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世界是一个重回到大国竞争的世界,理解这些大国的重大战略至关重要。这本书介绍了分析大国战略的十个关键词,并展示了世界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中国、俄罗斯和欧盟,是如何形成他们今天的战略决策的。作者呼吁和平稳定、互惠共赢的国际关系发展格局。 这部作品概述了如何建立减少对抗性的国际策略以及更加和平稳定的世界秩序,巧妙而生动地围绕十大战略关键词展开,讲述了大国对于 竞争 理性 创新 等十大关键词做出的抉择,将理论、历史和当前政策分析相结合,严谨清晰、通俗易读。本书是一部全球视野下的国际战略指南,也是对21世纪地缘政治的规范性论述,帮助读者看懂日益多极化的世界和变幻莫测的国际局势。
这本由学者和前政策制定参与者——小约瑟夫?奈所撰写的教科书,简明扼要、深入透彻地介绍了世界政治研究。它熟练地把历史与理论结合起来,评说国际行为体之间的冲突与合作,从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解当今国际事务的框架。《理解国际冲突》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概览性著作,它阐述了从次世界大战到现代恐怖主义、信息革命以及全球治理的诸多内容,回答和提出了有关国际关系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
本书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国际关系史》的修订版。这次修订保持原版结构合理、线索清楚、文字流畅的特点,又根据学术界的新认识,补充了古代国际关系的发展史,使教材内容更为全面。对近现代部分作了压缩,删减了一般性史实,使内容更为集中,还增加了大量的地图和插图。修订后的教材不仅可以作为历史学、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等专业的教材,也适合其他有兴趣的读者阅读。
学习国际关系理论讲究广、容、深、悟。广,就是要博览群书,对各种理论都有所知晓,至少要有所涉猎。容,就是要包容。但凡的理论,都是包容借鉴了其他理论、甚至其他学科的理论而形成的。深,则是说对于某些理论,要深入下去,不但解其要义,而且要思其内涵。悟,是在三者的基础上,悟出自己的东西,并将自己融在学问里边,使学问成为自我的感悟和体认,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化境。
《师哲口述中苏关系见证录》的首要宗旨是存史,为当代中国史研究者提供可信的史料。而史米的生命在于真实性。因此,丛书所收以亲历者的叙述为主体,无论是口述,自述,还是回忆录,都必须是亲历者作为事件的当事人,决策者或参与者对事件的叙述。而且必须是以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叙述。当然,完全避免情感的因素不仅不可能,而且会使之失去鲜活性。但情感的倾诉应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如果是对口述的整理,整理者应对事件背景有必要的了解,要对关键的情节,关键的人物以及时间,地点作必要的查证。同时,要理顺叙事逻辑。文采不求飞扬,但必须成诵。
本书是一本独特的以散文体风格写就的国际关系学基础教材和人文素质教育读本。 作者比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国际关系学的基础知识,展示了国际关系的宏伟图景和发展脉络,揭示了国际关系的内在价值和精神。全书遵循兼容并蓄的原则,力求吸纳各家观点,全面、客观地反映国际关系学的研究现状及学术发展前沿,同时结合众多国人所熟知的历史典故或关心的世界热点问题,深入浅出地进行了阐释。书中的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可读性与趣味性极强。 诚如作者所说,今天,国际关系不仅涉及国家间关系,而且与每个人的生活、就业、事业发展等各方面息息相关。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本书的每一位读者都不是看客,而是其中的角色。 我们真诚地希望读者能在轻松地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了解国际关系学研究什么问题,已经取得哪些研究成果,当前
本书以较为系统的解密档案展现了中国建立初期同处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的过程,其中有许多珍贵的资料确实是来之不易。由于年代较为久远,名种自然和非自然的原因,造与不少文献遗失或难以查找。在编辑过程中,得到我国驻外各有关使领馆和外交部有关司的大力支持,部分盯关国家的外交部门提供了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史料;中国革命博馆、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新华通讯社、人民日报社等单位也提供了部分资料。
