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散记》多角度地记述了作者外交生涯中难忘的人和事,从亲历中沙建交写到20世纪90年代初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时组织近5000名中国侨民平安回国;从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为中东和平献出生命的拉宾写到以色列总统魏茨曼、总理佩雷斯、沙龙、叙利亚总统巴夏尔、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书中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与中东国家平民的交往,新中国外交官在外交线的风釆可见一斑。书中插有近100幅珍贵照片。全书语言朴实,文笔流畅,内容丰富,引人人胜,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的史料价值。
在这本精彩的著作中,拉米详细地回忆了他同中国的谈判,包括与中国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和前总理朱镕基的对话及重要会议的情况,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和细节。 此外,书中还以大量翔实的情节记录了欧盟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对全球化、经济、发展、环保、社会、文化等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和思考,阐述了自己对欧洲的走向和未来的战略性观点。
大道不孤:中国价值的跨文化传播
作者郭关玉博士提出关于成功推动国际合作通常须有动因和六项条件的理论假设,通过对中国与欧共体、欧盟合作历史的回顾和对中国与欧盟合作现状的透视,从经济、政治、安全和观念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冷战后中国与欧盟合作的动因,以及双方合作比较顺利的六项条件:(1)中国与欧盟之间没有根本利益的冲突;(2)中国与欧盟都认识到了双方客观存在的共同利益和互补利益;(3)中国与欧盟双方在合作中做到了互利互惠;(4)欧盟的独立自主性在冷战后大大增强;(5)中欧之间政策协调过程比较畅通,双方合作机制逐渐完善;(6)中国与欧盟都能对合作中出现的分歧和争端采取比较理性的处理态度和方法。另一方面,作者也就目前干扰中、欧合作的若干因素和如何排除干扰、深化合作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全球能源大棋局》由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资深的能源问题专家倾力推出的全景式介绍能源问题的专业书籍。全书分为总论、战略、中国三篇。总论篇分析了全球能源形势及格局调整;战略篇阐述了美国、俄罗斯、欧盟等主要能源大国的能源安全战略和对策;中国篇则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严峻的能源形势和能源安全战略思考,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对策。
这本《行政诚信研究》由张宇钟著,是一本研究行政诚信的专著。本书把行政诚信视为一个有机联系的动态系统,深入研究行政诚信与公共行政诸多方面的关联性,并具体分析与研究行政诚信发生和发展的作用机理及其运行规律,在发掘行政诚信效能、建构行政诚信理论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本书又一篇博士论文改编而来。全书共分五章,内容涉及双层博弈模式:解释国际谈判与政治;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与机制;限制与扩大:对美国与《京都议定书》的双层博弈分析;退出与生效:对美国与《京都议定书》的进一步分析;双层博弈模式:验证与完善等。
《中国,非洲新的发展伙伴:欧洲特权在黑色大陆上趋于终结?》主要内容有非洲,地缘战略竞逐的新舞台。 欧盟和非洲:经济伙伴协定,官方发展援助越来越紧张的关系。非洲,希望与痼疾并存。等内容。
在这本精彩的著作中,拉米详细地回忆了他同中国的谈判,包括与中国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和前总理朱镕基的对话及重要会议的情况,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和细节。 此外,书中还以大量翔实的情节记录了欧盟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对全球化、经济、发展、环保、社会、文化等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和思考,阐述了自己对欧洲的走向和未来的战略性观点。
这是一本领事保护与协助工作实录书籍。书中精选了47个领事保护与协助故事,其中既包括泰国普吉7.5游船倾覆事故应急处置等重大案件、我外交官赴肯尼亚接返被索马里海盗绑架的中国渔民、救援多米尼克飓风受灾的中国侨民、救助在印度患病的中国水手、抢救在非洲患疟疾的中国同胞等的精彩实录故事,也包括协助海外中国公民就医等日常领保工作。
本书还就中国的未来以及21世纪的美中关系和日中关系进行了交谈。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应发挥的作用,今后将会愈来愈大。可以说,这是不言而喻的道理。 本书如果能对汉语圈的读者、特别是对将承担下一代重任的青年们起到某种精神食粮的作用,我将无比高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的发展正受到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作者在《中国的未来》中用生动的语言、典型的案例,围绕中国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介绍中国政府的应对之方,分析政策背后的发展思路,回答中国如何应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以及在处理国际关系时面临的一系列难题与矛盾。随着中国国家能力的全面提升,中国拥有了更加开放、自信的大国心态,也具备了更多的实力资源和回旋空间来应对日益复杂的内外问题。因此,未来的中国将是一个繁荣发展的国家,未来的中国将是一个民主法治的国家,未来的中国将是一个和谐文明的国家。
本书又一篇博士论文改编而来。全书共分五章,内容涉及双层博弈模式:解释国际谈判与政治;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与机制;限制与扩大:对美国与《京都议定书》的双层博弈分析;退出与生效:对美国与《京都议定书》的进一步分析;双层博弈模式:验证与完善等。
作者郭关玉博士提出关于成功推动国际合作通常须有动因和六项条件的理论假设,通过对中国与欧共体、欧盟合作历史的回顾和对中国与欧盟合作现状的透视,从经济、政治、安全和观念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冷战后中国与欧盟合作的动因,以及双方合作比较顺利的六项条件:(1)中国与欧盟之间没有根本利益的冲突;(2)中国与欧盟都认识到了双方客观存在的共同利益和互补利益;(3)中国与欧盟双方在合作中做到了互利互惠;(4)欧盟的独立自主性在冷战后大大增强;(5)中欧之间政策协调过程比较畅通,双方合作机制逐渐完善;(6)中国与欧盟都能对合作中出现的分歧和争端采取比较理性的处理态度和方法。另一方面,作者也就目前干扰中、欧合作的若干因素和如何排除干扰、深化合作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本书对如何看待冷战结束前后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及对今后世界的影响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全书共七章,分别介绍了雅尔塔体系的瓦解、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欧洲一体化与欧洲格局重建、稳定发展下的亚太地区、海湾战争后的中东局势、任重道远的联合国、国际格局大变动时期的中国外交。 冷战结束前后几十年里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表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这些新特点提示了一个新时代的发展时期,并在新的科技革命变革中进一步演变。社会主义虽经历了较大的挫折,但并未衰亡,而进入了新的力量积聚和理论反思的时期。两制的竞争代替了两制的根本对抗,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经济要繁荣,社会要进步,已经成为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这正是和平与历史的发展,也表明国际关系正在日趋复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