的东西,
本书对建国5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进行了梳理,对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的科技观进行研究和归纳。力图揭示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思想、科技政策形成与实施的历程,总结经验教训,为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科技发展的新辉煌献计献策。 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在对建国5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首次将那一段发展历程划分为初创基石、曲折探索、十年扭曲和新时期四个阶段。 对建国5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思想作概貌性的评价。 第一次尝试研究、归纳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科技观,并加以比较研究。 提出若干富于启示性的观点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