《共产国际与南京国民政府关系史》拟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和巩固为基础,以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活动为主轴,通过对“三国四方”(美国、苏联、南京国民政府及中国共产党)活动的历史还原,旨在论证“独立自主,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立足点”这一命题的正确性。与此同时,希望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经验中,总结出对解决海峡两岸统一问题的若干启示。
在这本振奋人心的新著《国际关系的文化理论》中,理查德·内德· 勒博以脱胎于古希腊人的动机与认同理论为基础,提出政 治秩序与国际关系的建构主义理论。他的理论强调人类对自尊的需求,并论证了其对各个层次社会集合体 的政治行为的不同影响。勒博将理想世界依据不同动机分为四类,即欲望、精神、理智与畏惧。他分别阐 析不同的动机如何产生相应的合作、冲突与风险。勒博对一系列历史案例加以分析,案例从占希腊时代延 伸至伊拉克战争,通过分析对其理论加以拓展和验证,对国家崛起与战争起因进行了新颖的论述,并为 前景理论的重构创造了契机。《国际关系的文化理论》是理查德·内德· 勒博这位全球国际关系领域的领军者提出的一种新的 政治学理论。
《阿拉伯国家形势报告(2018/2019》是宁夏大学阿拉伯研究院组织编撰的年度研究报告,对阿拉伯国家从总体形势、发展趋势和专题研究等方面开展跟踪研究。中东地区是欧亚非洲的结合部,是人类文明的十字路口,同时也是东西方文明冲突、交融的界面,自古以来就呈现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地缘位置至关重要;二是地缘政治异常复杂,历来为大国必争之地。 本年度报告重点介绍了当前阿拉伯国家的总体局势、特朗普中东政策,以及这一年多来中东地区的热点问题,如对叙利亚战争进展、也门荷台达停火协议、沙特卡舒吉事件、伊拉克重建进程等都分别有单篇报告加以关注,特别是还讨论了研究阿拉伯史学的作用。 本报告的作者都是长期研究阿拉伯国家问题的专业人员,对所有重点问题均有深度的分析与解读,为关注这一地区的读者提供了极具理性的思考视角。
本书着重讨论罗斯福的对华政策,紧紧围绕两条线索:(1)罗斯福的扩张理论和中国观。(2)“门户开放”政策。全书正文除前言和结论外,分为三个部分。部分探讨罗斯福的扩张理论与中国观。第二部分从大国争夺的角度论述罗斯福与中国东北的“门户开放”政策。第三部分主要从两国关系的角度研究罗斯福对华政策中的重要个案。三个部分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不了解罗斯福的扩张思想与中国观,就无法正确理解罗斯福对中国的态度与政策。尽管罗斯福对华政策受着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本人对中国问题与国际问题的看法显然是不可忽视的。 本书主要论述了西奥多·罗斯福的对华政策,详细分析了对华“门户开放”政策怎样在与俄国、与日本的对抗中一步步地放弃的,对深入研究中美关系史有很大帮助,同时帮助大家拓展美国对华外交政策的认识
本书是一本独特的以散文体风格写就的国际关系学基础教材和人文素质教育读本。 作者比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国际关系学的基础知识,展示了国际关系的宏伟图景和发展脉络,揭示了国际关系的内在价值和精神。全书遵循兼容并蓄的原则,力求吸纳各家观点,全面、客观地反映国际关系学的研究现状及学术发展前沿,同时结合众多国人所熟知的历史典故或关心的世界热点问题,深入浅出地进行了阐释。书中的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可读性与趣味性极强。 诚如作者所说,今天,国际关系不仅涉及国家间关系,而且与每个人的生活、就业、事业发展等各方面息息相关。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本书的每一位读者都不是看客,而是其中的角色。 我们真诚地希望读者能在轻松地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了解国际关系学研究什么问题,已经取得哪些研究成果,当前
1881年,朝鲜高宗派金允植作为领选使来中国天津,就朝鲜与美国如何建立通商关系等事宜与李鸿章会谈。金允植还带来了近百人的留学生队伍。留学生和工匠们在天津学习制造技术,也学习英语和科学知识。由于朝鲜发生军乱,并误传闵妃(即明成皇后)被杀,金允植回国。随后又返回天津,带回那些滞留在天津东局的学徒。从1881年10月到1883年9月,金允植与一大批近代中国的文人和武将进行了笔谈,并在其日记里进行了详细的记录。该日记后由作者编为《阴睛史》一书,分上下两卷。本书即金允植日记《阴晴史》的导读。 本书是部《燕行录》导读,也是首次把一部完整的《燕行录》展示给读者。 金允植的日记《阴晴史》是朝鲜最后一批《燕行录》,具有独特的文化和学术价值。《燕行录》是高丽和朝鲜王朝出使中国的使节和文人的文字记录,是用毛笔书写的诗